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頂鶴也叫仙鶴、紅冠鶴。我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鐘,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丹頂鶴飄逸的形象已成為長壽、成仙的象征。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具備鶴類的特征,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后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丹頂鶴是東亞地區(qū)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tài)優(yōu)雅、顏色分明,在東亞地區(qū)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等,在各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
丹頂鶴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
丹頂鶴曾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由于棲息地的變化,其種群數量難以顯著增加,分布區(qū)也急劇縮小。目前僅分布在中國、俄羅斯、朝鮮、韓國和日本。在日本的丹頂鶴有1000多只,現在在日本北海道島內遷徙,在北海道東部海岸繁殖,在北海道西部等地越冬;俄羅斯和我國的東北地區(qū)是丹頂鶴的繁殖地,每年大約有500~600對丹頂鶴在繁殖地養(yǎng)育后代。在我國丹頂鶴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下游的濕地,如江蘇鹽城的沿海灘涂、洪澤湖湖區(qū)、興化的沙溝地區(qū)、鹽城的馬蕩地區(qū)、石臼湖湖濱、陜西的渭黃濕地和黃河三角洲,遷徙時經過雙臺河口、環(huán)渤海濕地等地。
1997年,野生丹頂鶴種群數量約為2644只,算上人工飼養(yǎng)的450多只丹頂鶴,當時丹頂鶴世界種群的數量大約在3000~3200只。2002年,野生丹頂鶴種群的數量大約為2200只,人工飼養(yǎng)數量700只左右,因此丹頂鶴世界種群的數量大約在2900只。2006年1月,大陸越冬丹頂鶴有750只左右,而籠養(yǎng)數量少于700只,估計丹頂鶴世界種群的數量少于3000只。這樣少的數量對鶴類這種大型候鳥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不加以保護,丹頂鶴短時期內會瀕臨滅絕。
丹頂鶴繁殖面臨著棲息地日益減少、人類干擾日益增加的威脅。丹頂鶴已被列為瀕危物種,成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那么,丹頂鶴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人類活動對濕地的破壞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急劇加重,對濕地的圍墾不僅侵占了丹頂鶴原有的棲息地,還使原本連通的水系阻斷,再加上近些年氣候干旱化趨勢明顯,水域面積嚴重縮小。人類活動導致的污染也威脅著丹頂鶴的生存,此外如燒荒等開墾方法,對丹頂鶴的棲息地毀壞嚴重,致使其分布范圍更為狹窄。
由于自古東亞地區(qū)就有著對丹頂鶴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獵殺就難以避免。雖然近些年隨著保護法規(guī)的建立,直接獵殺丹頂鶴的事件很少發(fā)生,但是用投毒的方法來獵捕水禽,已成為丹頂鶴的重要死因。
我們應該善待丹頂鶴這一象征著吉祥、長壽的“濕地之神”,保護丹頂鶴等野生動物,熱愛大自然,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不知你是否聽過這首歌,歌曲抒情凄美地向人們訴說了一個“丹頂鶴姑娘”的真實故事。
徐秀娟是我國環(huán)境保護戰(zhàn)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她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并為之嘔心瀝血的養(yǎng)鶴事業(yè)。徐秀娟1964年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一個養(yǎng)鶴世家,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徐秀娟小時候常幫著父母喂小鶴,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丹頂鶴。在大學畢業(yè)以后,她回到養(yǎng)鶴的地方工作。1987年9月16日,她為尋找走失的丹頂鶴溺水犧牲,被追認為烈士,以她的事跡譜寫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被廣泛傳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