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蜂巢
在中國,有人將蜜蜂飼養(yǎng)在陡峭的絕壁上,不是任蜜蜂選擇筑巢的地點,而是人工放置蜂箱,之所以將蜜蜂養(yǎng)殖在懸崖上,一是模仿蜜蜂野生生長的環(huán)境,二是防止其他動物,如老鼠、野貓等的侵害。蜂箱放置于懸崖上,離地面很高,查看蜂箱,或是取蜂蜜時,需要借助于很長的竹梯,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徒手攀爬上去,恐高者是斷然不能做此活兒的。懸崖上野生狀態(tài)的蜜,雖然不及蜂箱放置在地面上,隨著養(yǎng)蜂人遷移到不同花源地采蜜產(chǎn)量多,但品質(zhì)非常好,一年只采一次,所采集的蜜,營養(yǎng)價值高,價格昂貴。
據(jù)說非洲土著人吃的蜜也是野生的。采蜜時,其腰間系著粗麻繩,手持長竹竿,從陡直的絕壁上,下降到半山腰一處凹陷處,那有碩大成片狀的蜜蜂蜂巢,直徑超過一米。懸吊人將手中長桿的末端的干草點燃,熄滅后,用煙熏散巢中的蜜蜂,然后伸出長竹竿,刺穿黃色平板模樣的蜂巢,慢慢拉近,放入隨身攜帶的筐兜里,裝滿蜜的筐兜順著繩索緩緩降下,直到地面上的同伴接應(yīng)。
上百米的懸崖峭壁,用一根普通的麻繩,往腰間一系,便懸空下到山腰絕壁的凹陷處,擺動的繩索在鋒利的絕壁上摩擦,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為了靠近石縫凹陷處的蜂巢,采蜜人在半空中搖擺,非常危險。
與中國國內(nèi),從家養(yǎng)的蜜蜂獲取蜂蜜不同,非洲的蜂蜜,都是野生蜜蜂所產(chǎn)。非洲蜜蜂很是兇猛,經(jīng)常有非洲蜜蜂蜇人的報道。懸崖上采集野生蜂蜜的人,一旦觸怒蜂群,遭到群蜂攻擊,就會有生命危險。即或是熟練者,掌握野生蜜蜂的習性,不去激怒蜂群,也難免因簡陋的繩索而出意外,據(jù)報道,常有人因此喪命。
記得童話里講,熊愛偷吃蜂蜜,常被蜜蜂蜇得四處逃竄,渾身瘙癢刺痛。自然,熊是不會把自己懸在半山腰的峭壁上的,熊只會破壞樹上或路旁的蜂巢。
蜂蜜是非洲土著人唯一的甜食來源,因此,在人工無法培育的情況下,冒生命危險,在懸崖上采摘蜂巢,取其蜜。不像生活在亞洲或其他地區(qū)的人們,不食用蜂蜜,可用蔗糖作為甜味調(diào)制品。
其實,蜂蜜在中國是很尋常的食品,一般好的蜜蜂也不過幾十元人民幣一斤,不值得為了幾公斤的蜂蜜美食,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在衣食豐富的地方,是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的。
非洲的風景是迷人的,非洲的野生動物世界是精彩的,生活于非洲大陸的土著人,世代相傳他們從祖輩傳承下來的技藝和習慣。想著美好的情景:一望無際的非洲大草原,百萬千萬的遷徙動物,雄獅、獵豹、非洲大象、長頸鹿、角馬等,構(gòu)成一幅幅美妙的非洲風景畫。而非洲土著人處于貧困狀態(tài),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時常忍饑挨餓,但為了美味的蜂蜜,非洲的土著人甘愿冒極大的風險。在食物缺乏、農(nóng)作物難于生長的干旱非洲,蜂蜜是很難得的美食。盡管會發(fā)生墜下山崖摔死、被蜂群蟄而喪命的危險,但是為了享受甜蜜美食,甘愿冒險的精神,是可敬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