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的一個小鎮(zhèn)。她的降生很普通,無異于別的小生命。然而,在海倫一歲半時一場高燒卻使她成了盲啞聾的殘疾人,從此,她主要依靠觸覺、味覺和嗅覺在漫漫黑夜中前行。盡管她的世界里沒有色彩與聲響,但人們都知道她的一生是流光溢彩、聲韻悠揚的,她留給后人的是無限的光明和動人的聲響:
聾啞盲大學生第一人;
通曉五種語言,一生寫了14部著作;
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和光明使者;
多所大學的榮譽博士,美國政府授予“羅斯?!豹務?;
與拿破侖被并稱為19世紀最令人感興趣的人物。
迎接光明使者
在接受教育前,海倫·凱勒就像一條迷霧中的小船漫無目的地航行,又像一頭因長期囚禁而暴躁慍怒的獅子。無法和別人溝通的痛苦與挫折,不斷地折磨著她、肆虐著她,“光明!我需要光明!”她心靈深處常常這樣無助地吶喊著。而恰恰就在此時,愛的光明照在了她的身上。
1887年3月3日,六歲零九個月的海倫迎來了她生命里的光明使者——安妮·曼斯菲爾德·沙利文老師。對于第一次接觸沙利文小姐,海倫誠摯地描述道:“我突然感到有人走近的步伐,不自覺地伸出手,立刻被握住,我自然地被她拉近懷里,感受到她的溫柔,她就是教導我一切、改變我一生的沙利文小姐?!痹诖撕舐L的50年中,她始終與海倫生活在一起,與海倫共同創(chuàng)造了勇者與智者的奇跡。
沙利文的遭遇與海倫頗為相似,幼時她也由于一次疾病而失明,雖然在以后一次成功的手術中她恢復了部分視力,但曾經(jīng)歷過的同樣的煎熬與痛苦使她對海倫倍加憐愛。沙利文堅信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女孩不等于喪失了感覺與智慧,她要將這個不幸的女孩從黑暗中拯救出來,與一切正常的孩子一樣可以去盡情地感受生命與世界的美好。
海倫·凱勒因為有視聽、語言的障礙,所以她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表達自己的意愿,洞察周圍的一切,她非常孤獨、任性,而父母總覺得對不起她,處處縱容、遷就這個小可憐蟲。沙利文小姐來到凱勒家的第二天早上,驚訝地發(fā)現(xiàn)海倫在就餐時非常沒有規(guī)矩,沙利文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為舉止,海倫的父母對沙利文的做法覺得不可思議。沙利文小姐卻鎮(zhèn)靜而堅定地認為:不能因為她看不見,就讓她那么隨便!正因為眼睛看不見,所以才更要嚴格管教。怎么能以她殘疾為理由,來要求周圍的人容忍這種無禮的行為呢?她這時候最需要正確的訓導和無限的關愛,而不是一味地憐憫和遷就。
沙利文老師的教育方法與眾不同,她沒有把海倫關在房子里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教育。首先,針對海倫生理殘疾的特點,沙利文老師對海倫進行感受生活、體察自然的教育,“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這是她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沙利文老師教海倫認識具休事物時,注意讓她接觸具體的事物。如先讓她玩洋娃娃,再拼寫“doll”這個單詞;為了區(qū)分杯子和水的概念,她帶著海倫到水房去戲水,當輕靈的水流過海倫的手時,她在海倫的手上拼下了“w-a-t-e-r”(水)這一單詞。海倫后來回憶說:“不知怎地,語言的謎突然被揭開了,我終于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zhì)。這個活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我以光明、希望、快樂?!辈痪?,海倫已經(jīng)認識了400多個單詞和許多短語?;▍才浴⒋髽湎鲁闪怂齻兊慕淌?;蜜蜂、蝴蝶、小鳥、鮮花成了她們的教具。沙利文用泥土給海倫做了個地圖,用繩線、樹枝做成了赤道、子午線和南北兩極。她還用串起的珠子教海倫數(shù)數(shù),用幼兒園小朋友玩的棍棒教加減法。經(jīng)過一個月的努力,海倫進步很快,可以一字不誤地寫信了。海倫寫的字是方形的藝術字,一筆一畫非常清楚。一個七歲的盲啞聾女孩,只學了三個半月就寫出了第一封信,由此,我們也不必對海倫12歲時就發(fā)表短篇小說《霜王》感到任何懷疑與驚訝。
