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之后,諸葛亮受劉備的遺命管理蜀國朝政,東吳的孫權又派使者來蜀吊唁,表示愿意兩家重新和好。諸葛亮繼續(xù)奉行東和孫權、北拒曹魏的老政策,接受了孫權的求和,答應與東吳國共同抵抗曹魏。實際上,諸葛亮知道,憑蜀國或吳國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能與魏國對抗,兩國如不聯(lián)合就只有一一被魏國吃掉,所以當吳國派使者來求和的時候,兩家一拍即合。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太子曹睿即位,這就是魏明帝。吳國孫權認為魏國國喪之時正是出兵的好時機,便寄書蜀國,約好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起兵進攻魏國。諸葛亮一面答應孫權的約請,一面做出進兵的樣子,卻并沒有真的起兵向魏國進攻。孫權單方面向魏國進攻的軍事行動,對魏國無法構成威脅,在魏國大將司馬懿的防守下,無功而返。
直到公元227年,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機已經成熟。做好了進攻魏國的準備后,向蜀后主劉禪上了一道出師表,這就是千古傳誦的《前出師表》,劉禪當然聽從,這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出兵北伐的消息報到魏國首都后,魏主曹睿召集大臣們商量如何抵抗蜀國的侵略。魏國君臣們認為,蜀國經過諸葛亮的多年經營,現(xiàn)已兵強馬壯。這次進攻魏國,銳不可當,不宜正面對抗??刹扇∫允貫楣サ膽?zhàn)術,待蜀軍出現(xiàn)漏洞時再出兵攻擊,這樣才可保證不出差錯。曹睿任命撫軍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主管荊、豫三州的軍事,駐兵宛城,同時抵擋東西兩面的進攻;又命大將軍曹真領兵出關,正面與蜀軍對抗。
諸葛亮大軍行到南鄭時,先鋒鎮(zhèn)北將軍魏廷向諸葛亮建議道:“我愿領精兵五千,從褒中沿秦嶺東進,繞出子午谷,不過十日即可到達長安;丞相您可從斜谷進軍,出斜谷后與我會師,合力并進。這樣,咸陽西面的大片地盤,將被我們占領。如果從大路慢慢地走,魏兵沿路設防,處處都要艱苦地邊戰(zhàn)斗邊前進,到哪一天才能取得中原?”諸葛亮認為:行軍打仗不光是求勝,首先要立于不敗之地才是好的戰(zhàn)略思想。他覺得魏廷的計劃雖有可行性,但是太過冒險,不想采納,仍盼咐從大道進發(fā)。
諸葛亮初次北伐,蜀國士兵們個個斗志昂揚,勇猛向前,一路勢如破竹。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聞風投降,消息報到魏國境內,魏國君臣們一片驚慌,魏主曹睿忙令各路抗蜀大軍小心作戰(zhàn)。
魏國的新城太守孟達原是蜀國的大將,當年因與劉封不和投降了魏國,很受魏文帝曹丕的器重。曹丕死后,孟達漸漸失勢,時時想著回到蜀國去。諸葛亮讓李嚴與孟達聯(lián)系,約他在自己起兵伐魏時發(fā)動起義,配合蜀國大軍的北伐。諸葛亮還告訴他,千萬不能將起義的事情和任何人商量,一旦透露出去,不但起義不得成功,還會影響北伐大計。尤其是不能讓司馬懿知道,此人足智多謀,是最強硬的對手??墒敲线_卻不以為然,他回信告訴諸葛亮:即使司馬懿知道了起義的消息,他也來不及阻止自己的行動,因為他還在宛城。等他從宛城向皇帝請示后再到新城,來回至少要三個月時間,那時我們的起義大業(yè)早已成功了。諸葛亮對孟達如此麻痹大意不由得失聲叫苦,說:“兵法上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司馬懿為國家處理非常的大事,根本不需要請示皇帝,孟達肯定會敗在司馬懿的手里?!?/p>
果然,孟達由于保密不好,起義的消息事先走漏了風聲。司馬懿知道后,命令全體將士們日夜行軍,只十來天就到達了新城。孟達措手不及,城池被攻破,孟達本人戰(zhàn)死。新城一攻下,司馬懿立即令張郃為先鋒,自己率領大兵斷后,向諸葛亮的祁山方向猛撲過來。
