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
柿面糊塌是以關中地區(qū)特產軟柿子作主料,與面粉合烹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其主要特點為外皮酥脆、內瓤綿軟、香甜適口。
制作柿子面糊塌,臨潼的火晶柿是最佳的上品原料。據宋代蘇頌所著的《圖經本草》記載:“朱柿出驪山,紅而個小,皮薄可愛,味更甘珍?!睍兴枋龅恼桥R潼火晶柿的真實寫照。臨潼火晶柿,紅如火,亮如晶,肉質細密,且無硬核。
柿子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yǎng)豐富。其中果肉含糖16%,多者高達22%。每100克鮮果含蛋白質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鈣10毫克,磷19毫克,鐵0.2毫克,維生素A0.16毫克、B0.2毫克、C高達16毫克,是蘋果、梨、葡萄的三-五倍,可見營養(yǎng)價值之高。人們稱柿子為“鐵桿莊稼、木本糧”是十分有道理的。
火晶柿好吃,但季節(jié)有限又不易貯存,遂柿子糊塌應運而生。柿子糊塌將軟柿去皮摘蒂,放面盆中攪拌成糊,加入面粉即為柿子面糊。用鐵片做手屜,外凹中凸邊高二公分。手鏟將面糊攤入手屜,一起入油鍋炸,面糊熟至五成,翻過炸。如此數次,將兩面火色均勻即可食之。
【常識】
屬陜西傳統(tǒng)風味小吃。它以臨潼縣特產火晶柿子為主料制成,在西安市上隨街叫賣,現賣現炸。
【技藝】
原料:
面粉1.5kg,火晶柿子2.5kg,菜油3kg。
工序:
1.將柿子去皮去蒂后放一器皿內,用搟杖攪成糊,加入面粉拌均成柿子面糊。
2.用鏟子將面糊攤入“糊塌屜”,連“手屜”一同放入油鍋炸制“脫”屜,依次做完,待熟取出。
【工藝探秘】
面粉放入柿糊內切忌反復攪拌,以免起筋,影響成形。
【文化品評】
此品通過始創(chuàng)歷史典故與選用原料的廣泛性,熱情歌頌了尋常百姓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美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