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氣候各有特點,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種由溫而熱,而涼,而寒的消長遞變過程時刻影響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長發(fā)育,人類亦不例外。正如《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碧斓兀粗刚麄€自然界,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類生命起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陽和地球,也就是說,人類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所謂“四時之法成”,是說人類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guī)律才能發(fā)育成長,春夏秋冬四時自然氣候的變化與人的生命活動是對立著的兩方,人體必須適應四時氣候變化來維持生命活力,否則,人體生理節(jié)律就會受到干擾,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就會降低,即使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會導致內臟功能失調而發(fā)生病變。這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意思是說許多疾病的發(fā)生,都和自然界的六淫之氣有關。所謂六淫之氣,是指四時六氣的太過或不及,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氣候變化的正?,F(xiàn)象,對一切生物是有利的,也是必需的。倘若風寒暑濕燥火太過或不及,就會影響人體,使人易得病,也會影響人的容貌。古人將這種太過與不及的風寒暑濕燥火即稱為“六淫”。所謂六氣,即流動的空氣為“風”,氣溫降低為“寒”,氣溫增高為“熱”或“暑”,濕度增加為“濕”,濕度降低為“燥”,暑與熱的進一步發(fā)展為“火”。并把六氣分別與季節(jié)相配,有不同的氣候。如春主風,夏主暑熱,長夏主濕,秋主燥,冬主寒。
由于人的面部終年暴露于外,飽經風霜,受盡寒暑,故每當六淫侵襲人體時,面部會最早受損,不但可出現(xiàn)皮膚老化,失去應有的光澤,而且可以產生多種皮膚病。如好發(fā)于春天的白癜風、面游風、肺風粉刺等,皆因春季多風,風邪侵襲面部皮膚,使面部肌膚營衛(wèi)失調,營血和衛(wèi)氣不能營養(yǎng)皮膚所致。夏季,暑熱為主氣,暑邪傷人,汗出太多,可使皮膚驟然脫水而干癟或出現(xiàn)汗斑、痱子、日曬瘡等。夏秋之交,濕邪當令,濕熱邪氣熏蒸面部,可致面色倦怠,易出現(xiàn)面部脂溢性皮炎、濕疹、帶狀皰疹、扁平苔蘚、紅斑狼瘡等嚴重皮膚病。秋天,燥氣當令,空氣中缺乏水分之濕潤,燥邪傷人易出現(xiàn)皮膚干澀,甚則皸裂。冬季,寒邪當令,寒邪侵襲面部,可使面部顏色呈現(xiàn)蒼白或青紫或發(fā)紺,甚至發(fā)生凍瘡或寒冷性多形紅斑;此外,中醫(yī)認為,寒性凝滯,可使面部血管發(fā)生攣縮,影響面部供血,進而影響美容。
由上可知,四時氣候的變化的確與美容有關,嚴重者甚至引起各種各樣的皮膚病。因此,人們應重視“四時美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