在教海倫認識抽象事物時,沙利文老師注意通過具體的生活感受來解釋,如為了認識“愛”,她啟發(fā)海倫:“云彩你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覺到雨。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愛所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去玩?!?/p>
她們經(jīng)常在曠野中進行學習活動。沙利文領她“穿過人們正在播種的田野”,“坐在河邊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開始了她的“啟蒙課程的學習”。很長一段時間,海倫是以游戲?qū)W習代替正規(guī)的課程。師生倆常常在戶外陽光普照的樹林中上課,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教導海倫的好教材。沙利文小姐把唱歌的青蛙輕輕放在海倫的手上,讓她感覺它們鳴囊的鼓動。她也會牽著海倫的小手,去撫摩裂開的棉籽,讓她感受柔軟的纖維和長滿絨毛的種子。有時她會領著海倫在玉米田中穿梭,體驗玉米稈在風中摩挲發(fā)出的颯颯聲。此外,師生倆最喜歡到海灘上去散步。海倫用沙土筑堤防、堆小山、鑿湖泊、挖河川。沙利文趁機為她介紹又圓又大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火山、被埋沒的城市、移動的冰河以及各種地理奇觀,無形之中向海倫傳授了地理知識。同樣,沙利文還利用別入送給海倫的化石、貝殼以及周圍的花鳥魚蟲向海倫傳授最基本的生物學知識。
就這樣,沙利文帶著海倫從生活中汲取知識,使海倫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并富有意義。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使海倫了解世間一切事物的美的機會,她每時每刻都在想辦法,使海倫的生活更美好更有意義。
海倫在接受教育歷程中邁出的第二步,是學習閱讀。她剛能用字母拼寫幾個字,沙利文老師就給她一些硬紙片,上面的字都是用凸起的字母拼成的。每個字都代表一種物體、某種行動或某種特性。沙利文老師又為海倫準備了一個大小和卡片相符的字框,讓她可以把字卡放進去組成句子。海倫很喜歡這種游戲,每次都和沙利文老師玩上好幾個鐘頭。屋子里的事物都是她們拿來演練的材料。例如,海倫會抽出“上”、“在”、“床”等凸字卡,將它們放入字框而排成“洋娃娃在床上”等句子。這些凸字卡正是海倫學習閱讀的踏板。她翻著“初級讀本”,摸索她認識的字,更進一步了解那些字組成的句子,并且能夠理解句子的意義,簡直就像在玩迷藏時捉到人那樣得意!在學習的過程中,沙利文老師還安排一些排字的游戲,讓海倫感受學習的快樂,也啟發(fā)她走進閱讀的領域。這是海倫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因為書本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她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就能慢慢地擁有全世界的知識財富。
和閱讀一樣重要的事就是“與人交談”。從海倫開始接受教育起,像是對聽覺正常的孩子一樣,沙利文老師就常常與海倫對話,唯一的差別只是她把字句寫在海倫手上,而不是用嘴巴說。如果海倫不知道該用哪些字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她會加以補充;甚至當海倫對談話的內(nèi)容沒什么興趣時,她也會巧妙地轉(zhuǎn)換話題,以提起海倫的學習興致,這樣的學習過程持續(xù)了好幾年。正常的孩子可以借著重復或模仿學會許多用語,別人的言談也可以不斷刺激他們的思想。他們還可以借助眼睛看到對方談話的動作、表情來明白對方的意思,但是這些對于一個既聾又瞎的孩子是完全無法掌握的,所以沙利文老師總是盡可能地把自己所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一字一句地為悔倫轉(zhuǎn)述。此外,沙利文老師也鼓勵海倫多運用知道的字句和人溝通,從而不斷提高對字句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正是沙利文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同情心,才使得海倫早年受到那么好的教育。她善于抓住一切機會傳授知識,才使海倫覺得“知識是那么可愛,那么容易理解。她認識到孩子的心靈就像溪水,教育就像溪道,溪水沿著溪道千回百轉(zhuǎn),一會兒映出花朵,一會兒映出灌木,一會兒映出朵朵輕云,佳境不絕。她用盡心思給我?guī)罚驗樗靼?,孩子的心靈和小溪一樣,還需要山洞泉水來補充,匯合成長江大河,在那平靜如鏡的河面上映出連綿起伏的山峰,映出燦爛耀眼的樹影和藍天,映出花朵的美麗面龐”。
