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成形術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視功能。在保護視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眼瞼、眼眶及其他附屬器的完整和對稱,從而改善外觀。由于組織缺損和畸形的性質(zhì)、時間不同,程度不一,成形手術的方法也不相同。它沒有一般眼外科手術較固定的手術程序,而是對每個病例都必須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靈活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手術設計和術式選擇,對術中未能料到的情況善于果斷處理,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這些都要求眼成形手術醫(yī)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眼科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還必須具備成形外科的理論基礎及操作技巧,并遵循成形手術的基本原則。
(一)手術時機選擇
手術時機的掌握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
1.皮膚機械傷或熱燒傷,應待皮膚瘢痕完全軟化后再做成形手術,一般至少在傷后6個月以上,否則手術困難,并且過多的手術創(chuàng)傷可加重瘢痕畸形。但如果已有暴露性角膜炎,則應盡早手術,以保護眼球。
2.同一部位的二次手術應間隔3~6個月。
3.外傷后的眼瞼下垂,應1年后再考慮手術。因有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復。如同時伴有眼外肌麻痹復視,在未矯正復視前,不能行瞼下垂矯正術。
4.對眼窩畸形或眼眶骨折成形手術,在局部炎癥消退后即可施行,一般在傷后2~3周。盡早手術可減少軟組織機化及嵌頓粘連。但眶壁爆裂性骨折,如功能位無復視,則手術應慎重。
5.化學傷尤其是堿燒傷,以往是在傷后1年或更久才考慮成形手術。近年由于對眼表疾病研究的進展,主張對受傷嚴重者可早期手術,去除表層壞死組織,應用前房穿刺、羊膜移植等手術,阻止傷情向眼內(nèi)進展。
6.對有過敏及瘢痕體質(zhì)者,則不應行成形手術,需待全身情況改善后再考慮手術。
與其他外科手術一樣,眼成形手術應盡可能選擇患者身體狀況良好、心理準備充分、情緒平穩(wěn),氣候涼爽的時候進行。
(二)手術方案制定
在施行成形手術前,應有詳細的修復計劃,分析造成缺損、畸形的性質(zhì)和原因,了解病變的范圍、深度,確定取材的部位、大小,以及選擇手術方式。尤其對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要有多種準備,制定應變方案,以及備用可能需要的成形材料。眼瞼損傷的要注意有無瞼板,這對于眼瞼成形手術至關重要。復雜的缺損、畸形,手術往往難以一次完成,常需采取分期多次手術。因此對治療周期長、難度大的成形手術,更應有全面周密的計劃,合理安排分期手術的順序和間隔時間,設計最佳手術方案,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手術次數(shù),縮短療程。
(三)術前準備
1.患者全身健康狀況良好,術前應行全身檢查,無傳染性疾病及其他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
2.眼部附近必須無感染灶,有慢性淚囊炎的要先治愈。結膜囊分泌物多的要提前沖洗點藥,必要時應做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術中及時應用敏感抗生素預防和控制感染。同時根據(jù)手術需要做好供皮區(qū)的準備。
3.術前醫(yī)學照像,以便留存資料、術后對比及避免醫(yī)療糾紛。
