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三 酸奶的制作
一、背景知識
酸奶(Yogurt)是以牛奶為主要原料,利用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微生物,通過乳酸發(fā)酵作用而得到的一種發(fā)酵型乳制品,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酸奶的營養(yǎng)和保健價值頗高,有利于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有效利用,增加腸道有益菌的數(shù)量,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含量,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具有抗癌活性。酸奶還可以為乳糖不耐癥人群提供消費牛奶的機會。
酸奶主要分為普通型酸奶、功能型酸奶和風味型酸奶。普通型酸奶在發(fā)酵過程中除加入糖外,不再添加任何成分,以保持酸奶的清香味。風味酸奶分為凝固型和攪拌型兩種,凝固型風味酸奶是在原料奶中預先添加風味物質,如花生乳、綠豆?jié){、松仁、玉米乳等,經巴氏殺菌后發(fā)酵而成。攪拌型風味酸奶是在乳酸菌發(fā)酵原料奶凝固之后,再加入風味物質,如蜂蜜、果醬、果肉、果菜、胡蘿卜汁、枸杞子、香料等調制而成。如果添加的天然風味物質具有保健功能,此類酸奶也可稱為保健型酸奶或功能型酸奶。
二、實驗目的
1.掌握酸奶的制作原理。
2.學會酸奶的制作方法。
三、實驗原理
酸奶具有清新爽口的味覺,倍受廣大消費者歡迎。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的菌體及代謝產物,對腸道內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掣肘作用,對人體的腸道、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酸奶是以牛乳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的乳酸菌,經發(fā)酵后而制成的一種乳制品。當乳酸菌在牛乳中生長、繁殖和產酸至一定程度時,pH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電點附近發(fā)生凝集而呈凝乳狀,這種凝乳狀酸奶被稱為凝固型酸奶。
四、實驗材料
鮮牛奶、奶粉、蔗糖、菌種(或市售酸奶)、天平、燒杯、玻璃棒、牛奶瓶、恒溫水浴鍋、恒溫培養(yǎng)箱、冰箱、不銹鋼鍋。
五、實驗方法與步驟
(一)凝固型酸奶制作
在原料乳中添加生產發(fā)酵劑后立即進行包裝,并在包裝容器中發(fā)酵而成,成品呈凝乳狀。
1.工藝流程
2.操作步驟
(1)牛奶瓶消毒
將牛奶瓶在不銹鋼鍋里用沸水煮15min。
(2)牛乳的凈化
利用特別設計的離心機,除去牛乳中的白血球和其他肉眼可見的異物。
(3)脂肪含量標準化
鮮奶中脂肪含量比較高,為了避免酸奶中有脂肪析出,需要對鮮奶的脂肪含量進行調整,使其達到所要求的標準??梢栽谥竞扛叩呐H橹屑尤胍欢康拿撝?,或通過分離機從牛乳中分離出稀奶油,然后在得到的脫脂乳中再摻入一定量稀奶油,使調制乳的脂肪含量達到要求。
(4)配料
①奶粉的添加
經脂肪含量標準化處理的調制乳(或按1∶7的比例加水把奶粉配制成復原牛奶),為了使非脂干物質含量達到要求,一般往調制乳中添加脫脂奶粉,經如此處理的酸奶有一定的硬度,脫脂奶粉的添加量一般為1%~3%。
②蔗糖的添加
為了緩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的口味,一般在調制乳中加入4%~8%的蔗糖。如果蔗糖量加入過多,會因調制乳滲透壓的增加而阻礙乳酸菌生長。一般是先將原料乳加熱到60℃左右,然后加入蔗糖,待糖溶解后,過濾除雜,經過濾的奶液再進行均質處理。
(5)均質
用于制作酸奶的原料乳一般都要進行均質處理。經過均質處理,乳脂肪被充分分散,酸奶不會發(fā)生脂肪上浮現(xiàn)象,酸奶的硬度和黏度都有所提高,而且酸奶口感細膩,更易被消化吸收。將加熱和均質兩種方法適當結合起來處理的效果會更好。一般是先將原料乳調至60℃左右,然后在均質機中,于8~10MPa壓力下對原料乳進行均質處理。
(6)滅菌
