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者的代價
1991年5月19日,年僅18歲的謝爾蓋·切博塔廖夫駕駛小小充氣筏駛離堪察加半島,開始了獨身駕筏橫渡太平洋的旅行。然而,僅僅過了三天,他與岸上的聯絡便中斷了。
謝爾蓋乘坐的是浮動錨充氣筏。筏上裝備的錨類似小型降落傘。傘伸開在水面上,逆風時它能制動筏。只要拉緊筏上方的帆布,就能起到帆的作用,借助兩個浮動錨和帆布充氣筏基本上可以迎風前進。在這次獨身駕筏航海之前,謝爾蓋曾有幾次在艱難條件下的試驗。其中有一次曾用五天的時間,漂渡了140海里。但是在航行的第三天,逆戟鯨就對充氣筏產生了興趣。謝爾蓋在講述當時的情況時說:“它們常常潛游到筏下,好像要把筏弄翻似的。尤其是在浪大的時候,逆戟鯨似乎覺得筏撞擊海水類似它們集合起來殺傷的動物尾翅的運動。筏剛一側向波濤,停止撞擊海水,逆戟鯨就落在了后面?!碑敳哟髸r,充氣筏順著暗礁旁的水流狂奔。謝爾蓋后來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心臟一下子屏息不跳了,我連筏一起掉入千米深的浪谷。一瞬間的失重,使人非常難受。充氣拱頂向下彎曲,撞擊著我的頭部,我蜷伏著身子,雙手抱著頭,接著又是一次非常厲害的撞擊……在第五天結束試驗時,漁民發(fā)現了謝爾蓋,將他拖上了船,海上刮起了臺風,試驗也終止了。
這次,謝爾蓋并沒有認真吸取那次試驗的教訓,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決定乘坐充氣筏從堪察加半島航行到加利福尼亞。救生筏上裝載了不少東西,僅紀念幣就達200千克。出海探險的代價相當大,謝爾蓋得想辦法賺回一部分錢。為了抵補費用,他決定向美國人出售這些用銷毀的導彈殘骸制作的紀念幣。謝爾蓋還準備了兩部無線電導航臺,一部用于報告船上一切正常,另一部則用于發(fā)生事故時拍發(fā)“SOS”信號及充氣筏的方位。航行時間估算為4.5~5個月。而在這一期間,橡皮充氣筏會不會損壞?謝爾蓋不得而知。他感到安慰的是在地平線外可能會有護衛(wèi)船尾隨其后,他猜想一旦發(fā)生了問題,他只要用筏上的通信設備呼叫,就會有人來救援。謝爾蓋還謝絕了人們?yōu)樗峁┑姆姨m生產的救生服裝。他解釋說:罹難的人未必都有這類服裝。
這時,從法國傳來了消息:法國也有人計劃用四、五個月的時間單人駕艇橫渡太平洋。謝爾蓋為了搶在法國人前獨自駕筏橫渡太平洋,便于5月19日開始了橫渡行動。起航儀式很平常:水兵們將橡皮充氣筏放在木質底板上,搖晃著推下海,過了幾分鐘,橙黃色的小筏就離開了岸邊??奁藥茁暤膹N娘將舊鞋拋向旅行者——按海上習慣,這樣可以平安地完成航程。
開頭兩天,謝爾蓋定期向太空發(fā)報。通過通訊衛(wèi)星,把信號傳到地面站。由于事先約定只有謝爾蓋單方面發(fā)報,岸上的人知道他還活著,航行在繼續(xù),人們也就不擔心謝爾蓋的安全。但是,進入第三天,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謝爾蓋再沒有進行發(fā)報聯絡。岸上準備營救的人們立即出動艦船和飛機搜查可能出事的海區(qū),但沒有發(fā)現橡皮充氣筏和謝爾蓋。營救工作失敗了。謝爾蓋無蹤無影。
同謝爾蓋競爭的那位法國人的情況卻完全相反。這位名叫熱內爾·德阿博維利的法國人是一位航海的老手,1980年曾在72天時間里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程。這次他乘坐長八米的用超輕型和超強度的材料制作的劃槳艇。小艇的抗沉性極佳,恰似一個“不倒翁”。小艇在劇烈的海浪中可以始終保持平衡。這位法國人1991年11月出發(fā),歷時133天,航行10000千米到達加利福尼亞海岸,成功地完成了橫渡太平洋的目標。
謝爾蓋的失敗和熱內爾的成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不要憑一時的沖動,在做之前,要想一想,再想一想。謝爾蓋憑著一時的激情,不是把航行成功的希望建立在良好的技術裝備和周密的準備上,而是建立在盲目的激情上,他既不會游泳,又拒絕了人們提供的救生服裝,帶的食品又不多,淡水也很少,結果為橫渡活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