沙利文老師“通過生活本身學習”的教育獲得了成功。在她的教育下,海倫“有了學習語言的鑰匙”,開了眼界,生活變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特殊教育——我要說話
轉(zhuǎn)眼之間,沙利文老師來到凱勒家已經(jīng)一年多了。自從海倫學會閱讀凸字課本后,雖然知識的領域開拓了不少,但是不能說話一直是沙利文小姐和海倫心中最大的遺憾,海倫的內(nèi)心經(jīng)常有一股強烈的沖動,很希望能夠發(fā)出別人也聽得見的聲音。
一個聾盲人要脫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從學會認字到學會讀書,一個盲人其間所遇到的困難和正常人相比不知有多少。聾子要學會說話,困難還要大幾倍。只有教過聾人說話的人,才會真正知道海倫要克服的是什么樣的困難。海倫完全是靠手指來觀察老師的嘴唇,用觸覺來感觸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在海倫10歲時,沙利文老師把她帶到了語言障礙學?!R里斯曼學院,一個新的世界向她打開了。海倫開始跟著名的沙拉·富勒女士學習說話,她把海倫的手放進自己的嘴里,讓海倫感覺她舌頭、牙齒的位置和下頜的運動,然后富勒小姐把舌頭頂住下牙床,做好發(fā)“I”音的準備,接著把海倫的食指放在她的牙齒旁,另一個指頭放在咽喉處,再反復地發(fā)“I”音。富勒小姐剛一停止,海倫就用手把自己的牙齒和舌位擺正,發(fā)出的音幾乎和富勒小姐的一模一樣,接著她們又開始練習“a”、 “o”兩個元音。這兩個音海倫發(fā)得很清楚。學完“a”、 “ o”后,又開始學“papa”和“mama”,富勒小姐一邊念,一邊在海倫的手上畫出兩個音節(jié)的相對長度。模仿幾遍后,海倫終于可以正確地發(fā)這兩個字的音了。千萬不要以為海倫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真的能說話了,她只是學會了一些說話的基本要領。她的話只有富勒和沙利文小姐聽得懂,其他人只能聽得懂其中很小一部分。海倫不是在學會了基本要領以后,就可以不用別人幫助而自然而然地學會說話,她是在沙利文老師卓有成效的引導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才慢慢能夠和別人自由說話的。
不久以后,海倫通過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的方法解決了“聽”的問題。她把食指放在說話人的嘴唇上,中指放在鼻子上,大拇指放在喉嚨上,就可以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聲音。通過這種辦法,她“聽”到了馬克·吐溫妙趣橫生的笑話和著名歌唱家恩賴克·卡魯索的動聽歌喉。更有趣的是:把手輕輕放在小提琴上,她竟能“聽”到小提琴的演奏!為了提高她說話的能力和唇讀的能力,1894年10月,在老師沙利文的陪同下,海倫進入紐約市的雷特休瑪森聾啞學校學習發(fā)音法、唇讀法。此外,她還學習了算術、地理、自然、法語、德語等課程。在賀里斯曼學院和雷特休瑪森聾啞學校四年的學習使海倫的靈魂終于可以從暗啞的枷鎖中解放出來,盡管她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怪里怪氣,語調(diào)平平的,不分輕重音,但這畢竟是真正的語言呀!她的聲音代表了她為之奮斗的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她對語言的掌握被稱為“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中學教育——我要進哈佛大學
當海倫還是個小女孩時,曾經(jīng)到衛(wèi)斯利女子學院參觀,當時她就信心十足地表示:“有一天我要上大學,而且要上最好的哈佛大學!”這樣的思想在海倫內(nèi)心早已根深蒂固。為了實現(xiàn)童年的夢想,1896年10月,海倫進入劍橋女子中學就讀,為參加哈佛大學雷德克利夫?qū)W院的入學考試作準備,這是海倫有生以來第一次接受學制內(nèi)的正規(guī)教育,也是第一次和正常的孩子一起求學。