均質后原料乳需進行滅菌,方法大致有兩種:將乳加熱至90℃,保溫5min,或置于80℃恒溫水浴鍋中滅菌15min;也可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法(在135℃下保溫2~3s)。
滅菌目的有以下幾點:
①殺滅原料乳中的微生物,特別是致病菌。
②形成乳酸菌生長促進物質,破壞乳中存在的阻礙乳酸菌生長的物質。
③除去原料乳中的氧及由于乳清蛋白的變性而增加的巰基(-SH),從而使氧化還原電位下降,助長乳酸菌的生長。
④使乳清蛋白變性膨潤,從而改善酸奶的硬度和黏度,并阻止水分從變性酷蛋白凝聚成的網狀結構中分離出來。
⑤滅菌后,使乳中原本存在的酶失活,使發(fā)酵過程成為單一乳酸菌的作用過程,易于控制生產。
經滅菌處理后的原料乳迅速冷卻到43~45℃待接種。
(7)接種
向滅過菌的43~45℃的原料乳中加入發(fā)酵劑,接種量為2%~3%,通常是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的混合菌,兩種菌的比例為1∶1或2∶1。球菌的接種量稍多些,可彌補由于桿菌生長產酸而阻礙球菌生長所造成的球菌數(shù)量不足的缺點。經實驗證明,當接種量超過3%時,發(fā)酵所需時間并不因種量加大而縮短,而酸奶的風味由于發(fā)酵前期酸度上升太快反而變差。所以,任意加大接種量是無益的,反之,若接種量過小,發(fā)酵所需時間延長,酸奶的酸味會顯得不夠。
(8)分裝
酸奶受到振動,凝乳狀態(tài)易被破壞,因此,不能在發(fā)酵罐中先發(fā)酵然后再進行分裝。分裝必須是將含有乳酸菌的牛乳培養(yǎng)基先分裝到銷售用的玻璃瓶或塑料小容器中,加蓋后送入恒溫室培養(yǎng),在容器中發(fā)酵制成酸奶。為了避免雜菌的侵入,分裝操作應在無菌室中進行。牛乳分裝后,容器上部留出的空隙要盡可能小,這樣容器中的內容物晃動幅度小,酸奶的形態(tài)易保持完整。另外,減少空氣也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長。整個分裝操作的時間要短,使乳液溫度下降少,這樣乳液溫度與所設定的發(fā)酵溫度接近,整個發(fā)酵時間就不會被延長。
(9)發(fā)酵
將裝有含乳酸菌的牛乳的容器置于恒溫箱中進行發(fā)酵,恒溫箱的溫度保持在40~43℃,時間為3~4h;或30℃培養(yǎng)18~20h。
發(fā)酵終點的確定有兩種方法:①發(fā)酵奶的酸度已達到65~70oT[用0.1mo L/L NaOH標準溶液滴定10mL樣品,每消耗掉1mLNaOH溶液稱為1滴定酸度(oT)],或pH=4~5;②發(fā)酵奶的流動性變差,基本凝固。
(10)冷卻
發(fā)酵結束,在將酸奶移放進冷藏室進行貯存和后熟處理之前,應將酸奶從發(fā)酵室中取出,用冷風迅速將其冷卻至10℃以下,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止生長,防止酸奶酸度過高而影響口感。
(11)后熟
酸奶在形成凝塊后應在4~7℃下保持24h以上,以獲得酸奶特有風味和較好口感。
(12)冷藏
經冷卻處理的酸奶貯藏在2~5℃,最好是-1~0℃的冷藏室保存。
低溫保存有以下優(yōu)點:①保存期間酸奶的酸度上升極少。②牛乳凝固時會產生收縮力,導致乳清析出,在低溫時這種收縮力比較弱,所以乳清不易從酸奶中分離出來。③低溫下酸奶逐漸形成白玉般的組織狀態(tài),結構非常細膩。④低溫保存過程中,香味物質逐漸形成,使酸奶具有較濃香味。
(13)品味
酸奶應有凝塊,質地細膩、酸甜適中、清新爽口,若有不良異味,則很可能是酸奶污染了雜菌。
(二)攪拌型酸奶的制作
在發(fā)酵罐中接種生產發(fā)酵劑,凝固后,再經攪拌入杯盛入其他容器中,產品凝乳粒子直徑保持在0.01~0.04mm大小。呈半流動狀態(tài)的粥糊狀,易使用吸管吸食。
1.工藝流程
2.操作步驟(略)
(三)飲料型酸奶
將凝固型酸奶均質處理后,使凝乳充分分散,凝乳粒子直徑在0.01mm以下的酸奶,這種酸奶的特點是與牛乳相似,呈液體狀。
1.工藝流程
2.操作步驟
(1)凝固型酸奶的制備(略)
(2)混合
為了防止飲料型酸奶產生分層現(xiàn)象,一般在凝固型酸奶中加入穩(wěn)定劑,然后再用均質機破乳,由于增加了穩(wěn)定劑,即使在冷藏期間也不會發(fā)生酸奶分層現(xiàn)象。
根據(jù)來源可將穩(wěn)定劑分成兩類:
①人工合成穩(wěn)定劑,如海藻酸丙二醇酶(PGA)等。
