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版本結構的新發(fā)現(xiàn)
——應分出相對獨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學手稿”
在討論《手稿》的實踐觀思想之前,我們首先來探討一個版本學的問題。我們認為,《手稿》多年來的通行版本將馬克思的手稿分為三個手稿,并將對黑格爾哲學進行批判的部分放入“第三手稿”的做法并不科學,它不能真實體現(xiàn)馬克思思想變革的進程。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就應單獨成為《手稿》的“第四筆記”或“第四手稿”?;蛟S還可以進一步思考,把整個手稿分為兩大部分:以經濟學手稿為主的上篇;以哲學手稿為主的下篇。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提出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細微末節(jié)的編排技巧問題,而是意在強調原來包含在“第三手稿”中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蘊涵著馬克思對實踐觀的第一次系統(tǒng)闡述,具有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理論內容、重大意義,不應淹沒在對異化勞動的經濟學批判之中。
以哲學手稿為主的下篇(或者可以說是“第四筆記”、“第四手稿”),可分兩個部分或兩章進行編排。第一章是將有關黑格爾哲學批判的三部分內容(XI-X III 頁、X VII-X VIII 頁、X X II-XXXIV 頁)合并在一起,并冠以標題《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第二章是兩個頁張的《喬治·威廉·弗里德里?!ず诟駹枺季瘳F(xiàn)象學>“絕對知識”章的摘要》。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稱哲學部分為《黑格爾論綱》或《實踐觀論綱》,或者叫《黑格爾——實踐觀論綱》。
在這里,我們還想試著提出一種探索性的看法:《手稿》的哲學部分《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實際上主要是分三次寫成的,是否應當成為這一章的三節(jié):
引言,如何對待黑格爾辯證法——一個本質問題。
第一節(jié),應當繼續(xù)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批判:從黑格爾體系發(fā)源地《精神現(xiàn)象學》入手。
第二節(jié),通過批判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中的否定性辯證法、勞動實踐觀,提出自己的新實踐觀:自然存在前提論和對象化活動論。
第三節(jié),繼續(xù)闡發(fā)新唯物主義實踐觀,同時轉入對黑格爾異化觀的批判。
馬克思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在內容上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有密切的聯(lián)系,其中的一些論述涉及《手稿》只是部分談到或根本未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對《手稿》研究的繼續(xù),是對《手稿》的補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