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調查研究和先進典型報道
浙江從省報到地、縣黨報,創(chuàng)刊后都較重視調查研究,以使新聞宣傳切合實際、實事求是。當時《浙江日報》編委會為了了解農村、農民情況,曾派出記者長期在杭縣、新登蹲點調查,還經常讓采編人員自帶鋪蓋下鄉(xiāng)下廠采訪,把報道工作建立在調查研究基礎上。
1960年底到1961年,在中央工作會議和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1961年四五月,劉少奇就新聞宣傳工作作過兩次重要指示,他也強調要做調查研究,要敢于向黨委反映問題、提出意見。
周恩來總理與浙江新聞工作者合影。攝于1957年4月28日,杭州筧橋機場。
根據(jù)中央的精神,《浙江日報》積極組織關于調查研究的宣傳報道,同時,報社編委會把調查研究作為改進報紙的根本方法,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調查研究工作。為此于1961年專門作出決定,提出報紙工作人員“每人要調查,凡事要調查,使調查研究成為風氣”。執(zhí)行編委會的決定,從總編輯到各組組長和記者、編輯,基本上做到每人每年至少下鄉(xiāng)一個月,記者下去的時間更多一些。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由領導帶調查組深入實際進行有目的的系統(tǒng)調查,或由幾個人就某方面的問題作專題調查,有時則派人蹲點“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對參加一段時間基層工作或者短期勞動鍛煉的也要求結合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其他黨報和廣播電臺這時也都注重調查工作,全省新聞界出現(xiàn)調查研究的良好風氣。
全省各級黨報為發(fā)揮榜樣的作用,這期間曾著力推出一批先進人物、先進集體的典型報道。這些典型報道在社會上產生過廣泛而積極的影響,也是新聞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
20世紀50年代中期,溫州青年墾荒隊開發(fā)建設大陳島的先進事跡,曾經鼓舞和激發(fā)人們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溫州地委黨報《浙南大眾報》在幾年間對此作了多次報道。大陳島,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大陸架上,由上大陳、下大陳、竹嶼、洋嶼等29年島(礁)組成。上下大陳兩島面積14.6平方公里,是主要的人居島嶼,與海門鎮(zhèn)有定期交通船往來。1955年初,蔣介石被迫從大陳島嶼全部撤軍,并挾走島上幾乎所有居民,破壞漁民生產工具,燒(炸)毀學校、商店、民宅和水井、水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大陳浩劫”。
大陳島解放不久,1955年11月26日,時任中共中央委員、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到溫州視察青年工作后,在杭州的一次團干部座談會上,倡議組織青年志愿墾荒隊開發(fā)建設大陳島,受到熱烈響應。此后不到兩個月,有800多名青年團員和社會青年報名參加墾荒隊。至1956年1月中旬,選定首批墾荒隊員227名,其中溫州市區(qū)207名,海門區(qū)(今屬臺州市)20名。1月27日,《浙南大眾報》發(fā)表通訊,題為《開發(fā)寶島的人們》,表達墾荒青年的心聲:“我們一定會用自己的雙手,把大陳島建設成為一個美麗富饒的祖國寶島?!?/p>
溫州青年墾荒隊在大陳島經過幾年艱苦勞動,先后建起漁業(yè)隊、農業(yè)隊、兔場、牛場和海帶場?!墩隳洗蟊妶蟆穼Υ诉M行過連續(xù)的報道。1960年初,墾荒隊隊長王宗楣向胡耀邦作了書面匯報。胡耀邦于3月間復信給王宗楣,鼓勵他們“在完成了墾荒的歷史任務后,要進一步擔負起的建設任務”,并表示將“出一個小冊子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4)《浙南大眾報》6月刊發(fā)溫州市委書記李鐵鋒的專文,題為《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大陳島——為紀念大陳島青年墾荒隊而作》。9月29日,《浙南大眾》(曾名《浙南大眾報》)和《溫州日報》(時為縣級市委機關報)同日刊登長篇通訊,全面報道溫州青年志愿墾荒隊在大陳島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先進事跡,展現(xiàn)了解放前夕被摧殘得滿目荒涼的大陳島如今百業(yè)興旺的新氣象,并配發(fā)新華社記者拍攝的墾荒隊生產、生活照片?!墩隳洗蟊姟愤€曾發(fā)表社論《大長革命志氣》,刊登原墾荒隊隊員李光旦、張菊連、胡煜煥的3篇文章。1961年2月8日,《中國青年報》也發(fā)表通訊《戰(zhàn)斗在大陳島上》,反映了墾荒隊的創(chuàng)業(yè)事跡。
《浙江日報》從1962年起,大量報道干部參加生產勞動,在一年多時間內發(fā)表這方面的稿件共310篇,其中報道先進典型、先進經驗的54篇。1963年,浙江省委呈送毛澤東7個關于干部參加勞動的材料,即《我們是怎樣堅持參加生產、領導生產的》、《應四官勞動好工作也好》、《怎樣才能更多地參加勞動?——老模范陳雙田訪問記》、《嚴如湛同志三下后進隊》、《隆山公社生產大隊干部參加勞動》、《余杭縣五常公社大隊干部參加勞動好》、《五年來干部堅持種試驗田的體會》,這些材料有的是《浙江日報》刊登過的,有的是省委指示報社派記者采訪整理的。5月9日,毛澤東閱后批示:“浙江省這七個材料,都是很好的。文字也不難看,建議發(fā)到各中央局、各省、地、縣、社,給干部們讀……逐步加深廣大干部、特別是縣、社、大隊、生產隊四級干部對參加生產勞動的認識,減少許多思想落后的干部的抵抗和阻力……使我們的干部和群眾一道參加生產勞動和科學試驗,使我們的黨進一步成為更加光榮、更加偉大、更加正確的黨,使人民的干部成為既懂政治、又懂業(yè)務、又紅又專,不是浮在上面、做官當老爺、脫離群眾,而是同群眾打成一片、受群眾擁護的真正好干部。”(5)
