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近了社會管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兩大參與主體是政府與公民,網絡在兩者之間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興網絡組織的產生和發(fā)展為公民參與社會活動和社會管理提供了空間和場所,其開放性不僅激發(fā)了廣大公民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公民社會活動參與的自由度,增強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識、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平等意識、寬容意識和互助意識,政府與公民的對話渠道更為順暢,形式更為多樣,彼此信任和依賴程度逐漸增強,政府與公民均各自明確活動空間與權利義務,各自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從“管理與被管理”的被動模式中脫離出來,走向更為民主的“相互促進、互相監(jiān)督、共同進步、有序發(fā)展”的社會管理模式,從而有利于促進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進而促進我國公民社會前進的步伐。
(二)增強了參與社會服務的民間力量
新興網絡組織不僅從不同程度上滿足了不同類型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并幫助不同類型公民解決現(xiàn)實問題,同時,還積極引導了不同群體參與社會活動和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新興網絡自組織植根于社會基層,在開展互益性、公益性服務時更加貼近現(xiàn)實、貼近社會、貼近有不同需求群體,具有親和力強、成本低、便捷高效的優(yōu)勢,在維權、公益、環(huán)保、文化傳播等諸多領域實現(xiàn)了對政府的有益補充,彌補了黨團組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上的不足之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