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是彎彎曲曲的。河流彎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河水對兩岸的侵蝕不同造成的,因此河流總是在地球大地上劃出一條條十分平滑和緩的曲線。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有的河流在它的流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十分突然的拐彎,金沙江上的大拐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因此有“萬里長江第一彎”之稱。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它和怒江、瀾滄江等大河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發(fā)源,然后幾乎彼此平行地一齊向南流淌,在青藏高原的東側(cè)切成幾列深邃的平行河谷。而在河谷與河谷之間,就是一條條大致平行的高山,這就是我國有名的橫斷山脈。在這三條河流中,金沙江最靠東邊。起初,金沙江也是由北向南流的,可是當流到云南省境內(nèi)的石鼓村北時,江流突然折轉(zhuǎn)向東,而后又轉(zhuǎn)而向北,在只有幾千米路的距離內(nèi),差不多來了一個180°的大拐彎。金沙江流過石鼓村以后,坡度驟然加大,江水在只有幾十米寬的深谷中呼嘯奔騰。江兩岸,一邊是玉龍雪山,一邊是哈巴雪山,從江底到峰頂高差3000多米,形成世界上最壯麗的峽谷,這段峽谷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跳峽”。
千百年來,萬里長江第一彎曾使許多到過這里的旅行者迷惑不解。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江邊的居民們也弄不清這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于是就產(chǎn)生了許多美麗的傳說。而科學工作者則想對這樣一種獨特的河流形態(tài)深入研究,最后揭開金沙江的發(fā)展歷史。
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從前金沙江并沒有今天的大拐彎,而是和怒江、瀾滄江等一起并肩南流。就在金沙江與它的伙伴們一起南流的時候,在它東面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河流由西向東不停地流淌著,我們不妨叫它“古長江”。急湍的古長江水不斷地侵蝕著腳下的巖石,也不斷地向西伸展著。時間一長,終于有那么一天,古長江與古金沙江相遇了。它們相遇的地點就在石鼓村附近。
你們想想看,兩條大河相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古長江地勢比起古金沙江要低得多,滔滔的金沙江水受到古長江谷地的吸引,自然掉頭向東。于是,金沙江就成了長江的一部分。
這種現(xiàn)象,在地貌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河流襲奪”。河流襲奪這個詞起得非常生動。一條本來流得好好的河流,竟然被另一條毫不相干的河攔腰斬斷,把它掠奪到自己的懷抱里。
河流襲奪說還有一個有力的證據(jù),那就是在今天的金沙江石鼓大拐彎的南方,也就是人們認為的當年金沙江流過的地方,還真的有一條小小河流——漾濞江。漾濞江的源頭與石鼓的距離也不很遠,那里還有一條寬闊的低地。這里雖然沒有河流,可是仍然是一種河谷的形態(tài)。襲奪說的支持者們認為,古金沙江被古長江襲奪以后,江水雖然被古長江襲奪而去,但是,當年的河谷還在,并且在古金沙江的下方,仍然殘存著一條小河——漾濞江,那也是古金沙江的遺跡。
當然,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這里根本就沒有發(fā)生過古長江與金沙江相互連通的河流襲擊事件,今天的金沙江所以會發(fā)生這樣奇怪的拐彎,只不過與當?shù)氐貧嗔延嘘P。他們發(fā)現(xiàn),在石鼓以下的虎跳峽是沿著一條很大的斷層發(fā)育起來的。金沙江在它流淌的過程中,碰巧遇到這條斷層,河流不得不來了一個大拐彎。
這兩種意見爭論了許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取得一致看法。
產(chǎn)生不同意見并不奇怪。
我們所討論的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幾十萬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地質(zhì)現(xiàn)象,誰也沒有親眼看見過長江是怎樣把金沙江襲奪而去的。另外,年代又距離我們那么遙遠,不管襲奪也好,還是沿著一條斷裂帶流淌也好,當時留下來的遺跡,已經(jīng)被無情的風雨侵蝕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即使研究者用了很大的精力,他們提出的看法也難免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由此可見,要使一個科學的假說得到普遍的認可,還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拿出更多的證據(jù)。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