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無毒,是當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邊均有一個小型爪狀痕跡,這是其退化后肢的殘余痕跡。這種后肢雖然已經(jīng)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蟒蛇的體色為黑色,并伴有云狀斑紋,其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cè)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F(xiàn)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蟒蛇是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其長度一般在6米左右,最大體重可達55千克左右。
蟒蛇的主要特征是體形粗大且長,其次身上具有腰帶和后肢的痕跡。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顯角質(zhì)距。另外,蟒蛇具有2個較發(fā)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只有1個發(fā)達肺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云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后部的斑塊很不規(guī)則。蟒蛇的頭小且呈黑色,眼下有一黑斑,喉下呈黃白色,其腹鱗無明顯分化。雖然蟒蛇的尾巴短而粗,但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蟒蛇因其具有很強的纏繞性,所以常攀纏在樹桿上,它也擅長游泳。蟒蛇喜熱怕冷,最適宜生活溫度為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處于麻木狀態(tài),如氣溫繼續(xù)下降到5℃~6℃時便會死亡;同樣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蟒蛇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日出后開始活動。夏季由于高溫時常躲陰涼處,于夜間活動捕食。蟒蛇的攻擊性很強,它獵取食物的方式就是用身體將獵物緊緊纏住,直至把獵物縊死,然后從獵物的頭部將其吞入。
蟒蛇喜在溫熱地方生活,常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一些潮濕的森林中,屬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蟒蛇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準確,有時也進入村莊農(nóng)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當雌蟒產(chǎn)卵后,有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雌蟒在孵化時,任何東西最好都不要靠近它,因為性兇的雌蟒此時極容易傷人。
蟒蛇常以小麂、兔、松鼠等為食,其胃口極大,可以一次吞食超過自身體重的動物。比如廣西梧州外貿(mào)倉1960年收購一條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家豬。蟒蛇不但胃口大,而且消化能力也極強,除獵物的獸毛外,其他皆可消化,但飽食后也可達數(shù)月不吃食物。
蟒蛇繁殖期短,卵生,其繁殖期為每年的4月—6月,此時開始產(chǎn)卵,每次可產(chǎn)8~30枚,多者也可達100枚。卵呈長橢圓形,每枚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克,其卵為白色,孵化期60天左右。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蟒蛇的繁殖高峰期。雌蟒在產(chǎn)卵后,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這時雌蟒不吃食物,由于體內(nèi)發(fā)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攝氏度,從而有利于卵的孵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