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運”的似是而非
雖然現(xiàn)在我是斷舍離的倡導者,到處向人推廣收拾的秘訣,但其實自己也曾經(jīng)走過不少彎路。
曾經(jīng)有段時間,我一直在積極思考著“要怎樣才能讓自己交到好運氣”。那個時候,我買了好多的開運工具,迷信所謂的幸運色,四處游歷,造訪開運圣地,還去學了命理學,想投入陰陽五行的世界里,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到了對利益的尋求上。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我認為自己毫無運氣的外在表現(xiàn)。這就和因為太過饑餓而無法抑制地想念食物是一個道理。
有個學員曾經(jīng)告訴我,自從實行斷舍離以后,他開始能夠在買東西的時候考慮價格因素了。他說,之前他總是在有特價的時候大量采購,現(xiàn)在想想其實這只不過是想要靠著劃算的感覺來證明自己是個走運的人:“能用這么便宜的價格買到這么好的東西,我真是太走運了!”可是這種行為,同時也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證明自己平時是多么不走運。
和特價品一樣,積分卡也有著不小的誘惑力。
積分就能換來好東西——我們總是無意中就抱有這么個期望,但或許我們可以回到原點,想想攢的那些積分到底能換來多少好處呢?商家推出積分卡的目的就是留住更多客源,那些積分卡并不是真的如他們嘴上說的感恩回饋,而僅僅是一種營銷策略罷了。
由此可見,“幸運”這種自我肯定的魅惑有多大。
除此之外,積分卡有時還能引起這種直覺——要是下次來忘了帶卡就虧了,真不甘心!與其因為“沒了積分卡會不安”而持有積分卡,倒不如干脆不要,也是個好辦法。
有個單身女人,她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大約五厘米厚的積分卡專用卡片夾。當然,她的皮包也塞到了快要爆炸的程度,里面除了有兩條備用手帕,好幾包創(chuàng)可貼和濕紙巾之外,還一年四季帶著折疊傘。皮包里面仿佛塞滿了不安,就怕“萬一需要用時卻沒有”時自己會后悔。要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總背著個這么沉的皮包,這件事本身對當事人造成的壓力和損失相對來說要更大。假如今天因為帶了傘而沒有被雨淋到安全回了家,與其說幸虧是帶了傘、運氣好,還不如說是因為事先做足了準備而已。當我說出我的這個想法時,這個女人說了:
“這樣啊……就算沒有帶傘,沒準也能因為借傘而擦出愛的火花呢!”
無論是否擁有某樣東西,心懷希望都是好的。以長遠的眼光、寬廣的視野去看時,最好選擇可以讓自己更積極、更輕松、更自在的做法。俗話說:“不完美的女人更吃香?!币俏覀兌寄軓牟蛔阒姓业綐啡さ脑?,往往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就像這樣,因為特價或積分卡而買東西,就會分不清到底是不是因為真正喜歡這件東西才買下的了。說到底,只有對某件東西有那種“我要把所有意念都放在它身上”的感覺,才能真正好好珍惜它吧。
更進一步說,近年來充斥的風水之說,如果不是真的喜歡的話,非但不會發(fā)揮作用,反而有可能為當事人帶來反效果。我想應該有很多人的家里都擺著各種各樣因為迷失自我而買下的開運工具,把家里搞得一團亂吧。
我有一個朋友,總是一身名牌,搭配也十分大方得體。有一次,我看見她的襯衫很漂亮,忍不住稱贊了一下,結果她笑容滿面地告訴我說,這件衣服其實只要一千五百日元。她說,自從開始實行斷舍離以后,她開始抱著一種“就算是便宜的衣服,也試著穿穿看吧”的心態(tài),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自信。無論別人的評價是好是壞,或是東西本身是貴是賤,只要自己真的喜歡,那對自己而言就是有價值的存在。無論什么樣的物品,它的價值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這樣的信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提升到一個比自我評價更高的境界。
所謂自我啟發(fā),就是自己啟發(fā)自己,而我們所珍愛的物品也會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或許比自我啟發(fā)還更勝一籌。我們把愛傾注在物品身上,如此一來,物品也會以愛回報我們,成為相互珍惜的關系。與其在幸與不幸的問題上斤斤計較,倒不如悉心維護自己與每天圍繞在自己身邊的物品的關系,這才是通往幸福的第一步。
如果你現(xiàn)在十分重視運氣,那么這可能就是自認不幸的表現(xiàn)。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