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曾看過一本《養(yǎng)老,你指望誰》,書中列舉了現(xiàn)在社會上的多種養(yǎng)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分析結果認為,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秦伯益認為:“有些人在位時叱咤風云、志滿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騷滿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點,沒有及早為老年生活作好準備。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準備,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瀟灑,活得有尊嚴?!鼻夭嬷赋觯骸霸诂F(xiàn)實社會中,常有社會地位很高、經濟情況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經濟條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他們的差別在于心態(tài),在于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秦伯益強調:“分外之物不需要。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學校墻報上有一則佛教故事。兩小僧與眾僧友一起坐地修煉,忽兒來了一桃販,乙僧與他僧起立觀看,甲僧端坐不動。俄頃又來一棗販,乙僧等又起立觀看,如是者三。最后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無成。乙問甲:‘在外界誘惑面前你為什么能坐得住?’甲答:‘我們本來都沒有想在修煉時吃桃或棗等什物,它們來了,我并沒有覺得需要它們。我和你的差別只在于我在這些分外東西面前能夠說我不需要?!鼻夭鎻娬{:“好一個‘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于不論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我就想要。學會說‘我不需要’,就可以擺脫很多煩惱。尤其是老年人,還是應該提倡不慕榮利,不相攀比,發(fā)揮個性,‘自己過得好,就是好’?!鼻夭嬲J為:“功利思想不該有。‘幾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干到老’,還要‘老當益壯’。這些口號,原來的精神雖然是積極的,在革命和建設的某些時刻也是需要的,但不科學、不實際,于老人無益。世界在變,自己也在變,怎么能‘幾十年如一日’呢?老了自然要衰,怎么還能‘壯’,而且‘當益壯’呢?”秦伯益指出:“年富力強的被閑置,花甲古稀之年揚鞭奮蹄,這決不是好形勢。1998年《東方之子》采訪我,我說了一段話:‘新老交替是正常現(xiàn)象。只有蜀中無大將時,才不得不再請老將廖化作先鋒。佘太君百歲掛帥,那是一個悲劇,不應該這樣的。國家命運不能總依靠在一兩個老人身上。’節(jié)目播出以后,社會反應還是認同的。過去很多革命口號其實是很功利的,應該科學地審視。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縛,苦了自己,煩了他人。”秦伯益還認為:“過于自苦不必要。我們這一代人在長期的革命歷練中養(yǎng)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這種精神很可貴。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過于自苦?!薄拔覀兛傉f:‘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外國人則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息’。中國傳統(tǒng)觀念是省吃儉用,為兒為女,外國人的觀念則認為賺錢是為了花錢,兒女18歲以后自立,各過各的日子,平安無事??磥砦覀冇行┯^念是應該有所調整。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太為他們擔心。”秦伯益表示:“我現(xiàn)在收入的大部分用在旅游和買書上。有些節(jié)余,也量力做些社會公益事情。我給孩子們留下了江南古鎮(zhèn)上常見的一副對聯(lián):‘世上數百年老家,全在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p>
秦伯益特別強調:“人走茶涼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戀過去‘過五關,斬六將’時的輝煌,嘆惜當下空懷壯志,力不從心。我看大可不必?!薄笆裁茨挲g干什么事,當干時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義無反顧;不當干時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飄然而去。不要當干時懶散拖沓,不當干時又百般留戀。有些老年人常沉湎于過去前呼后擁、迎來送往的熱鬧場景,嘆惜現(xiàn)在門庭冷落、寂寞空靈,‘人一走,茶就涼’,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真有說不完的苦惱。我看也大可不必?!薄叭俗吡?,茶自然會涼,不僅會涼,而且茶水還應倒掉,因為茶杯還有他用。能根據情況變化,作出合乎自身特點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齡期的生活質量,這才是生活中的強者?!?/p>
【注釋】
[1]節(jié)選自蕭振禹,《養(yǎng)老,你指望誰》,改革出版社,1998年。
[2]節(jié)選自秦伯益,“老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tài)”,《健康時報》,2011年12月15日(記者劉永曉整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