這所學校的教師只有教導正常孩子的經(jīng)驗,因此海倫必須由沙利文老師陪著上課。劍橋女子中學第一年開設了英國歷史、英國文學史、德文、法文、拉丁文、算術等課程。在此之前,海倫從沒有為進大學而專門學習過某種課程,但她的英語進步很快。從海倫開始學習語言以來,沙利文小姐就為她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因而不久任課教師就對海倫說,除了學習大學臨時指定的幾本書外,這門課程就不需要專門上課了。海倫學習時間最長的是德語。沙利文老師每天和她一起上課,以極大的耐心把教師所講的拼寫到她的手上。在預習時,沙利文老師幫海倫從字典上查出生字,有一些注解以及要讀的書,沒有凸印本的,她都一遍又一遍地讀給海倫“聽”。這些事情的單調(diào)和枯燥是難以想象的。學校里只有德語教師和校長吉爾曼是學著用手語給她講課,而其他教師都沒有教育聾啞盲孩子的經(jīng)驗,海倫聽課,唯一的辦法就是摸他們的嘴唇。這一年,海倫學完了數(shù)學,復習了拉丁語語法。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讀了席勒的《鐘之歌》和《潛水者》、海涅的《哈爾茨山游記》、弗雷格的《菲特烈大帝統(tǒng)治時代散記》以及歌德的《我的一生》等許多德文書,這些書成了映照海倫心靈的一線光明,給她以極大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這些書她感受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在這一年中,有部分時間是由吉爾曼先生教海倫英國文學,吉爾曼先生不但擁有淵博的文史知識,而且講解起來繪聲繪色,出神入化,這就使海倫的學習變得很有趣味,這是機械地讀注解以及在課堂里聽簡單的講課所不可同日而語的。1897年6月29日到7月3日,她輕松地通過了雷德克利夫?qū)W院的第一次入學考試。
當海倫進入二年級時,內(nèi)心充滿了希望,但最初幾個星期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困難。吉爾曼先生同意海倫這一年主修數(shù)學、物理、代數(shù)、幾何、天文、希臘文和拉丁文,但不幸的是,在課程開始時,她所需要的重要的學習器具非常缺乏,許多書籍都沒有及時得到凸印本,而她所在的這個班,人數(shù)又很多,教師也不能為她專門講課,沙利文老師不得不為她讀所有的書并翻譯教師的講解。海倫這雙靈巧的手已經(jīng)勝任不了所擔負的任務,這在11年中是前所未有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代數(shù)、幾何和物理的題目按規(guī)定必須在課堂上做,這些都是海倫無法做到的。后來買了一架凸寫器,借助它,海倫可以“寫”下解答的每一個步驟。黑板上的幾何圖形,海倫是看不見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直的和彎的鉛絲在椅墊上做成幾何圖形,至于圖中的字母符號以及假設、結(jié)論和證明的各個步驟,則完全靠腦子記憶??傊?,在學習中處處有困難,有時海倫灰心喪氣到了極點,把這種情緒向沙利文老師流露了出來。后來每當回憶起這些,海倫都覺得慚愧萬分,特別是回憶起為此而向沙利文小姐發(fā)脾氣時,心里格外羞愧,因為沙利文老師不但是海倫的好朋友,而且還是為她披荊斬棘的引路人。后來,這些困難都解決了,海倫又振作了起來,重新投入到學習中。
然而,不久又發(fā)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使一切發(fā)生了變化。最初,為了防止海倫的課業(yè)負擔太重,學校建議海倫的準備時間可以延長到五年,但海倫不喜歡這個計劃,因為她希望能同班上的同學一道進入大學。后來因為海倫身體有點不舒服,不得不暫時離開了中學。經(jīng)過一番周折之后,基思先生擔任海倫的家庭教師,指導她繼續(xù)學習?;枷壬啃瞧诙紒斫毯惔鷶?shù)、幾何和拉丁文,沙利文老師擔任翻譯。基思先生每次先講解她上一次課中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布置新的作業(yè),他把海倫一周中用打字機做出的希臘文練習帶回去仔細修改,然后再退還給海倫。海倫發(fā)現(xiàn),和在班級里聽講相比,單獨聽課不但好懂而且輕松愉快,不需要跟在后面趕,也不會手忙腳亂。家庭教師有充裕的時間講解不明白的地方,因此較之在學校學得更好,即使是海倫頭疼的數(shù)學,基思先生也教得使人感興趣,他把問題和困難減少到最低限度,使海倫能夠完全理解,他使海倫思路敏捷、推理嚴密,能冷靜而合乎邏輯地尋求結(jié)論,而不是不著邊際地瞎想,他總是那樣溫和并富有耐心。海倫為大學入學考試所進行的準備就這樣一直進行著。
