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當之無愧的“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當之無愧的“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時間:2023-08-24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大陸漂移學說的形成也不例外。歷史從來不會厚此薄彼,它鐵面無私地評價、審判著每個人的功過得失,魏格納是當之無愧的“大陸漂移學說之父”。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這主要是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后,并沒有停止對大陸漂移的研究,特別是他竭盡全力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jù),并取得了成功。

        科學史上,幾乎每一項科學發(fā)現(xiàn)都不是依靠某一個人的努力就能達成的,而需要集體的努力,甚至,需要幾代人幾個世紀的努力。大陸漂移學說的形成也不例外。

        但是,為什么將“大陸漂移學說之父”的桂冠戴在了魏格納的頭上?歷史從來不會厚此薄彼,它鐵面無私地評價、審判著每個人的功過得失,魏格納是當之無愧的“大陸漂移學說之父”。

        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陸漂移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1880年11月1日,魏格納出生于柏林的一個福音派新教會的傳道士家庭。上大學時,魏格納攻讀過天文學和氣象學,并在25歲時獲得了天文學博士學位。魏格納不僅是位令人尊敬的學者,而且善于田野研究,三次深入格陵蘭(全境大部分處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面積的大約83.7%都由冰雪覆蓋)考察和探險。1930年9月21日,魏格納第四次進入格陵蘭考察時,在極端險惡的低溫環(huán)境里,他沒能活著回到基地。他的遺體是在次年的夏天被找到的。關于魏格納的死因,大多傾向于心臟病復發(fā),而不是被凍死。

        魏格納

        早在1910年,魏格納就有了大陸漂移學說的設想;1912年6月,魏格納在德國法蘭克福地質學會做了題為“從地球物理學論地球輪廓(大陸和海洋)的形成”的學術報告,不久又在馬爾堡科學協(xié)會做了“大陸的水平位移”的演講,并在《彼得曼文摘》和《地質雜志》上首次提出了他的大陸漂移學說;1915年,魏格納出版了他的《海陸的起源》一書,對大陸漂移學說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內容是:

        大陸是由較輕的剛性硅鋁質所組成,它漂移在較重的黏性硅鎂質巖層之上。在距今約2億年的中生代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完整的、單一的、龐大的原始陸地,魏格納把這個假設的巨大陸地稱為泛古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在遠古的地質歲月中,由于受天體潮汐力和地球自轉時離心力的影響,古陸在中生代開始分裂為幾大塊,彼此漸漸離開,輕而硬的硅鋁陸殼在塑性而致密的硅鎂層上進行水平漂移,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不斷漂浮,越漂越遠。南美洲與非洲是在白堊紀(中生代最后紀,始于1.455億年前,結束于6550萬年前,歷經7950萬年)開始分離,北美洲與歐洲也在這時開始分離,但北大西洋的裂開,直至第四紀(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從258萬年前延續(xù)至今)才全部形成。印度洋的分裂始于侏羅紀,但主要的移動發(fā)生于白堊紀和第三紀(新生代的最老的一個紀,距今6500萬~260萬年)。印度緊緊地楔入亞洲,使它的北部埋于青藏高原之下。在始新世時,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和南極大陸分離并向北移動,深入到太平洋,經過班達弧,止于它的東端。這些移動造成美洲脫離了非洲和歐洲,中間留下來的空隙就是大西洋;非洲的一部分和亞洲告別,在漂離的過程中,它的南端略有偏轉,漸漸與印巴次大陸脫開,誕生了印度洋。

        就如《魏格納之前的大陸漂移學說》一文中所述的,大陸漂移學說最早不是魏格納提出的,在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之前,已經有許多人有了大陸漂移的設想,但為什么是魏格納的影響最大,并得到大眾的認可?這主要是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后,并沒有停止對大陸漂移的研究,特別是他竭盡全力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jù),并取得了成功。

        1910年的某一天,正值而立之年的氣象學家魏格納生病住院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一幅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給吸引住了。在當時,世界地圖雖不像如今般普及,但對于氣象學家魏格納來說,那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引起魏格納注意的是,地圖上大西洋兩岸的大陸輪廓是相吻合的,特別是大西洋左岸南美洲巴西東端的直角突出部分與右岸非洲西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簡直像是剛剛被撕開的一張紙的兩部分。不僅如此,巴西東端以南的巴西東海岸每一個突出部分都恰好和非洲西岸同樣形狀的海岸相對應,在美洲東海岸有一個海灣,對應地在非洲西海岸就有相應的突出部分。魏格納認為這決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非洲大陸與南美大陸曾經是一塊大陸,它們之間原來并沒有大西洋,后來因為各種原因張裂漂移分開而形成大西洋。

