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反腐倡廉》前言
200多年前,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一書中曾經(jīng)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jīng)驗。”回顧人類社會的漫長歷史,我們看到,盡管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社會制度有根本的區(qū)別,社會背景和環(huán)境也不盡相同,但是掌握公共權力的人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利的行為,即以權謀私、公權私用的權力腐敗則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
1995年10月,來自世界約90個國家與地區(qū)的近千名政府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云集北京參加第七屆國際反貪污大會,共同探討如何防止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問題。這次大會被譽為國際反腐敗的盛會,是國際社會致力于懲治、遏制貪污腐敗現(xiàn)象所做出的共同努力,說明了腐敗現(xiàn)象在當代的普遍性,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經(jīng)受著腐敗的困擾。反對腐敗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政治熱點,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
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在黨的旗幟上,從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謀求人類的解放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化,是黨為之奮斗的根本目標。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決定了其執(zhí)掌政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奮斗目標,決定了其與權力的濫用即權力腐敗是格格不入的。
腐敗現(xiàn)象,從本質上講是剝削階級思想和剝削制度的產(chǎn)物。腐敗作為人類社會的痼疾,伴隨著人類社會政治制度演變的全過程。新中國成立以后,雖然剝削制度已經(jīng)不復存在,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存在的基礎也消失了,但是剝削階級制度和觀念形態(tài)仍然作為一種歷史的慣性力在我們的社會發(fā)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加之西方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也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同時社會主義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這種環(huán)境和背景下,我們干部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在金錢的誘惑下,不惜借用社會公共權力來謀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導致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和蔓延。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帶領全黨圍繞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嚴厲懲治腐敗,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黨和政府的干部隊伍總體上是好的,是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忠于職守的。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和體制轉軌時期的當代中國,腐敗仍呈階段性多發(fā)的特點,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
反腐倡廉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腐敗現(xiàn)象的滋生和蔓延,如何保持我們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和公民都應關心和思考的重大問題。正是出于這樣一種憂患意識和政治責任感,我們于2001年上半年開始醞釀這本書的基本內容與整體框架,并將其確定為寧夏社會科學院的一項重點課題。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力求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從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比分析上,從國內和國外的比較研究上,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深入開展反腐敗這一重大歷史性課題,做出比較全面準確的闡述和論證,積極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舉措。為此,本書注重從縱橫兩個層面廣泛征引資料,爬梳整理,擷英取精,認真研究,努力做到觀點鮮明,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論據(jù)充分,措施具體,實現(xiàn)思想性、理論性、學術性、知識性和操作性的統(tǒng)一。其目的就是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能夠受到一定的教育啟示,為新世紀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本書的編寫出版,得到了自治區(qū)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自治區(qū)黨委書記陳建國、副書記韓茂華在百忙之中為本書做了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王正偉(原任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部長),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朱昌平,寧夏人民出版社社長高偉等對該書的編寫和出版都給予了許多指導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值得欣慰的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之際,這本書終于付梓問世與大家見面了。但由于水平有限,本書難免會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我們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2003年6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