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兩岸合作建立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及區(qū)域能源網

        兩岸合作建立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及區(qū)域能源網

        時間:2023-10-01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長久以來其天然氣價格成為亞洲天然氣價格指針。雖然,目前兩岸進口量仍不敵日本,然而作為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仍有其優(yōu)勢。

        在新加坡模式中,區(qū)域能源網早于LNG交易中心,乃建基于既存的東盟區(qū)域合作機制。反觀東北亞各國間,目前暫無穩(wěn)定的區(qū)域合作機制,故而,本研究建議,先由政治敏感度較低、商業(yè)化程度較高的天然氣交易中心著手,以商業(yè)合作促進政治信任,而后再推進區(qū)域能源管道網。

        就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建立,不僅是以區(qū)域化及商業(yè)化模式,化解兩岸能源合作的政治風險困境,更重要的是,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建立,可為東亞各國帶來天然氣采購的經濟效益,形成多贏局面。

        本研究認為,現(xiàn)階段恰恰是推動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的最佳時點,乃立基于兩點市場機遇:

        (1)亞洲自美進口頁巖氣的成本偏高:雖然美國頁巖氣價格低廉,但若加上運輸成本,則較之LNG價格,并未有絕對優(yōu)勢。

        依據(jù)臺灣中油公司的數(shù)據(jù),臺灣若自美國進口頁巖氣之成本概算約為每百萬英制熱值單位(mmbtu)12~15美元(成本計算說明請見圖5-3),則系美國境內價格的數(shù)倍。而臺灣中油公司進口之液化天然氣2012年平均單價為15.04美元/mmbtu、2013年1月則為14.03美元/mmbtu,價差僅在0.4~3.4美元/mmbut之間。

        圖5-3 臺灣進口頁巖氣成本計算
        (資料來源:臺灣中油公司102.2.25提供,經濟部能源局修正繪制)

        (2)天然氣市場轉向亞洲買方市場:另一方面,受美國頁巖氣出口的影響,美國煤炭價格亦走低,使得歐洲市場轉向購進美國的煤炭,美國及歐洲的天然氣進口量頓時下降,使得天然氣輸出國紛紛轉向亞洲市場,形成亞洲買家市場。

        基于以上兩點,大陸與臺灣乃至東亞各國,與其費力突破區(qū)域貿易協(xié)議,進口價差有限的美國頁巖氣,不如轉而聯(lián)手建立天然氣交易市場,取得定價優(yōu)勢。

        綜上所述,值此全球能源版圖重組之際,東亞各國莫不躍躍欲試,在此關鍵時刻,取得先機,成為亞洲能源中心,除新加坡外,日本亦有所計劃。因此,本研究認為,作為天然氣前五大進口地區(qū)的大陸與臺灣,實應利用近期兩岸關系和緩之際,聯(lián)手合作打造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

        以下,就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國大陸建立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優(yōu)劣勢進行比較。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全球三大石油交易中心,以此基礎發(fā)展天然氣交易中心,再加上商業(yè)制度法規(guī)健全(2001年Gas Act開放天然氣市場),自是有其優(yōu)勢,但仍有潛在劣勢。首先,新加坡管道氣主要進口來源——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皆為老化油氣田,供應前景不明。再者,國際能源商業(yè)咨詢公司(World Mackenzie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分析報告指出,新加坡國內需求有限,管道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因此是否能真正成為亞洲天然氣貿易中心,仍有待時間考驗。

        日本

        日本于2012年11月宣布將設立LNG的期貨市場。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長久以來其天然氣價格成為亞洲天然氣價格指針。然而,日本在邁向天然氣交易中心之路上,存在幾點劣勢。首先,天然氣進口來源單一,無法形成“氣氣價格競爭”。日本企業(yè)曾建議修建直接連接俄羅斯與日本的天然氣管道,然而在2013年10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副總裁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采訪時表示,該項目已停止。至于停建原因,俄官方說法為漁業(yè)和環(huán)境評估問題,但其他分析家則認為停建可能涉及東京電力公司不愿打破壟斷地位;還有潛在的外交問題。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天然氣進口量在近幾年急起直追,許多分析報告預估,不出幾年將超越日本躍升為最大進口國,臺灣亦為天然氣進口量較大的地區(qū),且可預見在反核運動后,為填補缺口,天然氣進口量將有增無減。雖然,目前兩岸進口量仍不敵日本,然而作為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仍有其優(yōu)勢。

        首先,大陸已建有3條油氣管道:新疆—上海;新疆—香港;新疆—廣東福建;另有4條管道正計劃興建中。在中國國家發(fā)改委去年公布的《天然氣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中指出:到“十二五”期間,新建天然氣管道(含支線)4.4萬km,新增干線管輸送能力約1500億m3/年。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油氣管道總長將達15萬km。LNG接收站,也正積極增建中,因此相對于日本,大陸天然氣進口多元,更具“價格發(fā)現(xiàn)”的優(yōu)勢。

        再從另一角度言之,天然氣交易中心也可有效消化大陸地區(qū)龐大的進口量。法國里昂證券亞洲天然氣研究所所長Simon Powell指出:“由于壓縮技術可提高現(xiàn)有三條管道的運氣量,擬建的第四至第七條管道2420億m3/年輸氣量似乎過高”(香港南華早報20130906)。若此分析為真,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建立亦有助于解決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供給過剩問題。

        其二,從地緣觀之,中國大陸比新加坡更接近幾個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或地區(qū):日本、韓國、臺灣。

        其三,臺灣作為東亞合作橋梁。臺灣與日本雖無正式官方關系,然實質關系素來良好,經濟交流亦多,相較于中日之間較突出的對立,許多日本公司選擇與臺灣公司合資以進入大陸市場。同樣地,如果大陸與臺灣能合作推動LNG交易中心,則臺灣能在此間協(xié)助對接日本這個最大進口市場。

        對于中國是否能成為亞洲天然氣中心,更多的質疑是針對大陸天然氣市場的封閉,價格管制及法規(guī)制度的不健全。然而,繼2013年7月國家發(fā)改委對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做出調整之后,8月份發(fā)改委能源局又推出《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為民營資本進入天然氣管道建設市場開啟了機會。稍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383報告《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改革方案的總報告》,提出建議:將石油天然氣管道由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油企業(yè)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干家油氣管網公司。由此看來,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地推動天然氣市場的管制。加之,上海自貿區(qū)的設置,也有助于推動上海成為天然氣交割地。

        如前所述,新加坡是在東盟架構上推動東亞區(qū)域電氣網的,但東亞各國缺乏這樣的合作平臺,因此本研究建議,先由東亞天然氣交易中心著手,以此作為區(qū)域合作的起始點,并定期舉辦能源會議,促進溝通與互信,而后緩步推進區(qū)域能源網,將兩岸管道亦納入網絡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