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六類辦法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情況
根據(jù)上述的意見,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六類的方案是按下列時期先后提出來的:
第一類——禁銀出口法1809~1833
第二類——禁煙入口法1831~1836
第三類——議行大錢法1838~1845
第四類——禁銀行鈔法1837
第五類——重視制錢法1837~1855
第六類——自鑄銀元法1846~1855
這六類方案出現(xiàn)的先后,很明顯地反映出當時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情況。這是一個富有興趣的問題。
第一類方案出現(xiàn)的時期最早,當時京內(nèi)外人士感覺到紋銀出洋的嚴重情況,主張直接阻礙紋銀的流出,這當然是做不到的。這種簡單的方案,在1833年以后,就沒有人再提起了。
第二類方案是禁止鴉片進口和解除鴉片進口禁令的問題。站在禁止進口方面的有馮贊勛、黃爵滋、林則徐等進步人士。站在弛禁方面的有許乃濟。按照我們在前面得到的結論,鴉片大量輸入所引起的紋銀外流是銀貴錢賤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解決銀貴錢賤的問題,必須首先解決鴉片進口的問題。
策三類方案,議行大錢,是1838年的事。議行大錢當然不始于1838年,但此處所引證的只是就銀貴錢賤所提出的方案而言。這一方案到了咸豐年間實行鑄造大錢以后,問題的爭論也就不在銀貴錢賤的方面而在一般財政經(jīng)濟方面了。
第四類方案,禁銀行鈔,是王鎏提出來的,當即受到包世臣的批評,后來更受到魏源的反對。到了咸豐年間,發(fā)鈔成為不可避免的政策,于是討論的矛頭就不指在銀貴錢賤的問題而指在一般的財政經(jīng)濟問題了。
第五類方案,主張重視制錢一共有八人之多,在六類方案中,可說是占多數(shù)。不過這是一個過時的方案,實際上難于施行。清朝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銀之為用,不獨官府早已重視,就是民間也日益重視起來。當時的清臣,只有林則徐最具實際經(jīng)驗。他在1846年陜西巡撫任內(nèi),就駁斥了吳文镕的方案,說陜西礙難實行。其實,何止陜西一省,其他各省也有或多或少的同樣情形。
第六類方案,自鑄銀元,作為改革幣制的方案而提出,值得考慮,可是作為解決銀貴錢賤的方案而提出,則有疑問。這一方案只能解決洋錢和紋銀間的比價問題,不能解決紋銀和制錢間的比價問題。但這一方案為光緒年間自鑄銀元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注釋】
[1]《始末》第3卷,第23~24頁。
[2]《鴉片戰(zhàn)爭》Ⅰ,第527頁。
[3]《類纂》錢幣7,第16~17頁。
[4]《類纂》錢幣4,第4頁。
[5]《鴉片戰(zhàn)爭》Ⅰ,第523頁。
[6]《類纂》錢幣4,第6頁。
[7]《續(xù)通考》卷19,考7690。
[8]《類纂》錢幣7,第15~16頁。
[9]《東華錄》咸豐3,第10頁。
[10]馬士:《中華帝國國際關系史》,第1卷,第204頁。
[11]《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1,第13~14頁。
[12]《清代外交史料》,嘉慶朝1,第16~17頁。
[13]《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1,第13~14頁。
[14]《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4,第50~51頁。
[15]《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4,第50~51頁。
[16]《類纂》錢幣11,第2~4頁。
[17]《始末》第1卷,第2頁。
[18]《始末》第1卷。
[19]《續(xù)通考》卷29,考7814。
[20]《始末》第2卷,第4~9頁。
[21]《石渠余記》第5卷,第9~10頁。
[22]《顯志堂集》第11卷,第30~35頁。
[23]《類纂》錢幣3,第1頁。
[24]《清史稿》第35冊,食貨2,第8頁。
[25]嚴中平等:《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統(tǒng)計資料選輯》,第29頁。
[26]《清代外交史料》,嘉慶朝4,第16~17頁。
[27]《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1,第13~14頁。
[28]引自《林文忠公政書》。
[29]引自《林文忠公政書》。
[30]引自《始末》第1卷。
[31]《類纂》錢幣3,第3~5頁。
[32]《始末》第2卷,第5頁。
[33]參見《類纂》錢幣4,第4~6頁。
[34]《鴉片戰(zhàn)爭》Ⅰ,第525~526頁。
[35]《類纂》錢幣4,第6~8頁。
[36]《曾文正公奏議》,奏稿卷1,第40~44頁。
[37]《顯志堂集》第11卷,第30~35頁。
[38]《續(xù)通考》卷37,考7906。
[39]嚴中平等:《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統(tǒng)計資料選輯》,第30頁。
[40]《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1,第13~14頁。
[41]《清代外交史料》,嘉慶朝4,第16~17頁。
[42]《清代外交史料》,嘉慶朝4,第17~18頁。
[43]《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1,第13~14頁。
[44]《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1,第22頁。
[45]《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3,第5~6頁。
[46]《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3,第10~13頁。
[47]《類纂》錢幣11,第2頁。
[48]《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4,第50~51頁。
[49]《中國近代史資料選輯》,第29頁。
[50]見《清史稿·食貨志》。
[51]《匯編》錢法2,第3頁。
[52]《始末》第3卷,第22頁。
[53]《鴉片戰(zhàn)爭》Ⅰ,第523頁。
[54]《問題匯編》紙幣篇,第1頁。
[55]《類纂》錢幣3,第3~5頁。
[56]《類纂》錢幣7,第16~17頁。
[57]《類纂》錢幣7,第16~17頁。
[58]《類纂》錢幣4,第4頁。
[59]《鴉片戰(zhàn)爭》Ⅰ,第525頁。
[60]《類纂》錢幣4,第4頁。
[61]《顯志堂集》第11卷,第30~35頁。
[62]《類纂》錢幣1,第7頁。
[63]《類纂》錢幣11,第5~6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