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遺傳信息的復制

        遺傳信息的復制

        時間:2023-10-19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DNA分子中不同的堿基排列順序構(gòu)成信息,通過DNA的復制不斷傳遞給子細胞,構(gòu)成遺傳信息?,F(xiàn)以原核細胞為例來說明DNA的復制過程。DNA新生鏈的合成由DNA聚合酶Ⅲ所催化。DNA存儲著生物體賴以生存和繁衍的遺傳信息,因此維護DNA分子的完整性對細胞至關緊要。如果DNA的損傷或遺傳信息的改變不能更正,對體細胞就可能影響其功能或生存,對生殖細胞則可能影響到后代。在細胞中能進行修復的生物大分子僅有DNA,反映了DNA對生命的重要性。
        遺傳信息的復制_分子醫(yī)學導論

        —、遺傳信息的復制

        DNA分子中不同的堿基排列順序構(gòu)成信息,通過DNA的復制不斷傳遞給子細胞,構(gòu)成遺傳信息。現(xiàn)以原核細胞為例來說明DNA的復制過程。

        (一)DNA復制的引發(fā)(priming)階段

        DNA復制開始時,DNA螺旋酶首先在復制起點處將雙鏈DNA解開,暴露出某些特定序列以便與引發(fā)體(primosome)結(jié)合。引發(fā)體由6種蛋白與DNA單鏈結(jié)合所形成的引發(fā)前體(preprimosome),與引物酶(primase)組裝而成。引發(fā)體識別DNA復制起點位置,形成復制叉,進而由引物酶催化合成一小段RNA引物,長短約為十多個至數(shù)十個核苷酸。RNA引物形成后,由DNA聚合酶催化將第一個脫氧核苷酸按堿基互補原則加在RNA引物3′-OH端而進入DNA鏈的延伸階段。DNA復制起點雙鏈解開后,為什么需要有RNA引物來引發(fā)DNA復制呢?這可能與減少DNA復制起始處的突變有關。因為DNA復制起始處的幾個核苷酸很容易出錯,因此,用RNA引物即使出現(xiàn)差錯最后也要被DNA聚合酶切除,提高了DNA復制的準確性。

        (二)DNA鏈的延伸

        在DNA的復制過程中,DNA聚合酶起著重要作用。DNA聚合酶的特點是不能自行從頭合成DNA鏈,而必須有一個多核苷酸鏈作為引物,而且DNA聚合酶只能在此引物的3′-OH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從而逐步合成DNA鏈。因此,DNA鏈的合成是有方向性的,即從5′端→3′端方向進行。由于DNA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即一條鏈是5′→3′端,而另一條鏈則是3′→5′端,并且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具有方向性。所以在DNA分別以2條母鏈作為模板進行復制時,子鏈的合成方式不同。以3′→5′端方向鏈為模板,可以反向平行的方式順利地按5′→3′端方向合成新的DNA鏈,這條鏈是連續(xù)合成的,稱為前導鏈;而另一條鏈是不連續(xù)合成的(以5′→3′端方向鏈為模板),稱為后隨鏈。在后隨鏈合成過程中,首先合成引物,然后以5′→3′方向合成較短的DNA片段(由岡崎發(fā)現(xiàn),故稱為“岡崎片段”)。當岡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Ⅰ通過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岡崎片段上的RNA引物,最后在DNA連接酶作用下,再將這些片段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DNA后隨鏈。雖然后隨鏈的合成從總體來看是3′→5′端方向,但每個岡崎片段的合成方向仍然是5′→3′端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使合成后隨鏈成為可能(圖1-6)。

        圖1-6 DNA兩條鏈的復制方式不同

        DNA新生鏈的合成由DNA聚合酶Ⅲ所催化。在復制叉附近,形成了以兩套DNA聚合酶Ⅲ全酶分子、引發(fā)體和螺旋酶構(gòu)成的類似核糖體大小的復合體,稱為DNA復制體(replisome)。復制體在DNA前導鏈模板和后隨鏈模板上移動時便合成了連續(xù)的DNA前導鏈和由許多岡崎片段組成的后隨鏈。在DNA合成延伸過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

        (三)DNA復制的終止

        現(xiàn)在認為在DNA上存在著復制終止位點,DNA復制將在復制終止位點處終止,目前對復制終止位點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了解較少。真核生物的復制是由多個復制起點同時啟動,當兩個復制叉相遇時,一個復制單位的復制過程結(jié)束。DNA復制的最重要特點是半保留復制,即新合成的DNA雙鏈中保留有一條母鏈。

        真核細胞的DNA復制與原核細胞有相似性,但真核細胞的DNA聚合酶均沒有5′→3′外切酶活性,現(xiàn)已分離了α、β、γ、δ、ε等5種DNA聚合酶,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分工,并協(xié)調(diào)DNA的復制。此外,還有許多復制因子參與了復制過程。

        (四)DNA復制中的誤差

        通常,每復制109~1010個核苷酸便會出現(xiàn)一個錯誤。DNA復制誤差出現(xiàn)的頻率是10-5~10-4。因而,在細胞內(nèi)除了堿基配對原則外,必然還有其他因子的作用,來維持DNA復制的準確性。首先,DNA聚合酶(例如,在真核細胞中DNA聚合酶δ具有明確的校正功能)本身具有校對作用,可以將不正確插入的核苷酸切除掉,重新加上正確的核苷酸。這樣,每加入一個核苷酸,發(fā)生錯誤的機會只有10-10~10-8。另外,DNA合成起始時及岡崎片段合成開始時都有RNA引物。由于RNA最終也要被切除掉,這樣就提高了DNA復制的準確性。因為DNA復制開始時摻入的核苷酸往往容易出錯,加在RNA引物中可以被切除,不會影響DNA的準確性。

        DNA的復制除了會發(fā)生誤差外,還會由于外界和環(huán)境因素對其的影響發(fā)生損傷。DNA的損傷包括自發(fā)性損傷(復制錯誤、自發(fā)性化學變化),物理因素損傷(紫外線、電離輻射)和化學因素損傷(烷化劑、修飾劑)。DNA存儲著生物體賴以生存和繁衍的遺傳信息,因此維護DNA分子的完整性對細胞至關緊要。外界環(huán)境和生物體內(nèi)部的因素都經(jīng)常會導致DNA分子的損傷或改變。如果DNA的損傷或遺傳信息的改變不能更正,對體細胞就可能影響其功能或生存,對生殖細胞則可能影響到后代。所以在進化過程中生物細胞的DNA損傷修復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生物能保持遺傳穩(wěn)定性之所在。在細胞中能進行修復的生物大分子僅有DNA,反映了DNA對生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DNA分子的變化并不是全部都能被修復成原樣的,正因為如此生物才會有變異、有進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