4.與患者及家屬談話并術前簽字。交待手術目的、手術方案、術后可能達到的效果及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同時交待術后注意事項等。對個別期望值過高的患者,尤其是純美容術者,通過談話盡可能做到醫(yī)生和患者之間的相互溝通,取得一致意見,否則應暫緩手術或不手術。
(四)麻醉
眼部成形手術的麻醉,可用局部麻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神經(jīng)阻滯麻醉)和全身麻醉。選擇麻醉方法時,要考慮患者的身體情況、目前用藥對麻醉的影響、手術方式及患者的痛閾等。簡單成形手術常采用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主要用于角膜和結膜的小手術。常用滴眼液0.25%地卡因,麻醉作用強,起效快(點藥后15s)。局部浸潤和神經(jīng)阻滯麻醉是將麻醉劑注射在手術部位或神經(jīng)周圍,主要用于較大面積的畸形、眼瞼重建等手術。常用2%利多卡因和0.25%~0.75%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注射后4~6min起效,作用維持1~2h。布比卡因較前者起效慢,但作用更強,其麻醉作用可持續(xù)4~8h。臨床上常將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使用(1∶1),以進一步提高藥效。由于眼部供血豐富,術中常加用1∶100000腎上腺素收縮血管減少出血,并能減緩麻藥吸收速度,延長藥物作用時間。但對高血壓、心律失?;颊邞饔?。
常用的神經(jīng)阻滯麻醉:
1.球后(睫狀神經(jīng)節(jié))阻滯麻醉。
2.淚腺神經(jīng)阻滯麻醉。
3.額神經(jīng)阻滯麻醉。
4.滑車下神經(jīng)阻滯麻醉。
5.顴面神經(jīng)阻滯麻醉。
6.眶下神經(jīng)阻滯麻醉。
瘢痕廣泛而深者或多次手術者,一般局部麻醉難以達到無痛的狀態(tài),可選基礎加局麻或全身麻醉。小兒、老年、精神緊張無法合作者、以及長時間復雜手術的應選擇全身麻醉(圖6-1~圖6-4)。
(五)成形術的基本技術
1.切口 在局部浸潤麻醉前,應先用亞甲藍或畫線筆畫出切口行走方向。為減少術后瘢痕,切口應盡可能與眼瞼皮膚自然皺紋的方向一致,這樣可使瘢痕隱蔽在皺紋之中。因皮膚彈力纖維的排列與皮紋方向一致,切斷的彈力纖維少,術后瘢痕就少。另外,當眼輪匝肌收縮時,肌肉收縮的方向與切口一致,這樣的切口張力小,不易裂開。如果眼瞼皮膚垂直切口不可避免,也應盡量做補充橫切口,使垂直切口傾斜,避免形成垂直瘢痕。眼瞼全層的垂直切口,應盡量設計(圖6-5)呈分層錯開,并盡可能短些。
做切口的手術刀刃應該鋒利,否則易造成鋸齒狀切口,同時鈍性擠壓使更多細胞破壞。常用11號尖頭刀片。但不宜用刀尖做切口,這樣切口深度不宜控制。而應用刀刃,并使刀刃與組織面垂直。在眉或近睫毛處切口,應使切口與毛干方向一致,以減少毛囊的破壞(圖6-6)。
圖6-1 眼周感覺神經(jīng)分布 1.眶下神經(jīng);2.鼻睫神經(jīng);3.滑車下神經(jīng);4.淚腺神經(jīng);5.滑車上神經(jīng);6.顴顳神經(jīng);7.眶上神經(jīng)
圖6-2 頭皮的感覺神經(jīng)分布 1.頦神經(jīng);2.頰神經(jīng);3.顴面神經(jīng);4.鼻睫神經(jīng);5.眶下神經(jīng);6.滑車下神經(jīng);7.淚腺神經(jīng);8.滑車上神經(jīng);9.顴顳神經(jīng);10.眶上神經(jīng);11.耳顳神經(jīng);12.頸脊神經(jīng)后支;13.頸淺神經(jīng)
圖6-3 眶周阻滯麻醉部位 1.眶下神經(jīng);2.滑車下神經(jīng);3.眶上神經(jīng);4.淚腺神經(jīng);5.顴面神經(jīng)
圖6-4 球后阻滯麻醉部位
再次手術切口,在不影響組織張力和功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將前次手術瘢痕切除。
2.剝離 剝離是成形手術中常用的操作,目的是松解瘢痕、分離暴露組織、制作皮瓣、或減少皮膚切口的張力等。剝離分銳性剝離和鈍性剝離2種。銳性剝離是用手術刀或手術剪直視下進行精確的切割或剪開,對組織無擠壓,損傷小,但容易切傷血管及神經(jīng)。鈍性剝離是借助止血鉗等手術器械張開的張力將組織分開,由于非直視及擠壓牽拉作用,對組織的損傷較大。2種方法應在手術中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為減少剝離造成的損傷,解剖層次要清楚,使剝離保持在同一平面內(nèi)進行,并避免不必要的過度剝離。
