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1266—1327 ),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路鄞縣(今屬浙江)人,元代著名學者,曾任集賢直學士,斡林直學士,侍講學士等,著有《琴述》《清容居士集》等。袁桷強調讀書要能夠用志一、用力專,只要確定了目標,就要堅持不懈,深入研讀,反復思考,切忌見異思遷。他認為:“夫為學之道,用志不能不一,用力不能不專。農夫莽廣種,不如狹墾之為實也;工人泛而雜學,不如一藝之為精也。”(《清容居士集》)其用意是說用志、用力如一是為了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如果貪多求快,那既達不到實,也達不到精。袁桷還總結了自己少年時期的讀書“五失”,來說明用志如一的重要,他說:“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有又甚焉者也?!保ㄇ濉と羁恫栌嗫驮挕罚┐笠馐钦f:我少年時讀書曾犯有五種過失,一是泛觀群書而無所選擇,失于讀的不多且不得要領;二是崇尚古人的言行,常退縮自覺不如,失于怯懦而不能立志;三是編寫過去的史實,一件事還沒有完成,就又去做別的事情,失于勞而無功;四是看到別人的長處就想趕緊趕上,失于欲速不達,好高騖遠;五是喜歡作文章,卻沒有在基礎上下工夫,這種過失比前面提到的還要嚴重。袁桷總結的讀書“五失”實際上就是在說讀書之法,不可泛觀而無實,多讀而不精;不可先行怯陣而不立志;不可見異思遷,用力不專;不可貪多求快,好高騖遠;不可舍本求末,要打好堅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