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官胡執(zhí)禮的二三事
曾歷任四川鹽務道臺、永寧道臺、川東道臺;清光緒32年(1906年) 63歲時又任川北道臺吳佐像
閬中歷史人文淵深、底蘊厚重,不僅體現(xiàn)在俊彥雅士倍出,也反映在忠良名宦迭起,因而名傳百世、流芳千古。明嘉靖時期的保寧府推官胡執(zhí)禮便是其中的一位。
胡執(zhí)禮(1539年-1589年),字汝立,號雅齋,甘肅永昌人,幼時聰慧出眾,備受贊賞, 17歲中舉人, 21歲中進士(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因秉性忠正、剛直不阿,自步入仕途后勤政廉潔,體恤民情,政績卓著,聲名有佳,其事跡不僅在其故里廣為流傳,在《明史》和他曾履職的地方史料中也多有記載,深得百姓擁戴與厚愛。如道光元年《保寧府志·第七卷·三十二職官志》;民國十五年(1926年)《閬中縣志第六冊·卷二十四官師志》中均有記載,稱其“賦性嚴正,豪右憚之”,但后者又將其稱為“松江人”,顯然有誤。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胡執(zhí)禮年方弱冠便中進士,后經御筆親點,被任命為保寧府推官(按:推官,各府衙掌理刑獄的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地方中級法院院長,明代還兼有審計的職能,為正七品)。時任知府羅廷紳視其稚氣未脫,便有些輕視怠慢。胡到府上時,羅卻不動聲色又仿佛自言自語道:“胡大人如此年輕就中進士,又擢我保寧府推官,想必是朝中有靠山吧?”胡答道:“如今明廷大臣,盡系江南中原名人,我輩祖籍甘肅,學生即使想攀附也不知能找何人?!”羅又笑道:“當今世風日下,有錢也能使鬼推磨?!焙鷪?zhí)禮正言對答:“大人此言差矣。一則學生家境貧寒,無錢賄及朝臣;二則自幼受父母教誨,師尊明訓,行賄乃為不義之舉。大人若視學生年幼,可還曾記秦之甘羅、西漢去病、東吳周瑜否?他們年未及冠,即成大用。學生自愧不才,二十有余,尚才涉事,今又被大人譏笑,實在羞愧?!绷_廷紳十分尷尬,笑道:“如此說來老夫年過半百,也才做個知府,更是無地自容了?”
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閬中作為保寧府治長達636年之久。明朝時,川北分守道、川北分巡道、川北兵備道均治閬中。川北道又轄保寧府、順慶府、龍安府和潼川州共31州縣,其中保寧府轄二州八縣(即閬中縣、蒼溪縣、南部縣、廣元縣、昭化縣、劍州、梓潼縣、巴州、通江縣、南江縣),在清末曾廣泛流傳在地方的川劇中,有句唱腔后又演變?yōu)樗籽员闶牵骸肮偎敬虻奖幐?,老子也不怕你”,足見其當時在川內的地位及影響。
胡執(zhí)禮走馬上任伊始,不顧鞍馬勞頓,便將府轄二州八縣歷年舊案一一翻檢。三日后,他帶著全部舊案文牘一百余件去拜見知府,羅廷紳大為遲疑:“難道這么神速就閱完了全部卷宗?”胡執(zhí)禮答道:“大人如有不信,可隨意抽查?!碑斄_隨便翻了幾卷后便問胡:“看完卷宗后,有何想法?”胡答:“有三十六卷判決有誤,須重新審理。尤以劍州(按:今劍閣縣)趙廷強奸民女、逼死人命一案,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此案若不糾正就難以伸張我大明王法?!?/p>
知府羅廷紳,系陜西淳化人氏,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舉后,宦海沉浮,好不容易熬到50出頭,于1553年才由主事官升至保寧知府,平常除用心于迎來送往的官場應酬外,更多地熱衷于雀麻牌和金石、文物(平生所著《小山志》也在日后失傳)。對于政務擅于敷衍、推諉,也算混的四平八穩(wěn)。想不到如今遇上個初生牛犢,既不諳事理,又不通人情,還執(zhí)意較真,并揚言要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更要命的是這趙廷乃當朝兵部侍郎趙炳然之公子,本想從中作梗阻撓,也被“胡書呆子”不軟不硬地頂了回去,只好借故身體不適,需調理一些日子而予回避。
