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借錢生錢的猶太商人往往也是利用機遇的高手。在猶太人眼里善于借用機遇的人往往能夠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當機遇來臨時,有智慧的商人會毫不猶豫地大舉借錢,然后周密策劃,精心運營,最終收獲到別人所不敢想的利益。
猶太人金融大鱷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創(chuàng)立時只有4萬美元的資本額,靠這一點錢在華爾街是根本掀不起大浪來的。因此,索羅斯和羅杰斯明智地采取了自己的一套策略。這套策略概括地說,就是“以利生利”,也就是金融界常說的“利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
這一策略,被索羅斯形象地比喻為“杠桿原理”。
在大多數投資者膽戰(zhàn)心驚的日子里,敢于冒險的索羅斯脫穎而出。他們利用多數投資者的心理,大膽賣空大多數機構寵愛的股票,如迪斯尼、波拉德和特洛比卡娜等,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又以120美元的價位,賣空了典型的“一次性”股票——雅芳股票,同樣獲得了成功。
正是利用這兩個原理,他們獲得了早期的成功。其資本增長速度之快,令同行們羨慕不已。
就這樣,索羅斯與羅杰斯不斷地相互引導,相互啟發(fā),共同走向華爾街成功的巔峰。
靠自己經營賺錢的商人,說明他有經商本領。不用自己經營,請別人為他賺錢的商人,更能體現出他的經商才華。實踐表明,后者往往比前者所賺取的錢更多。
猶太人不論在商界、政界,還是在科技界的成功者,都是善于借用別人之“勢”,巧借別人之“智”的高手。
著名的希爾頓從被迫離開家到成為身價5.7億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時間,他發(fā)財的秘訣就是借用資源經營。
希爾頓年輕的時候特別渴望發(fā)財,可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fā)現整個繁華的達拉斯商業(yè)區(qū)居然只有一家酒店。他就想:我如果在這里建一座高檔次的酒店,生意準會興隆。于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于達拉斯商業(yè)區(qū)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酒店用地。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后,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給他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筑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他”的酒店進行測算。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中的一個酒店,他問,按他的設想,投資那個酒店需要多少錢,建筑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
希爾頓只有50000美元,但是他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一共湊了10萬美元。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酒店還相差很遠。許多人覺得希爾頓這個想法是癡人說夢話。
希爾頓一直拖延了兩個多月,才再次找到老德米克,希爾頓對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說:“我想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酒店,而我的錢只夠建造一般的酒店,所以我現在不想買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老德米克已經在長期等待中錯過了最佳的賣地時機,無奈之下只得把地皮租給了希爾頓。
1925年8月4日,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酒店”建成開業(yè),從此,希爾頓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時期。
猶太智慧
在猶太人眼里,借助別人的力量使自己的能力發(fā)揮最大效果,是成功的捷徑,善于拜訪比自己有智慧的人,可以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