不管別人怎么議論,做自己就好
【原文】
昔者孔子之在當(dāng)時,有議其為陷者,有譏其為佞者,有毀其未賢,詆其為不知禮,而侮之以為東家丘者,有嫉且詛之者,有惡而欲殺之者。雖子路在升堂之列,尚不能無疑于其所見,不悅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為迂,則當(dāng)時之不信夫子者,豈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寧以蘄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
〖譯文〗
孔子那時候,有人說他陰謀陷害,有人諷刺他花言巧語,有人誹謗他不是圣賢,有人詆毀他不懂禮節(jié),有人侮辱他是東家的孔丘,有人因妒忌而敗壞他的名聲,有人因憎恨他而要他的命。他的弟子子路雖學(xué)有所成,尚且還不能對孔子完全相信,孔子去見南子,他表示極大的不滿??鬃拥摹跋日本贡蛔勇氛f成是迂腐??梢姡?dāng)時不相信孔子的人何止十分之二、三呢?但是,孔子依然汲汲遑遑,仿佛在路上尋找失蹤的兒子,成天四處奔波,坐不暖席,這樣做難道是為了別人能了解、相信自己嗎?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多少次當(dāng)受不了別人七嘴八舌的議論時,我們就會把這句話搬出來。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被別人的議論所左右。如果一個人只在乎別人的聲音、別人的觀點(diǎn),而聽不到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就像孔子一樣,現(xiàn)在我們都尊他為大圣,殊不知,圣人生活的年代,也受到不少人的議論和質(zhì)疑。假如孔子沒有堅(jiān)持,沒有耗盡四十年心血四處傳播自己的學(xué)說,恐怕他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今天的我們就不可能知道他。
所以,王陽明提醒我們,人必須具有像孔子那樣面對悠悠之口的恒心和毅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不為所動的淡然和挽狂瀾的魄力??鬃訕诽熘?,沒有把別人的猜測和質(zhì)疑放在眼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管別人怎么議論,做自己就好。
據(jù)說,有一個剃頭匠,他幾十年如一日,理的是同樣的發(fā)型,用的是同樣的工具,攤子設(shè)在同一個地點(diǎn),收一樣的錢。奇怪的是,剃頭匠還經(jīng)常幫村子里的癲子理頭發(fā)。
所以,村里人都暗地里說剃頭匠也是癲子一個。這話很快就傳到剃頭匠的耳朵里,但他依舊若無其事地定期給癲子理頭。
有好心人勸他別招惹是非了,剃頭匠卻說:“他不偷不搶不干壞事,我為什么不能幫他理頭發(fā)?”
理了發(fā)的癲子看起來干凈了很多,也精神了很多。日子久了,村里人看著干干凈凈的癲子,覺得癲子除了癲,其他的沒什么。漸漸地,有人接濟(jì)他吃的,有人接濟(jì)他穿的。而剃頭匠,仍舊負(fù)責(zé)幫他理頭。
可是,有一天夜里,癲子突然神秘消失了。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隔壁村有人過來找剃頭匠,說癲子死了,請他幫癲子收尸。
剃頭匠聽了來人的意圖后,平靜地拒絕了。來人很是疑惑地問道:“平日里,你對癲子那么好,為什么他死了,你反而無動于衷了,真是一個假仁慈的人?!?/p>
剃頭匠說道:“我不會因?yàn)閯e人的議論而不去做什么;同樣,我更不會因?yàn)閯e人的議論而去做什么。我永遠(yuǎn)只做我認(rèn)為應(yīng)該做的事情?!?/p>
有時,我們會感覺生活很累,這是因?yàn)槲覀兲诤鮿e人的七嘴八舌,太容易被旁人的議論所左右。其實(shí),生活是我們自己的,而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所以不必為他人的言論、情緒買單,做自己就好。
俗話說得好:“誰人人后無人說,誰人人前不說人?”人生在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他人之間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關(guān)聯(lián)。即使你能夠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去議論別人,也管不了別人的嘴巴。有些人,因?yàn)樘^在意別人的議論,總是猜測別人背后的閑言閑語,使自己的精力分散,影響到工作生活。更有些人,還千方百計(jì)地打聽別人對自己的議論,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的,一點(diǎn)風(fēng)吹草動就草木皆兵。其實(shí),這樣的做法非但對自己無益,反而會讓自己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一輩子一事無成。
著名的歷史人物狄仁杰,他不僅是一位政績突出的宰相,更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起初,狄仁杰是豫州的刺史,他為官時辦事公道,執(zhí)法嚴(yán)明,倍受百姓的稱贊。后來,武則天便把他調(diào)到京城,并任命他為宰相。
有一次,武則天在閑談時對狄仁杰說:“聽說你在豫州做刺史時政績不錯,而且口碑也很好。不過也有一些人在我面前說你的壞話,難道你不想知道這些人是誰嗎?”
狄仁杰回答武則天說:“別人說我不好,如果我確實(shí)有錯,我會竭力改正;如果陛下您已經(jīng)清楚并不是我的過錯,那么至于說我壞話的人是誰,我并不想知道,這樣大家才能夠更加和睦相處?!?/p>
從狄仁杰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胸懷寬廣之人,面對別人的非議和中傷,他能夠淡然處之,不在乎別人怎么議論自己。這也正是他能夠被武則天重用,并成為一代名相的重要原因。
一個人與其把精力放在跟別人一較真假上,倒不如把精力用在做切切實(shí)實(shí)的事情上。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歪?!痹诿鎸λ说淖h論時,我們大可不必理會,也不需要做一些幼稚的報(bào)復(fù)。假使你真要報(bào)復(fù)的話,那就盡可能讓自己做得更出色、更優(yōu)秀吧!這便是對那些議論者最“殘酷的報(bào)復(fù)”!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