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成公九年)
背景成公七年(前584),楚國伐鄭,鄭俘獲楚大夫鄖公鐘儀,并把他獻給晉國,晉國將其囚禁于軍府。兩年后(前582),晉侯視察軍府,遇見鐘儀。
晉侯觀于軍府[1],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2],誰也?”有司對曰[3]:“鄭人所獻楚囚也?!笔苟愔?sup>[4]。召而吊之[5]。再拜稽首[6]。問其族[7],對曰:“泠人也[8]?!惫唬骸澳軜泛酰俊睂υ唬骸跋雀钢毠僖?,敢有二事[9]?”使與之琴,操南音[10]。公曰:“君王何如[11]?”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問之,對曰:“其為大子也[12],師、保奉之[13],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也[14]。不知其他。”[一]
[一]魏禧:共王年少,只尊禮大臣,便已為賢,不必其他。
公語范文子[15],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16],不背本也。樂操土風[17],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二]名其二卿[18],尊君也[19]。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20],信以守之[21],忠以成之[22],敏以行之[23]。事雖大,必濟[24]。君盍歸之[25],使合晉、楚之成[26]?!?/p>
公從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后語當年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晉,報鐘儀之使,請修好結成(講和)”(《左傳·成公九年》)。次年(前581)春,“晉侯使糴茷(晉大夫)如楚,報大宰子商(即公子辰)之使也”(《左傳·成公十年》)。
[二]竹添光鴻:舍今而稱昔,非公之所以問也,故措“抑”字,微轉而解之。
【注釋】
[1]晉侯:晉景公。軍府:軍用儲藏庫。
[2]南冠:楚冠??{:拘執(zhí)。
[3]有司:官吏,此處指掌管軍府的官吏。
[4]稅:解開拘械。
[5]吊:慰問。
[6]稽首:(鐘儀)叩首至地?;阂魆ǐ。
[7]族:官族,世官。
[8]泠人:樂官。
[9]敢有二事:豈敢學樂以外事。
[10]南音:楚樂。
[11]君王:指此時的楚國君楚共王。
[12]其為大子也:當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大同“太”。
[13]師、保:太子的老師。奉:事奉。
[14]嬰齊:楚令尹子重。側:楚司馬子反。
[15]范文子:即晉上軍佐士燮。
[16]言稱先職:鐘儀不稱自己官職(鄖公)而稱先父官職(泠人)。
[17]土風:本土音樂,即南音。
[18]名其二卿:直呼其二卿之名。二卿即嬰齊、側。
[19]尊君:尊晉君。
[20]仁以接事:百事皆以不背本之仁接之。
[21]信以守之:百事皆以不忘舊之信守之。
[22]忠以行之:百事皆以無私之忠成之。
[23]敏以行之:百事皆以尊君之敏行之。
[24]濟:成功。
[25]盍:何不。歸之:使之歸。
[26]成:講和,和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