        此后,魏格納幾乎用全部的精力去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jù)。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j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已經不是一門學科的問題,而牽涉到地質、古生物、古氣候、動物地理和植物地理以及大地測量等一系列學科,誰有這樣的能耐能將如此多的學科整合起來,為大陸漂移學說服務呢?很明顯,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研究課題,包括魏格納后來的岳父、漢堡大學的著名氣象學教授柯本也善意地奉勸魏格納適可而止,不要做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成功總是降臨到有準備的頭腦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11年的秋天,魏格納就在一篇論文中發(fā)現(xiàn),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雖遠隔大西洋,卻有著同樣的古生物化石,如中龍、水龍獸、肯氏獸和舌羊齒等。這個證據(jù)的發(fā)現(xiàn),更增強了魏格納對自己學說的信心,并堅定了繼續(xù)尋找證據(jù)的決心。

        1912年,魏格納參加科赫-格林貝格探險隊對格陵蘭進行第二次考察(第一次考察探險是在1906~1908年,魏格納參加了丹麥遠征格陵蘭的探險隊,對格陵蘭北部進行探險),歷時半年。魏格納在這次考察中發(fā)現(xiàn),格陵蘭雖然是苦寒之地,但卻有豐富的晚古生代(開始于4.1億年前,結束于2.45億年前,持續(xù)時間1.75億年,包括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三個時期)煤田。魏格納知道,煤是古代大片的森林由于地質活動等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經過復雜與長期的變化形成的,而茂密的森林只能生長在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溫度較高的靠近赤道的地方,像處于北極圈內的格陵蘭,萬里冰封的北極,生命幾乎絕跡了,怎么可能有茂密的森林呢?唯一能解釋的是,格陵蘭在遠古時代正處于赤道附近,后來由于各種原因移向了北極。

        在地質構造上,魏格納最早注意到,位于大西洋東岸歐洲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的一些巖石,與位于大西洋西岸北美加拿大紐芬蘭和新布倫斯維克的巖石十分相似,而且歐洲的加里東山脈與北美的阿帕拉契亞山脈的地質構造和巖石地層也具有連貫性,似乎是同一座山脈被一刀砍成了兩截。

        不僅如此,早在20世紀初,已經有科學家發(fā)現(xiàn),石炭紀(約在3.55億年至2.95億年前)和二疊紀(距今約2.99億年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時曾經有過一次大冰期,許多大陸上留下了冰川的遺跡。大家都知道,冰川只能在高寒之地才能形成,但讓人覺得意外的是,冰川的遺跡不僅僅局限于南極洲和澳大利亞高緯度地區(qū)等苦寒之地,還分布在非洲和南美的中緯度地區(qū),以及印度次大陸北部的低緯度等溫暖炎熱之地。不但如此,冰磧石上由于摩擦,清晰地記錄著冰川運動的方向。這種方向表明,印度的石炭、二疊紀的冰川不是來自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而是來自南部的熱帶低地。這只能用大陸漂移來解釋這個吊詭的現(xiàn)象。

        漂移之前的大陸板塊示意圖

        魏格納的大陸漂移還有古生物學上的證據(jù)。研究表明,在石炭、二疊紀時,地球上的植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歐亞大陸的植物,屬于大羽羊齒類;另一類是其他大陸(同一塊大陸)的植物,屬于舌羊齒類。人類最基本的常識就是,植物不可能遠隔重洋千里迢迢從一個大陸“飛”到另一個大陸,特別是在那個人類還沒有出現(xiàn)的地質年代。舌羊齒類植物如今卻分布在氣候并不相同的印度、非洲、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南極洲等地。不同氣候下能生長同類植物,這只能說明它們原來是生長在同一塊大陸上。19世紀中葉,構造地質學之父、奧地利地質學家修斯認為,這塊大地就是發(fā)育在印度南部的一個地層系統(tǒng)中,統(tǒng)稱為岡瓦納古陸。

        當然,精確的大地測量數(shù)據(jù)也直接證實了大陸仍在緩慢而持續(xù)地水平運動。根據(jù)古地磁的資料,許多大陸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并不是它初始的位置,而是經過了或長或短漂移的結果。

        所有這些大陸漂移的證據(jù)都匯集到《海陸的起源》這本書里。1915年,這本書正式出版,標志著大陸漂移學說正式誕生。

        這樣看來,魏格納建立大陸漂移學說,并非是在1910年時的靈機一動,而是他潛心思考大地漂移、深究歷史資料、實地考察地質化石、聯(lián)系多種學科的結果。

        給魏格納戴上“大陸漂移學說之父”的榮譽一點也不為過。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是一種假說,它是對大地固定論的一種挑戰(zhàn),提出了大地活動論,為板塊構造學說的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地球科學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大陸漂移的機制(原理)問題至今依然沒有解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