按照黨中央、毛主席關于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指示,《浙江日報》突出宣傳干部參加勞動的這7個典型,多次發(fā)表學習、推廣好這些好典型的報道。當時有些農村干部存在著脫離勞動、脫離群眾的不良傾向,而陳雙田身兼數(shù)職,始終堅持參加勞動。他說:“不勞動,還算啥勞動模范?”1963年4月28日頭版發(fā)表的通訊《怎樣才能更多地參加勞動?——老模范陳雙田訪問記》,既介紹他參加勞動與做好工作兩不誤的經驗,更注重報道他對參加集體生產勞動重要意義的認識。其間,所刊嘉興、余杭、寧海等地干部開展學先進思想大討論及參加勞動體會的文章,重點都在于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如宣傳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才能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才能和群眾平等相處,打成一片。同時報道各級領導機關如何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如何精簡會議和報表,如何一切為基層、為生產服務,為干部參加勞動創(chuàng)造條件,等等。
1962年11月6日,《浙江日報》發(fā)表通訊《陪嫁的“傳家寶”》,配有長詩《一戶人家十年間》、評論《重要的一課》和一組照片,內容是黃巖貧農社員葉根土用自己的家史,對女兒進行“不要忘記過去”的階級教育。這組報道引起了當時省委領導的重視。省委第一書記江華批示:無產階級的階級教育,這不僅是重要的一課,而且是必要的一課。大家怎樣來上好這一課,報上應該組織討論。11月15日,《浙江日報》開辟“必要的一課”專欄,每周約出3期,每期半個版,有時一個版,一共出34期。中國歷史博物館將《陪嫁的“傳家寶”》作為珍貴史料收藏。1963年11月29日,《人民日報》第1版,刊文介紹“必要的一課”并發(fā)表社論。“必要的一課”的許多內容,如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tǒng)、為人民服務思想等,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199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再現(xiàn)了《陪嫁的“傳家寶”》大幅照片。但在30年前“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必要的一課”專欄不少文章表現(xiàn)出了“左”的思潮,有的把當時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于嚴重,有的把不是階級斗爭的矛盾看作是階級斗爭的表現(xiàn),把一些不是資本主義的現(xiàn)象當做資本主義來批判。
我國第一個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浙江日報》對于實現(xiàn)《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發(fā)表過一些有影響的言論和報道。有的社論強調:“農業(yè)發(fā)展綱要能不能提早實現(xiàn),在人們思想上存在著積極和消極兩種對立思想的斗爭。有勇氣、敢作為的人,是我們事業(yè)的促進派,我們在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都應當是促進派?!?sup>(6)這篇社論當時反響很大,引起正在杭州的毛澤東注意,曾指示《人民日報》、新華社轉載轉發(fā)。(7)黃巖縣與平陽縣,耕地面積和勞動負擔基本相同,論自然條件平陽優(yōu)于黃巖,而黃巖畝產糧食比平陽高200多斤。對此,《浙江日報》推出兩縣對比報道,認為主要原因是黃巖縣委領導對實現(xiàn)《綱要》的態(tài)度積極、措施得力。同日刊出的社論,題目就叫“事在人為”。
《浙江日報》關于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報道也曾占據(jù)較大篇幅,對湖州南潯鎮(zhèn)的宣傳尤為突出。1957年12月4日,刊登“南潯除‘四害’”的消息、通訊和社論還有8幅照片。這組報道也引起過毛澤東的關注,他于27日給胡喬木的信中說:“《人民日報》似可轉載。請告新華社注意報道除四害和衛(wèi)生運動。”(8)1958年1月,毛澤東視察杭州市衛(wèi)生模范小營巷居民區(qū),《浙江日報》在顯著位置作了報道。到六七十年代,小營巷經驗仍是群眾衛(wèi)生工作的一面旗幟。
50年代浙江文藝舞臺繁花似錦,出了一批地方戲劇精品,在全國文藝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有昆劇《十五貫》。解放前,浙江昆劇藝人因戲班解散,到處流浪,1952年重建浙江國風蘇昆劇團。1956年初,經過改編的傳統(tǒng)劇《十五貫》在杭上演,其主題是反對主觀武斷、反對官僚主義,由于內涵豐富,藝術精湛,備受文藝界稱贊?!墩憬請蟆?月16日、17日,連續(xù)登載新聞和文章給予肯定。不久,《十五貫》赴京演出獲得很大成功,被周恩來譽為“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人民日報》發(fā)表以《從“救活一個劇種”談起》為題的社論。關于工業(yè)交通建設以及掃盲運動,該報在宣傳中也有一定篇幅的反映。如曾報道被稱為“浙江工廠之冠”的浙江麻紡廠建成投產、新安江水電站建設列入國家計劃,以及舉辦農學和企業(yè)職工夜校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