②天然穩(wěn)定劑,如明膠、瓊脂、海藻酸鈉和果膠等。
穩(wěn)定劑的種類、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對于制備凝固塑酸到十分重要。目前在酸奶中使用較多的是低甲氧基果膠(LM果膠)。一般加入量為0.3%,使用時,先將LM果膠用水溶解,經滅菌后冷卻到接近酸奶的溫度(15~20℃),然后加入酸奶中攪勻。
(3)均質
在10MPa壓力下,將上述酸奶進行均質處理。
(4)分裝
均質后的酸奶液,灌裝到銷售用的小容器中,迅速冷卻至10℃以下。
(5)冷藏
飲料型酸奶會有活乳酸菌,因此應置于0~5℃冷藏。
(四)果汁酸奶
果汁酸奶是在凝固型酸奶中添加果汁和穩(wěn)定劑后,再經均質處理制成的。
1.工藝流程
2.操作步驟
(1)低酸味凝固型酸奶的制備
果汁(露)的添加會增加酸奶的酸味,因此在接種時,將嗜熱鏈球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的比例改變成10∶1,目的是減少保加利亞乳桿菌產生的乳酸,這樣可避免酸味過強。制備低酸味凝固型酸奶的其他操作步驟,與一般凝固型酸奶的制法相同。
(2)混合
將酸奶和滅菌后冷卻至15~20℃的果汁(露)按4∶1混合,同時加入適量滅過菌的穩(wěn)定劑水溶液,攪拌均勻。
(3)均質
在10MPa壓力下,將上述酸奶進行均質處理。
(4)分裝
將經均質處理過的果汁酸奶乳液灌裝到銷售用的小容器中,迅速冷卻至10℃以下。
(5)冷藏
冷卻后的酸奶,置于0~5℃的冷藏室中冷藏。
(五)殺菌型酸奶
由牛乳制成酸奶后,用加熱方法將酸奶中所有微生物殺滅的一種酸奶,此種酸奶特點是:不存在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保存期中酸奶酸度不會改變,且保存期延長,但凝乳經加熱后,十分容易析出乳清,需在發(fā)酵前加穩(wěn)定劑,滅菌后酸奶的營養(yǎng)價值也有所降低。
1.工藝流程
2.操作步驟
殺菌型酸奶除多了一步殺菌工序外,其他操作步驟與凝固型酸奶基本相同。
殺菌:微生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對溫度十分敏感,當pH為4.0~4.5時,65℃加熱5min就能夠把酸奶中的微生物殺死,制作殺菌型酸奶常使用這種方法。其他步驟(略)。
(六)冷凍酸奶
在酸奶中添加糖和香料,按照冰淇淋生產工藝加工成保健飲料。按冷凍酸奶是否含有活菌,可將其劃分為活菌型冷凍酸奶和殺菌型冷凍酸奶兩種類型?;罹屠鋬鏊崮淘?25℃貯藏1年,活乳酸菌殘存50%~80%;殺菌型冷凍酸奶是將酸奶中的活乳酸菌殺死,因此成品性能穩(wěn)定。
1.工藝流程
2.操作步驟
牛乳的凈化、脂肪含量標準化和配料的操作方法與制作凝固型酸奶相同。
將原料加熱至75℃,然后用均質機進行二段均質(均質壓力為13.538MPa、3.434MPa)。
均質后的乳加熱到85℃,保溫10min,接著將該滅菌奶冷卻到44℃。
接種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的混合菌液(1∶1),接種量為2%~3%。
在43℃左右發(fā)酵6~7h,終止時酸奶的pH值為4.7~5.0。
在上述酸奶中添加經殺菌冷卻的糖液和香料,充分混合后在143MPa壓力60℃下均質,接著,將均質奶冷卻到45℃,成熟數(shù)小時后分裝。最后送入-35℃冷庫,快速冷凍硬化,得到凝固型冷凍酸奶。也可以將成熟后的酸奶不經過冷凍硬化,在分裝后直接冷藏保存制成攪拌型冷凍酸奶。
五、實驗注意事項
選擇優(yōu)質、新鮮的牛奶和酸奶(作為菌種)。
嚴格無菌操作,盡量避免雜菌污染。
酸奶制好后,應在0~5℃下保藏,保質期為5d。
附:原料奶質量要求
來源于健康牛所產的乳,色澤呈乳白色或微黃色,氣味芳香、無異味。初乳、末乳、細菌污染乳均不得使用。
乳牛注射抗生素后所產出乳,4d內不得使用。生產前應做小樣試驗。
總乳固體不低于11.5%,非脂乳固體大于8.5%。
原料中不得含堿及菌劑等雜質。
奶溫不高于10℃,70度酒精試驗無絮狀物沉淀。
附:酸牛奶衛(wèi)生標準
1.感官指標
呈乳白色或(和)稍帶淡黃色,具有清香純凈的乳酸味,凝塊稠密結實均勻,無氣泡,允許少量乳清析出。
2.理化指標
3.細菌指標
六、思考題
綜合評價自制酸奶的品質,說說你的制作體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