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章的源流
毛主席像章主要是“文革”時期大量制作發(fā)行的。當時,帶有濃重政治色彩的制作像章熱風吹遍全國。圖案千姿百態(tài),結合各行各業(yè),有破浪航行的萬噸輪,有奔馳田野的汽車,有穿越云海的鐵鷹,有沖鋒向前的坦克等等。
像章的大小懸殊,小的如一分硬幣,大的賽過臉盆,掛在火車頭上。
人們競相佩戴,不僅由少到多,對像章的選擇也由小到大。當時戴與不戴,標志著對主席的忠與不忠,以及誰是革命群眾誰是階級敵人的政治劃分。
報史料載,毛主席像章,最早出自1937年東北抗日聯(lián)軍頒發(fā)的銀質毛主席獎章。早期毛章還有1942年為紀念抗日根據地發(fā)動的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而制作的一枚“學習”像章,以黨旗為底,左下角有“學習”二字,右邊是毛主席留著分頭的正面像;以及“埋頭苦干”像章,“埋頭苦干”四字反白,左上角是毛澤東和朱德的合影。
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主席團成員除毛澤東外,每人都佩戴著一枚毛主席像章。這是我國第一枚用金屬制作的毛主席像章,刻制者是著名電影導演凌子風。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并把它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那時人們制作并佩戴有毛澤東頭像的紀念章,是發(fā)自內心對毛澤東同志的尊敬。
由于根據地生產手段落后,制作的像章數(shù)量有限,那時的像章如能保存至今,當然是“稀世珍寶”了。大批制作帶有毛澤東頭像的紀念章,還是解放以后的事。
1951年為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中國人民政協(xié)制作的銅質“抗美援朝紀念章”,在金光四射的紅五星中央,就是毛主席的側面頭像。
1950年首枚毛澤東金質像章問世,圓形,刻有“上海金店22K金制”字樣,當時售價為30萬元(舊幣1萬元相當于今日人民幣1元)。
最貴重的像章是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廣東友誼商店特推出的一枚18K金鑄、鑲有45顆天然南非鉆石的毛澤東紀念章,售價2.8萬元。
“文革”十年的最后一枚毛澤東像章,是標有1976年9月9日,為紀念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逝世發(fā)行的一枚圓形像章,正面為毛澤東側面浮雕頭像,背面銘文“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主席永垂不朽”。
制作毛主席像章的高潮,是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可以說達到了狂熱的頂點。這是發(fā)生在極為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極為特殊的現(xiàn)象,當時出品了大量設計精美的像章,如“毛主席萬歲”章(圖12-8),出品單位是“北碚區(qū)支左辦公室”(圖12-9)。
圖12-8 《毛主席萬歲》章
圖12-9 《毛主席萬歲》章(背),出品單位為“北碚區(qū)支左辦公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