其時,趙廷系何人,胡執(zhí)禮完全知道,但他更清楚其父趙炳然是一位政績斐然的當朝重臣,曾平定云南邊境叛亂,率騎入大漠立過戰(zhàn)功,巡按江浙時又協(xié)助副總兵戚繼光抗擊倭寇,戰(zhàn)功卓著,口碑甚佳。先后任順天府巡按御史、江西監(jiān)察御史、宣化大同總督等,多次受到皇上獎賜的白金、彩帛?!景矗耗伦诨实奂次缓?,趙炳然又升任兵部尚書,加任太子少保資政大夫。隆慶三年(1569年)趙炳然病逝后,被封太子太保,謚號“恭襄”,以二品封贈其祖父,以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封其父親。如今在劍閣縣武連鎮(zhèn)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覺苑寺,還可見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shù)爻鐾恋内w炳然棺槨、墓碑等?!亢鷪?zhí)禮暗自思忖:趙炳然為官清正、愛民如子、蜚聲朝野,絕不會姑息其子敗壞朝綱、損其名節(jié)的。
1980年秋,閬中農民拾到的明崇禎“提督川陜總兵關防”軍印
于是,胡執(zhí)禮親自重審該案,當所有證人、證物俱在時,飛揚跋扈的趙廷還想百般抵賴,但已沒有了往日的囂張氣焰。胡執(zhí)禮又擔心此案會株連到趙大人,遂決定將案卷送往刑部,再到兵部面見趙炳然予以說明,以免佞臣伺隙攻擊。正欲起身,時任四川巡撫的張時又親臨保寧府,聲色俱厲地斥責胡執(zhí)禮:“趙廷一案已結,且報刑部批示,今何以又折騰?”胡執(zhí)禮回答道:“案雖已結,但審之不公,而今重審,正是為正國法、雪民冤,有何不可?”張時說道:“重審此案,到底受何人旨意?”胡執(zhí)禮說道:“全是下官的主意?!睆垥r說:“你違抗刑部批示,擅自重審舊案,該當何罪?”胡執(zhí)禮說道:“為人辯冤白謗,是天下第一公理。除暴安良,為民雪冤,乃我大明王法之宗旨,況刑律一百二十條中有‘審冤案,先不經刑部’之定法,大人該不會忘記吧?”張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隨后胡執(zhí)禮抓緊備好呈報文書,晝夜兼程趕往京城,及時與刑部尚書鄭曉交換了意見,并反復強調“趙廷逼死人命,當問斬刑。況此人一貫作惡鄉(xiāng)里,魚肉百姓,實屬惡貫滿盈,不殺不足以告慰冤魂和平息民憤”。當他又到兵部拜見趙炳然并將實情相告后,趙大人沉默良久,哽咽道:“都怪老夫教子無方。孽子犯罪,按王法處置,決不姑息縱容……”又親筆寫信,讓胡執(zhí)禮轉交張時,這位當初受趙炳然舉薦到四川任巡撫的舊友,閱罷信函,只好同意將事先已帶走的趙廷押解到保寧府,當年秋天便問斬于劍州。
羅廷紳見胡執(zhí)禮不事權貴,唯實進諫,才能卓越,又見風使舵順水推舟,主動向朝廷舉薦。不久胡執(zhí)禮被提升為刑部主事。進京十余年曾先后擔任過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文選郎中、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謄黃、太仆侍卿、光祿侍卿、太常侍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戶部左侍郎兼南京戶部右侍郎等職。更為難得的是,胡與權傾一時的張居正同朝為官,敢于公開抵制其黨同伐異、誣陷忠良的行為。后雖遭到其黨羽中傷,謝病歸里也不忘扶植后學、造福桑梓。直到張居正死后的萬歷十六年(1588年)才又被重新起用,但仍秉性不改,仗義直言,始終抱定“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的人生信念,做了許多體恤民情、懲治貪官、疏浚河道的業(yè)績。他還先后兩次為廉吏海瑞鳴不平,申奏上書。
惜胡執(zhí)禮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但窺其短暫的一生,為人處事,光鑒照人,這雖與他自身的學養(yǎng)、風骨和氣節(jié)分不開,但也離不開初入仕途就有幸供職于“人文保寧”這方沃土,無怪乎有后人贊嘆道:“關西清白古來傳,數(shù)到胡威更瑩然?!?/p>
十九世紀末拍攝的保寧府老城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