蜀兵的偵探早將司馬懿向祁山大營行進的消息報告給了諸葛亮。從新城到祁山大營,中間的唯一險段是街亭。諸葛亮命令馬謖領二萬人駐守街亭,讓王平作為參軍輔助馬謖,并囑咐馬謖要當道扎下營寨,全力擋住曹兵,拖住司馬懿,贏得時間。等主力繞到曹兵的側后方去,就可取得這至關重要的一仗的勝利。為確保街亭萬無一失,諸葛亮又派魏延駐兵陽平關,與街亭遙相呼應。馬謖在行軍打仗方面是個只知背書本的書生,急于求功,對諸葛亮關于如何行軍扎寨的要求置若罔聞。他把兩萬軍隊駐扎在遠離水源的山頭上,被司馬懿團團困住,蜀軍斷水斷糧后又被用火攻,兩萬士兵死傷了十之八九。街亭失守,司馬懿大軍前進的道路上一無障礙,輕而易舉地便開到了祁山大營。
這時,諸葛亮駐在西城,部下的大將都已被派出到各個軍事要沖去了,連忙派出信使們通知各路將領火速到陽平關會合。又讓三千軍士將城中糧草轉運到陽平關去,等到諸葛亮自己準備動身到陽平關時,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已離西城不遠。諸葛亮退無可退,只好走了一步險棋:讓士兵們大開城門,每個城門都派幾個士兵手持掃帚灑掃,自己卻帶著兩個小童,登上城樓,焚香彈琴。司馬懿來到城下,見諸葛亮端坐城樓上,焚香撫琴,仔細聽聽,琴音不亂,看了好一陣子,才命令全軍退兵。手下人問為什么要退兵,司馬懿說:“諸葛亮出兵南鄭,魏延曾建議他從斜谷和子午谷同時進兵,如果諸葛亮同意這種打法的話,只怕我們現(xiàn)在就不是在這里和他作戰(zhàn)了,那將會使我們的京城都會感到不安的。諸葛亮卻拒絕了這一建議,不是他不知道這一戰(zhàn)術的作用,是因為他不愿冒險。你想,他在全局決勝的大問題上都不愿意冒險,怎會讓自己的身邊沒有足夠的兵力來保護自己呢?城中定有大量的伏兵,我們要是沖進去的話,肯定會中他的埋伏!”當司馬懿領兵退走后,諸葛亮這才鼓掌大笑,從容不迫地撤兵。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
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再次舉行北伐,從褒斜谷進兵,到祁山扎下大營。這時,魏國的大將軍曹真已經去世,司馬懿掌握了軍事行動的全權,受命領兵來與諸葛亮對抗。兩軍在渭水南岸扎下營寨,互相對峙。
和蜀軍作戰(zhàn),司馬懿有一個不變的戰(zhàn)術:蜀軍遠離國土,要長途運送軍糧,時間一長就會兵力疲憊,糧草不濟時就只好不戰(zhàn)自退。這一次,司馬懿還準備用老戰(zhàn)術。司馬懿命令部下全體將領,各自堅守自己的營盤,沒有命令不得輕出與蜀軍交戰(zhàn)。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的真正用心,每天派人前去挑戰(zhàn)。后來,諸葛亮干脆親自帶兵出陣向司馬懿挑戰(zhàn),還讓士兵們在陣前大聲叫罵。魏軍將領們實在忍受不了,紛紛前去向司馬懿請戰(zhàn),大將張郃對司馬懿說:“蜀兵遠道而來,諸葛亮已經知道我們不愿速戰(zhàn),肯定有了和我們長期耗下去的準備,不如現(xiàn)在就去和他們決一死戰(zhàn)。將士們憋了這么久,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如果一旦決戰(zhàn)取勝,祁山之圍也就自然而解了?!彼抉R懿說:“不妥不妥,諸葛亮長期孤懸在外,軍糧肯定不濟,到他無糧退兵的時候,我們乘機追擊,正是以逸待勞的好辦法,何必現(xiàn)在就忙著去和他決戰(zhàn)呢?”正說著的時候,兩個年輕的將軍賈栩、魏平進來報告說:“蜀兵又在挑戰(zhàn)了。”司馬懿說:“他挑戰(zhàn)他的,我們就是堅守不出,看他有什么辦法?”賈栩和魏平說:“現(xiàn)在將領們都說司馬懿您畏敵如虎,果然不錯。我們幾十萬大軍在此,卻不敢與少于我軍許多的蜀軍作戰(zhàn),說出去豈不可恥?難道我們就真的不能和蜀軍一戰(zhàn)么?”司馬懿被這些將領們一激,難免有點沉不住氣了,開口說:“既然大家都要出戰(zhàn),我們就出去和諸葛亮打上一仗,傳令到各營,明天與蜀軍決戰(zhàn)!”
