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習練拳架
⊙作者在馬來西亞的講座
光復在多年的太極拳教學以及與眾多太極拳愛好者的交流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不少老師在教授太極拳時,往往一上來就對新學員講“虛靈頂勁、涵胸拔背、松腰、分虛實、沉肩墜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的十大要領。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得不償失。且不論老師本身對習練太極拳的十大要領理解體會得是否正確、深刻,單就太極拳初學者而言,一開始就要求他們理解掌握這些,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會在精神上給初學者造成壓力,感到太極拳難學難練。
⊙作者獲獎證書
光復認為,學習和掌握十大要領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反復的過程。一個階段對一個階段的理解也不相同。好的老師,應該是能夠針對學員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在基礎訓練、教習拳架以及運用推手檢驗的過程中,始終由淺入深地貫穿對十大要領的講解,使學員逐步加深理解,最終融會貫通。
太極拳不同的流派和門派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功訓練方法,主要目的都是希望通過對基本功的訓練,為以后拳架的學練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這是前輩太極名家對太極陰陽哲理及太極拳理的總結和概括。太極拳的入門途徑,應從習練無極樁開始。
初學太極拳的人很難做到心靜,打拳容易緊張,動作僵硬,但通過無極樁的鍛煉,可以求得心靜神斂,氣聚體松,然后再學練拳架,就比較容易放松。樁功的種類很多,除無極樁外還有混元樁、抱球樁、太極樁、川字樁等。
習練樁功,須在靜中求放松,不僅求形體的放松而且求意念的放松。因為,放松可以培養(yǎng)和強壯內(nèi)氣、充實丹田,從而打通經(jīng)脈、貫通毛細血管,最終化僵為柔。放松的程度越高,說明你的功夫越深。
拳諺有“百練不如一站”的說法。站樁對于太極拳而言,就像學習英語必須先掌握音標一樣。只有熟練地掌握了音標,你才可能讀準單詞進而熟練課文,最終能自如地與人交流溝通。香港工商聯(lián)會長、武術聯(lián)合會會長、亞洲武術聯(lián)合會副主席霍震寰先生曾為光復《武當葉氏太極拳研究(修訂版)》一書題詞:“站樁乃中華武術之根基”,充分說明了站樁的重要性。所以,習練拳架前,二十分鐘的站樁應該是必備的功課。
現(xiàn)在習練太極拳以中老年人居多,他們大多對站樁不太了解,也不愿練習基本功,而一些老師為了迎合這種心理,通常也都是直接教練拳架。殊不知本固而枝榮,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想練好拳架是很困難的。當然,我們也不可能要求中老年太極拳愛好者像年輕人那樣蹲馬步高抬腿地練基本功,但類似無極樁、貓步這樣一些能身體力行的基本功,還是應該在學練拳架套路之前熟練掌握的。
⊙作者與香港友人的交流信件
習練太極拳大致有學架子、改架子、練架子、用架子、無架子五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沒有明確的界限,是一個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在學會拳架套路之后,改架子、練架子、用架子這三個階段,更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時進時退的過程。只有那些在這一過程中,善于學習,善于總結,能夠舉一反三并堅持不懈,進不驕退不餒的人,才有可能進入無架子階段,也就是《太極拳論》所說的“漸至從心所欲”的階段。
格言·語錄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儒效》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 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之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