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陽能的吸收
太陽能的吸收其實也包含轉換,如太陽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吸收,物體的溫度升高,這就使太陽光能變成了熱能。太陽光照射在太陽電池上被它吸收,在電極上產生電壓,能通過外電路輸出電能,就是把太陽光能變成電能。太陽光照射在植物的葉子上,被葉綠體吸收,通過光合作用變成化學能,而且儲存在其中,維持植物生命并促使它生長,在這里太陽能的吸收不僅包含轉換,甚至也和能量的儲存有關。太陽光被吸收、轉換成為熱能是最普遍、最常見的,因而也是目前太陽能最廣泛的利用方式。
當太陽輻射能入射到任何材料的表面上時,有一部分被反射出去,一部分被材料吸收,另一部分會透過材料。如果人射的輻射能為H,根據能量守恒的原理,它應當等于被材料反射的能量、吸收的能量和透過材料的能量之和。用數學式表示如下:
式中α—吸收率,為吸收能量占全部人射能的百分比;
ρ—反射率,為反射能量占全部人射能的百分比;
τ—透射率,為透射能量占全部入射能的百分比。
由(1-6)式不難看出:
α+ρ+τ=1 ?。?-7)
這3個量的大小,不但與物質表面溫度、物理特性、幾何形狀、材料性質有關,而且與波長也有關。當τ=0時,這種物體就是不透明體,當a=1時,就是人射能全被物體吸收,這種物體稱為黑體。反射分為兩種,一種是鏡面反射,另一種是漫反射。鏡面反射服從人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反射定律。這在改變太陽光的方向,使它聚集在聚光器中有用。漫反射使人射輻射在反射后分散到各個方向上。通常實際物體的表面均具有這兩種反射的性質,只是各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物體的另一個重要的輻射性質是發(fā)射率ε,它是一個物體總發(fā)射能量E與同溫度下黑體的總發(fā)射能量Eb之比,即:
ε的大小,一般與材料、溫度、波長等有關,這些數據通常收集在表格中備查。
前面說過,太陽輻射達到地面的波長范圍絕大部分在0.2~2.6μm之間,而溫度為70℃左右的物體表面輻射波長在5~40μm范圍內。作為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損失,主要來源于其自身的熱輻射。當集熱器不斷吸收太陽輻射,自身溫度逐漸升高,成為熱輻射源,熱輻射能量也逐漸增大,最后達到熱平衡,集熱器溫度不再升高。因此,吸收能量的大小和可達到的最高溫度,是由吸收率α和自身熱發(fā)射率εT所決定的。所謂選擇性吸收面,就是對太陽的短波輻射吸收性能好,而本身的長波熱發(fā)射量很少的表面。顯然,這種表面對于太陽能利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由進一步的研究得知,吸收面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即平衡溫度與α/εT有密切關系。a/εT越大,則可能達到的最高溫度越高。當a/εT=1時,這種吸收面稱為中性吸收面。如果太陽輻射強度H=0.8kW/m2,則中性吸收面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為70℃。在太陽能熱利用中,當然希望a/εT越大越好,一般希望a/εT≈10左右為佳。a/εT<1也稱為具有選擇性,通常叫做冷面,主要用于散熱表面,具有良好的發(fā)射作用。按制作方法,選擇性吸收面分為以下4種:
(l)漆
在金屬基材上涂一層半導體性質的黑漆,使之吸收短波太陽輻射,透射較長波長的輻射。
(2)化學處理
將金屬基材經化學處理,使其表面生成具有選擇性的黑色化合物,如銅黑(CuO+Cu2O)、鐵黑(Fe3O4)、鋁黑等。
(3)電鍍
在金屬基材上鍍上黑色合金,使其表面具有選擇性,如鎳黑、鉻黑(CrX、Oy)等。
(4)真空蒸鍍
利用真空蒸鍍技術,是表面獲得選擇性,例如真空蒸鍍的硫化鉛表面,性能很好,在高溫中受紫外線照射后,性能仍然穩(wěn)定,各種選擇性吸面的性質如表1-3所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