大學生活——飛向希望的頂峰
1899年夏天,幸運之神終于眷顧海倫,讓她超越所有的障礙,敲開了大學之門,取得了哈佛大學雷德克利夫?qū)W院的入學資格。在入學前,校方認為,海倫最好再跟基思先生多學習一年,再正式入學。一年過去了,海倫像一個蛹,經(jīng)過一整年的孕育,在思想上和學識上都更加成熟了,她終于破繭而出,展翅迎向新的生活。1900年,年僅20歲的海倫正式進入哈佛大學雷德克利夫?qū)W院就讀。
對于海倫來說,這一天意義重大,好多年來她盼望的就是這一天,盡管她走不了尋求知識的康莊大道,但是她可以去走那些荒無人煙的崎嶇小路,在大學里,她將有充分的機會同那些像她一樣思考和奮斗的姑娘們攜手前進。在她的面前展現(xiàn)出一個美麗而光明的新世界,她熱切地開始了大學的學習,她非常自信有掌握一切知識的能力。在她看來,大學的講堂里充溢著先賢先哲的精神和思想,教授是智慧的化身,但入學后不久她就發(fā)現(xiàn)大學并不是她所想象的浪漫主義的學府,她年幼無知的許多夢想漸漸不那么美麗動人,并且“在白天和陽光里消失殆盡”。大學第一年開設了法文、德文、歷史、英文作文、英國文學等課程。由于大學里時間的緊張,海倫沒有機會獨自靜坐,聆聽心靈深處的美妙音樂,海倫陷入了一種困惑,她覺得似乎進了大學不是為了思考而是為了學習,一個人進了學府的大門,就把最可寶貴的樂趣——獨處、游玩和想象棄置門外。有很多人曾驚嘆海倫是如何克服在大學里遇到的種種具體困難的。在教室里,當然她是最孤獨的,教授與她是那么的遙遠,他們似乎是在電話里講話。教師講課的內(nèi)容被盡可能快地拼寫在她的手上,在這樣的匆忙之中,講課人的個性特點喪失殆盡。那些急速地拼寫在她手上的文字猶如飛奔的野兔從手心掠過,而海倫卻像獵犬般在后面苦苦地追隨。由于海倫在聽講時是不可能記筆記的,所以回到家中,她必須把腦子里記得的內(nèi)容趕緊寫下來。由于海倫所需要的各種教材很少有盲文本的,她不得不由別人把書的內(nèi)容拼寫在她的手上,因此她預習功課的時間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這種手工勞動費時很多,是正常人沒辦法設想的困難。有時,為一點小事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海倫就不免急躁起來。一想到自己要花費好幾個小時來讀幾個章節(jié)的書,而別的同學都在唱歌、跳舞,她更是覺得不能忍受,但是不一會兒,她又振作起來,把這些憤懣不滿一笑置之。因為海倫知道一個人要得到真才實學,就要獨自攀登那奇山險峰。既然沒有一條到達頂峰的平坦大道,那么她就得走自己的迂回曲折的小路。她滑落過好幾次,跌倒,爬不上去,遇見想不到的障礙就發(fā)脾氣,接著又制服自己的脾氣,然后又向上跋涉,每次的斗爭都是一次勝利。?。〉巧狭艘徊?,她歡欣鼓舞;再登上一步,她看見了廣闊的世界;再加一把勁,她就能到達璀璨的云端、藍天的深處——她希望的頂峰。
第二年,課程有英文作文、英國文學圣經(jīng)、美洲和歐洲各國政治、古羅馬詩人霍勒斯的抒情詩和拉丁喜劇。各種課程的內(nèi)容總是那樣活潑、詼諧、有趣,其中作文課教得生動活潑,是她最喜歡的課程。她最欽佩查爾斯·湯森斯普蘭講師,他能把文學作品的氣勢和風韻完全表達出來,卻不添加一點點多余的解釋。在短短的一小時中,他能使學生陶醉在古代文學大師所創(chuàng)造的永恒的美當中,使學生沉迷于這些大師的高尚情操。當學生走出教室回家時,會感到自己已經(jīng)“窺見精神和外形永恒和諧地結(jié)合,真和美在時間的古老枝干上長出了新芽”。
在這一年中,海倫還學習了幾門令她感興趣的科目:經(jīng)濟學、伊麗莎白時代文學、喬治·L·基特里奇教授開的莎士比亞、喬賽亞羅伊斯教授開的哲學史。但是最令人驚訝的還是在大學二年級時,21歲的海倫·凱勒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問世。美國的《世紀》雜志的書評上稱這部書是“世界文學上無與倫比的杰作”。馬克·吐溫在收到凱勒的書之后高興地寫道:“我不管怎么忙也得抽時間告訴你,我得到你的書是多么高興而且又是多么的重視,我被你的書吸引住了,簡直是著迷了。你是一個怪人,世界上最怪的人——你和你的另一半一起——我是指沙利文小姐,你們這一對構(gòu)成完全的和完美無缺的一個整體?!?/p>
