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替?zhèn)髯g理論與技巧:交替?zhèn)髯g記憶
1.交替?zhèn)髯g記憶的實質是理解源語信息的主要意義和關鍵詞,而非機械地記憶語音代碼和信息符號。交替?zhèn)髯g記憶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1)聽辨過程中的“有意”記憶(譯員有意識地、主動地對源語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目的性和方向性強,以提高信息推導和分析能力);2)突出的短時記憶。Gile(1998)將交替?zhèn)髯g的過程分為兩個主要步驟:聽力+口譯筆記+短時記憶+協(xié)作,記憶+閱讀口譯筆記+目標語輸出,可見,短時記憶在交替?zhèn)髯g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谧g中的短時記憶的特征是信息存儲時間短,記憶容量有限??谧g中,信息在短時記憶中的保持時間一般為15~30秒,需要處理200~600個音位,而短時記憶的容量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必須解決短時記憶的容量和處理速度。
2.提高交替?zhèn)髯g記憶能力的基本策略:
·助記符號的運用。助記符號是幫助譯員迅速找到對應信息的記憶符號。進行單詞串聯(lián)練習,運用相關語篇信息幫助記憶。
·運用視覺形象,想象講話人的發(fā)言內容。前提條件是講話人的發(fā)言內容類似于敘述或描述文本。
·運用地理特征和方向幫助記憶。
·運用數(shù)字序列,有意識地組織和將講話人發(fā)言內容的相關概念排序。最好對主要思想進行排序和組織。
·充分調動已有的認知知識,對講話人的發(fā)言內容進行預測和推理。
·關注講話內容的開始語和結束語。開始是口譯旅程的起點,結束通常是對所講內容的總結,很多細節(jié)會被重新提及。
·進行單語復述練習以提高交替?zhèn)髯g記憶能力。
3.交替?zhèn)髯g短時記憶訓練的基本方法
·復述訓練:要求學生用源語復述講話內容,掌握源語文本信息的主干結構,學會分清細節(jié),并使用分類、總結、比較、描繪等技巧進行復述。訓練初期,篇幅可控制在1.5~3分鐘,不能借助任何筆記。訓練中后期階段,篇幅可達到5分鐘、8分鐘、10分鐘,甚至可達到15分鐘。
·信息視覺化和現(xiàn)實化訓練:將信息內容現(xiàn)實化、視覺化,提煉信息意義。
·邏輯分層記憶訓練:從一些條理清晰的文本著手,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整理記憶的能力,最終將邏輯思維能力化為“半自動化”技能,提高分析和記憶能力。
·數(shù)字短時記憶訓練:主要通過“數(shù)字廣度”——順背訓練與倒背訓練——和數(shù)字轉換訓練。順背訓練是將數(shù)字按照9位一組的形式分成若干組,讓學生一組一組或兩組兩組聽辨數(shù)字,然后口頭用譯語復述出來。可以從一組3位數(shù)字開始,逐漸過渡到兩組9位數(shù)字。練習時不得記筆記。倒背訓練方法基本相同,但要求學生聽到數(shù)字后用譯語倒背出來,目的是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數(shù)字視覺”能力,在聽辨和復述的過程中盡量擺脫數(shù)字的源語或譯語的載體,將數(shù)字以阿拉伯數(shù)字的形式保存在短時記憶里并將其投影在學生頭腦的屏幕上,從而提高學生對數(shù)字的感知和記憶的敏銳程度(張筠艇,2006)。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