圖6-5 眼面部皮紋分布
圖6-6 切口與組織面垂直
3.止血 眼部供血豐富,常因損傷血管后術中出血多而影響手術操作,造成的皮下淤血及血腫也影響傷口愈合,甚至導致視力喪失。因此手術中應特別注意隨時徹底止血。
(1)壓迫止血:眼部成形手術的出血多為創(chuàng)面的彌漫性滲血。最簡單有效的止血方法是用濕鹽水紗布局部加壓片刻,即可止血。如滲血較多,可加用腎上腺素棉片,但藥效消退后有再出血的可能。對明確的小血管出血,可用蚊式止血鉗準確夾出血點片刻,即可止血。
(2)電凝止血:用高頻電刀或雙極電凝器電凝止血。先用止血鉗夾住出血點,再用電凝止血;或雙極電凝器直接夾出血點電凝止血。用電凝止血確切,并可縮短手術時間。
(3)結扎止血:在眼成形手術中除非有較大的動脈性出血,一般不用結扎止血。因為結扎線頭易引起局部組織的肉芽增生,而影響修復效果。因此最常用的還是壓迫止血和止血鉗鉗夾止血。
(4)骨蠟止血:對于骨面出血,可用骨蠟涂于骨面。
4.縫合 縫合直接影響外觀。為減少術后瘢痕的形成,要求縫合時創(chuàng)緣對合良好,無內(nèi)卷,張力適中。因此縫合時要有足夠的深度,縫線通過創(chuàng)緣兩側(cè)組織深度要一致,創(chuàng)口深的易分層縫合以消滅死腔??p合后創(chuàng)緣應稍隆起,因為在傷口愈合過程中,創(chuàng)緣會沿著切線而內(nèi)陷。尤其瞼緣的縫合,很輕微的內(nèi)陷也可導致瞼緣明顯的切跡(圖6-7~圖6-9)。
圖6-7 正確的縫合方法
縫合方法包括間斷縫合、連續(xù)縫合、皮內(nèi)縫合和褥式縫合。間斷縫合是最常用的縫合方法,縫合時距創(chuàng)緣約1.5~2mm。進針時略向創(chuàng)口外側(cè)傾斜,繞過創(chuàng)口底部,以避免死腔形成?;虿捎?字縫合法縫合。一般的三角瓣直接做尖端的縫合,“Y”形切口的三角形尖端縫合應橫行穿過尖端的真皮下或皮下,然后再穿出對側(cè)創(chuàng)緣。這樣可使尖端血供不受影響。連續(xù)縫合可用于張力較小的區(qū)域。如眼袋矯正、淚道手術、結膜創(chuàng)口縫合。皮內(nèi)連續(xù)縫合皮膚表面無縫線穿出,縫線印記不顯。由于眼瞼真皮很薄,皮內(nèi)縫合時易造成組織扭曲、張力不勻等現(xiàn)象,因此目前眼袋術已多采用細線間斷縫合。褥式縫合常用于張力較大切口的縫合。多用水平褥式,如瞼緣創(chuàng)緣的關閉、瞼粘連術、外眥成形、供皮區(qū)張力大的創(chuàng)口的關閉、黏膜移植的固定縫合等。
在滿足手術要求的前提下,選擇的縫線及縫針要盡可能細??p合線為可吸收線及非吸收線。皮膚縫合一般用非吸收線,常用5-0、3-0黑絲線及6-0~8-0無損傷縫線。深層組織或結膜組織可用5-0~8-0可吸收線。內(nèi)眥韌帶離斷或骨移植用0-0尼龍線或細不銹鋼絲、鈦釘鈦板等固定。
圖6-8 不正確的縫合方法
圖6-9 “Y”形切口尖端的正確縫合方法
(六)術后處理
1.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增加維生素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
2.強調(diào)術后的加壓包扎和固定。目的在于防止污染,壓迫止血,消滅死腔,并使眼瞼制動、移植片固定。不同的手術包扎時間不同,一般術后加壓3~5d,瞼裂縫合者5~8d,植皮者10~12d。
3.換藥:一般手術24h換藥,較大手術防滲血者48h換藥,引流條36~48h拔除。注意更換敷料時要輕柔,有血污粘連者應用鹽水濕透敷料后取下。避免暴力分開眼瞼,以免傷口裂開或移植組織移位。注意及時的皮膚清洗及消毒。
4.掌握好拆線時間。因縫線過粗過緊、張力過大或拆線時間過晚(超過10d),均可造成縫線瘢痕(縫線印記)。一般眼及面部皮膚縫線5~7d拆除,結膜縫線5d拆除,張力大的7d后間斷拆線,游離植皮線10~12d拆除,有感染的要提前拆線。5.定期門診復查,交待二期手術時間,并照外觀像存檔。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