大學并不是海倫想象的那個萬能的文化古都雅典,在那里,她并不能同古代的思想家和學問家真正見面,甚至體會不到他們學問的風格特點。有時候她真正想把科目扔掉一半,因為負擔太重的腦子是無法消化那費了很大的代價才得到的珍寶。一天之內(nèi)讀四五種內(nèi)容迥然不同,又是用不同文字寫成的書,就難免無目的地為讀書而讀書了。海倫覺得,為了應付考試和測驗而精神緊張匆匆忙忙地讀書,就會在腦子里塞滿了各種雜亂的小玩意兒,一點用處也沒有。回顧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海倫感到,每當進入自己心靈王國的時候,她就像闖進了瓷器店的公牛,各種知識的碎片猶如冰雹一樣朝她頭上打來。當她設法躲過它們時,各種論文的鬼怪和大學的精靈就緊緊追趕上來,她真想把它們打個粉碎。
在海倫進入大學以前,她把大學生活看得十分浪漫,如今這浪漫主義的光環(huán)已經(jīng)消失,但是在這從浪漫主義向現(xiàn)實的過渡中,海倫學到了很多東西,她所學到的寶貴經(jīng)驗之一就是耐心。她認為接受教育要像在鄉(xiāng)村散步一樣,從容不迫、悠然自得、胸懷寬廣、兼收并蓄,這樣得來的知識就好像無聲的潮水,把各種深刻的思想毫無形跡地沖到了自己的心田里。“知識就是力量”,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廣博而精深的知識——就可以區(qū)分真?zhèn)?、高低。掌握知識標志著人類從此有了進步的思想和業(yè)績,摸到了有史以來的人類活動的脈搏,如果一個人不能從這種脈搏中體會到人類崇高的愿望,那他就不懂得人類生命的音樂。
1904年6月,海倫順利地從哈佛大學雷德克利夫?qū)W院畢業(yè),取得了寶貴的文學學士學位。海倫捧著那張來之不易的畢業(yè)證書,沉默了很久說:“這證書,屬于我和沙利文老師!”
半個世紀過去了,關于海倫·凱勒個人奮斗的傳奇經(jīng)歷,人們可以從不同的側(cè)面去解讀,但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她幼年得病致殘以后,愚昧而又乖戾,幾乎是無可救藥的廢物,在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三年的正規(guī)教育后,她成為高等學府的大學生,成為世人敬仰的偉大女性、幾代人的精神偶像。這確實是個不可思議的奇跡!那么究竟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奇跡?
如果說海倫天生具有超人的智慧與本領有點過分的話,那么她的老師們在教育她的過程中付出的百倍努力和艱辛應該是毋庸置疑的。誠然,她父母的悉心培養(yǎng),還有像貝爾博士等許多知名人士的慷慨相助在她的成長中無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沙利文老師50年如一日的諄諄教誨,投向海倫在珀金斯聾啞學校接受的特殊教育,投向海倫在劍橋女子中學和哈佛大學雷德克利夫?qū)W院所接受的正規(guī)教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奇跡的一半是海倫·凱勒的老師沙利文小姐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jié)出的碩果。海倫·凱勒追求光明之路上的引路人,是許多像沙利文老師這樣的教育者,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教育,才使得海倫從混沌無知走向聰慧、睿智和仁愛,從孤獨的黑夜走向快樂的光明。
從海倫的傳奇歷史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人,無論健康還是殘疾,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潛能和價值,只要自己努力,并且有一定的環(huán)境和條件,各人的潛能和價值一定可以開發(fā)出來。人的潛能和價值的充分實現(xiàn),必須通過教育和學習才有可能。海倫自己曾說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源泉是她的父母和老師的教育讓她體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希望。
與其說是生活的厄運助成功一臂之力,倒不如說是平凡的教育造就了偉大的奇跡,是教育中所給予的尊重、愛心和關懷,是教育中所流露的耐心和信念創(chuàng)造了教育的奇跡。
尊重生命吧,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張 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