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有個“捉蛇洪”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筆者所住街區(qū)廣州德政中路龍虎墻一帶,有一個五十歲左右的阿叔以捉蛇為生,天天騎一輛“來利”二十八英寸舊單車,早出晚歸到郊外四鄉(xiāng)捉蛇,眾稱“捉蛇洪”。每臨傍晚六點左右,洪叔捉蛇歸來,成串的街邊仔就嘍啰般地前呼后擁,幫著他推車入巷,就像歡迎得勝歸來的大將軍。“捉蛇洪返嚟啦”,“睇劏蛇啰”……奔走相告,孩童呼喊之聲由街頭傳到街尾。沒等到那綁在車尾架上的蛇籮或蛇袋,以及那雜七雜八的捉蛇“架撐”(粵語:工具)全卸下,聞聲而至的街坊鄰里早已圍成一圈,伸長條頸等著洪叔把當天的收獲示眾,更想聽聽他“搬古仔”,繪聲繪色地說一段當天捉蛇的故事。不消說,那蛇籠最招引孩子們圍觀了,蹲下來探頭探腦,大膽的還拿條雪條棍捅進去,看看那些惡蛇遇襲時的反應。
咕嚕嚕嘆完一番“大碌竹”(水煙筒),再喝光老婆遞來的一盅涼開水,洪叔捋起衫袖,把裝小蛇的鐵絲籠挪到一邊,然后手腳麻利從專裝“大家伙”的蛇籮里,鉤出一兩條斤把兩斤重的生猛長蛇,通常有飯鏟頭、金腳帶、水律、過樹榕……一口鐵釘就把蛇頭釘牢在自家門前那棵桑樹上。洪叔手上運刀飛快,邊說邊劏,小刀在蛇的頸部一旋,順勢往下,扯拉鏈似的將整張蛇皮,脫外套般“哧溜”一下,整個捋了下來。蛇肉白中透紅,半透明顯得光滑潔凈。蛇腹內(nèi)臟中,一個暗紅點還在卜卜地跳,那是蛇心。有時候,只需摸索幾秒鐘輕捏一下,刀尖徑直對準蛇腹一挑,一顆墨綠色的蛇膽早已落入手心,投入酒杯以筷子攪散溶在酒中,一飲而盡。每到此時,洪叔定會適時停手就此打住,轉(zhuǎn)過頭來面向街坊,口水花噴噴地說:“蛇膽明目,睇下我只眼啦,長期食蛇膽,飛機師都冇我咁勢利”(粵語方言,意為“看看我雙眼,飛行員都比不上我”)。有時候,刀尖一挑蛇膽滾出來,竟然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卣吃诘都馍希瑢χ标柣螏紫?,然后脖子一仰,舉刀一送,囫圇吞下——一招“生吞蛇膽”,立即引來眾人連聲驚嘆,膽小的連忙閉上雙眼,這是“捉蛇洪”的經(jīng)典保留節(jié)目。此時洪叔劏蛇實質(zhì)賣蛇,不過每天只售一兩條,都是街坊提前落定金的,不一會兒白花花的蛇肉就會被來人取走。至于泥蛇或草花蛇等雜七雜八的,稍大的就起肉煲粥,小的就當場剁碎喂雞喂鴨。家無隔夜蛇,免得街坊們擔心“走蛇”,覺也睡不穩(wěn)。有時候洪叔還會把只有圓珠筆芯粗,鉛灰色的“鐵線蛇”(也稱盲蛇),拋給膽大的孩子,無毒,韌如橡皮筋,怎么都扭不斷,好玩極了。不過,他總也不時地告誡眾人,“千祈唔好學我玩毒蛇,分分鐘攞你命架!”(粵語方言,意為:千萬不要學我玩毒蛇,分分鐘取你命。)邊說邊露出手腳上六七處蛇咬之后,煙頭或火柴灼過的疤痕。
街坊們天天看洪叔劏蛇,其實最愛聽他講“古仔”(粵語“故事”之意)。話匣子打開后,他會滔滔不絕地把當天捉蛇的經(jīng)過娓娓道出?!澳貤l金腳帶系掘尾龍,唔使問肯定傷過人”,“個條飯鏟頭鼻哥窿咁細,煙火不進,怪唔知用煙焗半個鐘才出來”,“呢條大水律可能識得我,見到我來時,嚇得連吞緊只田雞都吐出來”……不時還順帶嘮叨幾句捕蛇的諺語,“三月三龍?zhí)ь^(驚蟄)”,“九月九龍入窿(冬眠)”,“見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三世仇(有些惡蛇報復性很強)”……
據(jù)洪叔自稱,他祖籍粵北,祖輩四五代都是都是上山打獵的,自幼隨父學會捉蛇鼠、打鳥獸、治蛇傷的本領(lǐng)。主業(yè)捕蛇,也兼捉田鼠和打山雞,唔知點解,后來流落廣州,成了“都市獵人”。講到捉蛇,他藝高膽大,人們無不談蛇色變,尤其是大眼鏡蛇——“過山風”,昂頭吐芯半米高,呼呼作響見人就追,見者無不畏懼避之不及。但蛇到了他的手中卻像玩具,在三寸處擊打一下,就任其擺弄了。洪叔捕蛇四十多年很有經(jīng)驗,出行時會帶上五六種不同工具,短柄鋤、蛇叉、蛇鉤、蛇套……能從蛇糞大小、蛇蛻的皮色花紋和蛇洞方向大小,判斷蛇的大小,屬何種類。足跡遍及四郊,白云山、火爐山、從化、增城……一部單車走四方。捕蛇手法更是多種多樣,掏洞、煙熏、套蛇、叉蛇、釣蛇……還能根據(jù)季節(jié),按蛇的生活特性,在山野叢林中判斷出蛇類的大概藏身方位,找到捉蛇的好去處,每次出行絕不落空。當有人來落定買蛇,他便拍拍胸膛,神秘兮兮地說郊外有座蛇山,“幾時去捉都有”,什么蛇都保證三四天可取貨。廣州郊外果真有座蛇山?鬼都唔信!好多年后有人告訴我,兩廣和海南的確有蛇山現(xiàn)象,尤其在農(nóng)田一望無際,當中有一座長滿草叢矮樹的孤立山包這類地形,農(nóng)民收獲稻谷后,放水浸田,或洪水過后,各種有毒無毒的蛇類,就成群往山上遷移聚居,此時千萬不能涉足其間。
當年作為街童,聽過“都市獵人”“捉蛇洪”講過許多捕蛇故事,印象最深的,有一次在增城一處丘陵,他發(fā)現(xiàn)一個大窟窿里有大蛇藏身,煙熏了近兩個鐘都不見它鉆出,“捉蛇洪”靈機一動,趕往鄰近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二十斤兩分錢一斤的白欖,一布袋扛上山,統(tǒng)統(tǒng)倒進蛇窿里,轱轆轆滾下的圓疙瘩瞬間填滿了洞內(nèi)空間,蛇在里面越是動彈,白欖就愈下沉,洞里就擠得越緊,大蛇難忍擠壓被迫鉆出,乖乖就擒。
那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話,如今講究善待野生動物,蛇類也是人類的朋友了,相信要是洪叔還在,今時今日也早已改行轉(zhuǎn)業(yè)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