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飯菜同食——1~3歲孩子的咀嚼處方
“飯菜同吃”一方面能訓練孩子如何切斷食物,還可以自然而然地避免孩子集中地只吃一種食物,對不同食物進行咀嚼,是一種非常值得推薦的飲食方式。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比較溺愛孩子,往往只注重營養(yǎng)的均衡,生怕孩子嚼不動、吞咽不下,兩三歲了還給孩子吃流質和半流質的東西,于是孩子變得吃不下粗糧,或者根本就不咀嚼直接吞,經常出現(xiàn)吃玉米后拉出來的還是玉米粒的情況,這恰恰導致了營養(yǎng)的失衡。
那有沒有給孩子進行飲食訓練的最佳方法呢?回顧養(yǎng)育兒子走過的坎坷歷程,我總結出一條獨到的心得,就是“飯菜同吃”。
和所有媽媽一樣,面臨小孩子的飲食問題我也是慌張無措的。兒子1歲后,我發(fā)現(xiàn)他吃什么東西都很慢,好像飯菜一點都不香。由于自己本身就是兒科大夫,很多熱心的同事給了我一些建議,比如將飯菜換個花樣,加一點開胃的調料,給孩子換一些好看的餐具等等,我一樣一樣都試過,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都是三分鐘熱度,過幾天依然食欲不佳。想著兒子日益消瘦的小臉蛋,我晚上睡覺都睡不著。
后來,去醫(yī)學院取試驗報告的路上,我遇見了一位專門從事牙科的教授,一聽兒子的情況他便笑了起來,對此我很納悶,于是教授很耐心地向我解釋,“孩子吃飯不香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牙齒不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咀嚼食物,是時候該給孩子磨磨牙了……”
磨牙?我開始使用最笨拙的辦法教孩子咀嚼。先是在餐桌上擺放3種餐具:碗、筷子、湯匙。吃飯的時候讓兒子吃一些菜,用中間牙齒反復咀嚼,接著吃一口飯,用兩邊的大牙咀嚼,然后喝點兒湯,嚼碎后咽下,然后再吃第二口飯。
也許你會問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這也是讓我想了很久的地方?!帮埐送浴币环矫婺苡柧毢⒆尤绾吻袛嗍澄?,還可以自然而然地避免孩子集中地只吃一種特定的食物,對不同食物進行咀嚼。而且用餐時喝湯的做法,也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將咀嚼后的食物送到胃中,吃起來更愉快,更香甜了。
對于我這種怪異的規(guī)矩,孩子的爸爸剛開始總是提出抗議:“就算是‘飯菜同食’,吃進肚子后攝取的熱量,營養(yǎng)成分不還是一樣的嗎?怎么會出問題呢?多麻煩!”實際上,包括成人,大多數孩子都有一種傾向,那就是吃飯時總是先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也就是說,許多孩子先吃油炸食品、漢堡之類油膩的食物,而蔬菜、米飯卻在最后吃不完剩下了,這就極易變成高熱量、高脂肪的歐美式飲食。而飯菜同吃恰恰分散了孩子對食物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如何咀嚼食物上,相對來說反而使孩子的飲食更富營養(yǎng)了。
所以說盡管一頓飯大約要花上半個小時左右,但兒子每次都是高高興興地吃完碗里的量,不斷發(fā)出“真好吃”的感嘆。當然,小家伙也經常搞得餐桌上臟兮兮,亂糟糟的,但我從來也不責備他,因為這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比什么IQ開發(fā)、EQ開發(fā)要有用得多,起碼到老了還不會埋怨我為什么牙齒都掉光了,不是嗎?
現(xiàn)在我兒子逐漸長大了,他把這種小時候養(yǎng)成的好習慣帶到了生活中,吃什么都不費勁,一咬一個香,周圍的同齡人都羨慕他有這么好的一口牙,讓我倍感驕傲!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不會吃,不愿意吃,而是你不給他們機會。媽媽們也許應該多反省一下,是不是只注重孩子的飯量、營養(yǎng)必需量,而忽視對孩子咀嚼能力的鍛煉呢?是不是經常做咖喱炒飯、蛋炒飯、蓋澆飯等將飯菜混在一起的美味而剝奪孩子飯菜同食的機會呢?
最有效的飲食訓練方式往往很簡單,正如我所說的一口菜、一口飯、一口湯,只要你幫助孩子掌握好正確的咀嚼方式,并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他烹飪不同的咀嚼食物,這樣的方法無疑最有效!
育兒錄
Q 1歲后,孩子怎么還不如吃斷乳食品時吃得多呢?
A飲食上相對于量而言,要更重視質。雖然孩子食欲減弱,其營養(yǎng)攝取卻絲毫不可減少,特別要重視飯菜的營養(yǎng)均衡。食物應以含糖物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為中心,同時注意補充鈣質和鐵。因此要求食物種類盡可能豐富一些。多種多樣的食物,可以讓孩子體驗不同的口味,同時還可讓孩子練習咀嚼各種口感不同的食物等等,益處頗多。孩子吃不下時千萬不要強制他吃。
并且,說起飯量波動變化,盡管一頓飯并沒有取得營養(yǎng)的平衡,但若是一日有三餐整體的營養(yǎng)能夠平衡的話,也無妨。重要的是,父母千萬別對孩子說“再吃一點兒”、“別把這剩下”等諸如此類的話,若吃飯時孩子的心情不愉快,自然也不會有很好的食欲。
Q孩子滿周歲了,現(xiàn)在只喜歡吃糊狀食物,稍有點硬度的他就不肯吃了,這樣可以嗎?
A孩子剛斷奶時應該喂些有營養(yǎng)的糊狀食物,但現(xiàn)在孩子已經滿周歲了還只吃糊狀物就有點不科學了。3歲前是孩子鍛煉咀嚼能力的最佳時期,應該根據生長發(fā)育狀況逐漸添加硬一點的食物,其實硬一點的食物比軟食更有利于孩子牙齒的發(fā)育和生長。咀嚼能力也是在這個階段鍛煉出來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