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們質疑就是求智之道;在自己心里思索道理,就是啟發(fā)智慧之本。
—華萊士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做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為什么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p>
“那它為什么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p>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但不知為什么,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后,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來的“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后,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么是藍的,發(fā)現(xiàn)瑞利的解釋實驗證據(jù)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凈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xiàn)象的充分數(shù)據(jù),證明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制,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xiàn)藍色的機制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統(tǒng)稱為“拉曼效應”,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
1930年,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臺,成為印度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挖掘潛能
在每個人身上,與生俱來打破舊的生活格局而迎來新的生活格局的巨大潛能,可是它被現(xiàn)時平庸的作為掩蓋著,只有保持一顆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無所畏懼,勇于探索和實踐,你的潛能才能發(fā)揮出來。完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自己追求的人生,才能領略到人生最大的喜悅和歡愉,而所有懦夫都不可能領略到。
你的才華、你的能力,只有通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通過克服一道道難關才能鍛煉和展現(xiàn)出來。而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的人、沒有危機感的人、不愿參與競爭和拼搏的人,則首先由于其思想意識和懶散而平庸一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