第二天一早,魏軍在蜀軍陣前列開陣勢,司馬懿親自出陣,蜀軍也立即擺陣相迎。只聽得魏軍營寨中三通鼓響,大隊人馬沖出軍營,吶喊著向蜀軍殺過來。諸葛亮卻傳令士兵不得妄動,只用強弓硬弩向著沖過來的魏軍猛射,魏軍死傷慘重,只得暫時退回本寨。第一次沖鋒失敗后,魏軍又組織了第二次沖鋒,蜀軍還是用強弓硬弩將魏軍射回,三番五次后,魏軍的銳氣已經消耗了一大半。諸葛亮命令營中擂起戰(zhàn)鼓,向魏軍發(fā)起了反沖鋒。魏軍再度迎擊蜀軍,蜀軍士氣正旺,魏軍已經疲憊不堪了,經不住蜀兵個個奮勇爭先,一場激烈的拼殺之后,魏軍大敗。當司馬懿敗退回大營時,卻又遭遇高翔、吳班等諸葛亮的伏軍的一陣拼殺,魏軍傷亡慘重,只得敗回老營。司馬懿傳令:“各將嚴守本營,再有輕言出戰(zhàn)者以不遵軍法論處!”
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也無可奈何??纯撮L期相持下去,還是要出現(xiàn)糧草不濟的老問題,只好暫時撤回漢中,這次北伐還是沒有成果。
公元234年,吳蜀兩國各起大兵十萬,從東西兩路同時向魏國發(fā)動進攻。魏主曹睿聞報,派遣將軍秦朗領兵兩萬與正在長安駐防的司馬懿會合,共同拒蜀,曹睿自己率領大兵東行,與吳國抵敵。
這是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幾次,蜀軍都因糧草供應不上而不得不尋求速戰(zhàn),而魏軍總是穩(wěn)扎穩(wěn)打,最后都是蜀軍無功而返。這一次,諸葛亮接受了上幾次的教訓,放棄速戰(zhàn)速決的作戰(zhàn)方式,在五丈原屯兵種糧,讓軍士和當地的老百姓和平共處,在糧食供應上先自給自足,站穩(wěn)腳跟后再尋找時機和魏軍作戰(zhàn)。司馬懿已經數次與諸葛亮交手,知道諸葛亮的作戰(zhàn)方式是老成持重而且計劃周密。如果諸葛亮揮兵直進,司馬懿倒是不在乎,那樣他只要仍然奉行過去的老戰(zhàn)術——堅守不出,讓諸葛亮糧盡兵疲時不得不率兵退回,那時司馬懿自然是不戰(zhàn)而勝了。可是司馬懿最擔心的就是怕諸葛亮不急于求成。五丈原一帶,土地肥沃,如果將士兵在五丈原長期住下,解決了缺糧問題之后,蜀兵就不可戰(zhàn)勝了。而現(xiàn)在,司馬懿最擔心的問題出現(xiàn)了,諸葛亮恰恰將主力部隊開到五丈原住下,一部分屯兵種糧,一部分尋找戰(zhàn)機與魏軍交戰(zhàn)。
司馬懿也到五丈原扎下營寨,他還是打定了主意:任你諸葛亮怎么挑戰(zhàn),我只是以不變應萬變,堅守不出。只要你諸葛亮一挪窩,我就出兵進攻,讓你進不得進,退不敢退,長期耗下去,蜀兵再大能耐也有疲勞的時候,等到蜀兵無功而返時,就是我不戰(zhàn)而勝的時候了。
諸葛亮見司馬懿又將老戰(zhàn)術運用起來,覺得很是費神,天天派人下戰(zhàn)書,天天挑戰(zhàn),司馬懿就是不出戰(zhàn),怎么刺激都不行。司馬懿天天不出戰(zhàn),將士們也覺得很是氣餒,不理解為什么大將軍對諸葛亮這樣害怕。不得已,司馬懿在諸葛亮的戰(zhàn)書上批道:明日兩軍陣前斗陣法。
