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榴蓮的故事
屋里飄蕩著榴蓮的氣味,白天剝下來的釘狀果殼堆在餐桌上,沒有拿出去丟掉。
是榴蓮種植者對品種做了改良嗎?清甘、誘人的植物香氣在盤旋。日間從店里買回來,在汽車?yán)镆擦粝逻@氣味,我把車窗升起,阻斷北京五月街道邊盛開的十姐妹,獨享榴蓮分子運動的舞蹈。
這一次買到的是泰國榴蓮,上一個星期天是馬來西亞的。泰國的肉質(zhì)黃、果核?。获R來西亞的核大但果肉如碧色的軟玉,清爽糯口,讓你覺得不菲的價格花在果核的分量上也是值得的。
北京的水果店鋪里近幾年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榴蓮,好像沒有擺出這種遠在東南亞的出產(chǎn),都不好意思賣其他果品。
5月,在世外桃源般的柬埔寨貢布,在通向泰國灣的甘再河畔,在河畔的榴蓮園,該有更多的大快朵頤和大聲歡笑吧?
去年(2014年)我到過那里;去年的去年我也去過;去年的去年的去年的這個時節(jié)我還去過,那是第一次。第一次貪婪地吃榴蓮,第一次看到榴蓮在果園里成熟,第一次和種榴蓮的人說話。
有人愛秀自己的各種“第一次”,因為其中必有“萌感”。此外呢?每一個第一次之后,接下來就有一個嶄新的世界呈現(xiàn)在你面前。這個世界在“第一次”之前,完全是封閉的疆域。沒有第一次,后面的世界你就永遠不知道了。
很少有人喜歡自己第一口吃的榴蓮?!肮止值摹!彼ㄋ﹤冋f,真的只吃一小口或一小塊兒。
第二次會多吃一點兒。第三次,一般來說,就進入了榴蓮的世界。
榴蓮是個性強烈的果品,它的氣味是個性之一,做不到人人喜歡。在飛機航班上和酒店里,榴蓮都在禁入之列。在其他非私場所,比如聚會時,如果你要吃榴蓮,禮貌的做法是先問別人介不介意。酒店自助餐水果里是沒有榴蓮的,除了價格因素,它獨特的氣味也不便于在公共空間擴散。
榴蓮是柬埔寨貢布省醒目的城標(biāo)
貢布鐵橋
在柬埔寨,有一次我和數(shù)人同車遠程旅行去柏威夏古寺,不想花費時間停下來打尖吃飯,想到榴蓮是天然的能量棒,便小心地問同車人有無反感榴蓮的,不料得到一致的熱烈響應(yīng),于是在路邊買榴蓮鉆回車?yán)锿浴?/p>
一輛坐滿男女、充滿榴蓮氣味的汽車,閉窗行駛在熱帶公路上(因為高溫必須開冷氣)。光是這場景,想想就有喜感——氣味相投是多么令人喜悅。
很早以前看過一部影片叫《榴蓮飄飄》,故事發(fā)生在香港,主演是秦海潞,她扮演的中國東北女子在香港第一次接觸到榴蓮,也第一次進入血汗工廠般的性交易產(chǎn)業(yè)。
香港不是榴蓮產(chǎn)地,但它是更多物產(chǎn)的匯聚地,特別對中國內(nèi)地而言,是中轉(zhuǎn)站——不僅中轉(zhuǎn)物產(chǎn),也中轉(zhuǎn)各種社會產(chǎn)物,如飲食習(xí)慣、制度文化、階層生態(tài)。
《榴蓮飄飄》拍攝于2000年,彼時香港剛剛回歸三年,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中國人對榴蓮還相當(dāng)陌生。15年之后,香港這個中轉(zhuǎn)站幾乎完全可以越過,不僅東南亞多國的榴蓮直接進入中國內(nèi)地城市,而且更多的中國游客親自跑到東南亞吃榴蓮、看世界。
即便我從一開始就不排斥榴蓮,但不得不承認(rèn)榴蓮氣味給我的第一感是“臭”的。最早我是在北京超市里買榴蓮,也在餐廳里吃榴蓮酥皮點心。在柬埔寨第一次吃榴蓮是在榴蓮種植園里,記憶中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美。直到有一天,我在貢布從一對柬埔寨夫婦手中買到一顆綠皮榴蓮,放進車?yán)锬且豢?,我突然聞到了一股奇異的植物清香?/p>
貢布是柬埔寨西南部的一個地方,如果你沿著這個東南亞國家不太發(fā)達的公路向那里走去,會在道路交匯處看到一顆巨大的雕塑榴蓮,這是這座小城的標(biāo)記,也是此地人的幸福。
曾在圖片上看到過榴蓮被標(biāo)注了一個英文名字——NAIL FRUIT(釘子果),一個因形而起的英文名字。但是不真正擁有,就不會有真正的命名權(quán)。它更通行的名字是“DURIAN”。貢布的一位柬埔寨少年教我:TWO倆(發(fā)音為“tu-liang”),如果你記不住,就記“TWO”“倆”(英文與中文意思相同,都是“二”)好啦,他晃動著兩根手指頭。
其實還好啦,按柬埔寨人的發(fā)音,T和D,D與L都像孿生兄弟,我很容易把DURIAN轉(zhuǎn)成LIULIAN的發(fā)音,它不但是一個好聽的名兒,而且還占有兩個美麗的漢字——榴蓮。
貢布荒廢多時的鐵路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