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longjiang
位于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zhèn)的響水鄉(xiāng),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有“塞北江南”的美譽,也是馳名海內外的響水大米的產地。響水出產的大米,已經連續(xù)多年榮獲“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中國放心食品”等信譽品牌稱號,堪稱“中華第一米”、“中國米王”,響水大米也以其高品質馳名海內外。
好山好水出好米
響水鄉(xiāng)位于鏡泊湖西北30千米處,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附近。在這里,牡丹江水從鏡泊湖瀉出后流過十幾千米長的玄武巖,然后突然傾瀉而下,落差非常大,發(fā)出響亮的流水聲,即使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聽到,響水鄉(xiāng)便因此得名。
南方大米生長期短,年產量大,但口感不如北方大米。黑龍江省的響水大米就是北方最著名的大米之一,它長于火山玄武巖石板地上,其優(yōu)良的品質也完全依賴于它生長的環(huán)境,主要包括土壤、水源和溫度三個方面。
土壤,風化的巖石和腐殖質共同沉積而形成的土壤,蘊含著豐富的礦物質、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水源來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水質純凈、清澈,無任何工業(yè)污染;溫度,石板地的石板白天大量吸熱,到了夜晚,熱量又緩慢釋放,使石板地的地溫、水溫比一般的稻田地高2~3℃,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水稻汲取營養(yǎng)充分,成熟度高。產于這種優(yōu)良環(huán)境下的響水大米,以其綠色、天然、具有保健作用享譽國內外。
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測中心全程跟蹤檢驗,響水大米中維生素b1的含量為1.4毫克/千克,而普通大米僅有0.22毫克/千克;維生素b2的含量為0.5毫克/千克,普通大米僅為0.06毫克/千克;維生素b6的含量為17.3毫克/千克,普通大米僅為1.5毫克/千克。
響水大米蛋白質含量為7.26%(普通大米為6.8%),這個含量很適中,既保持了響水大米的營養(yǎng)價值,又不影響米的味道。因為產地晝夜溫差大,響水大米所含淀粉中的直鏈淀粉含量很低(16.47%),用響水大米做出的米飯柔而不黏,軟硬適中,口感鮮美,變冷之后也不會回生。
歐洲權威農產品檢驗機構荷蘭SGS檢測中心,也曾對響水大米做過檢測,檢測結果表明,響水大米中鈣、鐵、銅、鎂、鉀、硒、鋅等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其中,鈣含量高達220毫克/千克,是普通大米的3~6倍;氨基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含量,更是遠遠高于普通大米。響水大米中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其含量高達6.9%,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響水大米就含有7種。
響水大米顆粒飽滿,無論蒸還是煮,剛一開鍋,香氣就會彌漫整個廚房。米粒糯糯的,軟軟的,吃下去有種很滿足的感覺,這大概就是幸福的飽足感吧!
響水大米做成的米飯
自古揚名,歷史悠久
關于響水,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上京龍泉府附近居住著一位老琴師,他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叫水兒。渤海國郡王覬覦水兒的美貌,就把她搶到了宮里。水兒的父親思念女兒,每天就在玄武巖上彈琴。老琴師死后,他的琴聲卻沒有消失,仍然在田野間飄蕩,人們便把這地方叫“想水兒”。這一帶的大米很好吃,人們就把這兒出產的大米叫“想水兒”大米,也就是如今的響水大米。
過去,響水大米是向朝廷進貢的貢品,是只有皇室才能夠享受的美食。唐渤海國時期,渤海鎮(zhèn)地區(qū)的勞動人民就已經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水利灌溉技術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有“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其中“盧城之稻”指的就是響水大米,可見,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從唐代開始,一直到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因品質超凡,一直都是貢米。
新中國成立后,響水大米成了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1992~1997年間,響水大米連續(xù)三次榮獲“中國農業(yè)博覽會金獎”。1999年榮獲中國食品節(jié)“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稱號,成為中國食品協(xié)會的推薦產品,繼而榮獲1999年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名牌產品”榮譽。響水大米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晶瑩剔透的米和稻田
如今,響水鄉(xiāng)對久負盛名的響水稻進行更加科學的管理,對種子提純、復壯,在科學管理之下,水稻的產量越來越高,質量也越來越好,備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始終供不應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