第二天,諸葛亮和司馬懿各率本部兵馬擺開陣勢。司馬懿將自己的陣營守得非常牢固,諸葛亮排成了八卦陣,司馬懿也認得是八卦陣,派副將戴凌出戰(zhàn)破陣。戴凌只知道司馬懿交代的幾種方法,不懂得如何變通,帶人在陣中亂撞了一陣子之后,個個被蜀兵活捉。諸葛亮讓士兵們將這些被俘士兵們的衣服全部剝去,然后放回魏兵營中。諸葛亮這樣的做法是想激怒司馬懿,讓司馬懿領兵出來決戰(zhàn)。哪知司馬懿卻把握住了諸葛亮的心理,表面上裝作大怒的樣子,表示要與諸葛亮決一死戰(zhàn),可是到了第二天,魏兵又死死地守住大本營,拒絕與蜀兵交戰(zhàn)。諸葛亮不但沒能將司馬懿氣出來,反而自己急得生了病。
又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件禮物,司馬懿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套做工精致的女人服裝。這明明是在笑話司馬懿等人不敢出戰(zhàn),像一個女人一樣沒有膽量。司馬懿乍一看,心里真的有一股無名火起,但是終于沒讓這股火發(fā)出來,他裝作高高興興地收下了禮物。司馬懿下令,要好好地款待使者,并且親自作陪。吃飯喝酒的時候,司馬懿閉口不談兩軍交戰(zhàn)的事,卻向蜀兵使者打聽諸葛亮的生活起居小事,司馬懿問:“諸葛丞相平時都干些什么?有什么愛好?喜歡玩些什么東西?”使者對諸葛亮非常敬重,他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說:“我們丞相平時事務很忙,軍中所有的大小事情都要親自過問。軍士們犯了錯,都要親自責罰,像打二十軍棍以上的刑罰都由丞相自己決定?!甭牭绞癖拐哌@番話,司馬懿高興地對自己的將住們說:“諸葛亮肯定活不了多長時間了。作為一國的丞相,一軍的主帥,連打二十軍棍以上的小事都要親自過問,誰能受得了這樣的勞累?我看諸葛亮不久就要離開人間了,那時,我可真就失去一個有力的對手了?!睂⑹總円娭T葛亮把他們這些身經百戰(zhàn)的軍人比作婦女,都非常氣憤,紛紛前來向司馬懿請戰(zhàn)。司馬懿知道,士氣不可滅,但又不愿和蜀軍交戰(zhàn),又想出一計,對將士們說:“諸位勇氣可嘉,可圣命難違。等我向皇帝上表請戰(zhàn),只要皇帝同意,我馬上就領兵出戰(zhàn),即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蜀兵使者回營后,將司馬懿的態(tài)度和他說的一通話都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嘆了口氣,道:“司馬懿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將才。我這樣事事關心,并不是我想多管事情,只因我受先帝委托,不能不盡心盡力而為呀!司馬懿向曹睿請戰(zhàn),那真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有主帥在戰(zhàn)場上還要千里迢迢地向皇帝請求同意作戰(zhàn)的道理!司馬懿這么做,無非是想堵住將士們的口,他還是不愿意與我決戰(zhàn)啊?!?/p>
果然,曹睿也知道司馬懿的意圖,批文說要他們必須堅守,不得輕易出戰(zhàn)。司馬懿有了這道圣旨,更加堅定地不出戰(zhàn)。諸葛亮卻恰如司馬懿所料,真的一病不起,最后死在五丈原大營中。諸葛亮的一生,正如他自己在《后出師表》中說的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