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動物的生活狀態(tài)
當鳥類或哺乳動物還未見蹤影時,數(shù)百萬年來,爬行動物已算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了。但大多數(shù)古代的爬行動物和現(xiàn)在的很不同——有些很大的(像載域龍的股骨有6英尺長);有許多住在海里;有些能飛騰(翼手龍由雀那樣小到信天翁那樣大);有些還是兩足動物。這些古代有鱗的動物滅跡以后,多數(shù)沒有留下直接的后裔,其他變?yōu)轺{魚、蜥蜴、蛇、龜和其他的爬行動物。最古老的一種叫做“新西蘭島蜥蜴”即楔齒蜥(Sphenodon),是已滅亡的種族的唯一留存者,所以有時也被稱為“活化石”。更重要的事實是,在各種滅亡的爬行動物里,演化出飛禽和走獸來。關(guān)于這些我們所講的已經(jīng)夠多,現(xiàn)在只能略舉幾個爬行動物生活的例子。
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都是變溫的動物,體溫和它們環(huán)境的溫度相似。它們比鳥類和哺乳動物,更受環(huán)境的限制,并且舉止也沒有那么自由。再者,按身體大小比例,它們的腦部較小,智力也發(fā)育得不及鳥類和哺乳動物。所以我們也不要期待它們會和高等脊椎動物有同樣有趣的行為。
爬行動物的感覺并沒有什么奇特的。蛇依賴觸覺為生,就靠它的閃動的叉形的舌,伸出伸進,頻率很快。無論試驗何物,都用它的伸縮不息的舌尖。爬行動物的視覺往往是很敏銳的,看一看變色龍在審度遠近時是如何的準確,非常有趣。有時隔7寸遠,它就能吐出它的很長的舌尖來擊小蟲。舌端脹得像粗棍子頭,并且很黏。
許多爬行動物有敏銳的聽覺,例如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鱷。雌鱷把那像鵝卵般的卵深埋在熱沙里,一巢有20~30個。有時它們距地面2英尺。它們在這里孵化,形式上的確不便利,但在12個星期以后,當鱷將要出殼時,發(fā)出如呃逆般的聲音。常在上面臥著的母親就知出殼的時候招呼到了。于是它掘開泥土,以免剛孵出的小鱷活埋在內(nèi)。某博物學(xué)家曾經(jīng)嘗試筑籬把巢圍起來??墒且徊糠肿罱K還是被雌鱷毀壞。他再造一個較堅固的籬笆;它卻在下面掘出一溝。它自己雖然沒有進去,卻設(shè)法救出了它的孩子,并帶它們到水里去。這個博物學(xué)家又放幾個鱷卵在它房里的箱子里,再用2尺厚的沙把它們蓋上。當它走過或拍箱子的時候,小鱷在里面就會“咝咝”地作聲?;蛟S它們聽得出它們的母親的動作,雖然它們不知道那些動作代表什么意義。小鱷上顎端上有一個“卵齒”,這就是用來鉆破卵殼的。到兩星期大的時候,這個牙齒就自然脫落。還有一件奇事就是新孵出的小鱷比卵殼的尺寸大得多。這還的確是個疑問。卵只不過3英寸多一點長,但卻能產(chǎn)出11英寸長的小鱷來。當然它在卵里面是盤曲的。但即便這樣,又怎樣能容納得下呢?
小鱷本能地就能作聲,這是我們前面已經(jīng)知道了的。換句話說就是在先天生成的能力中,它就能發(fā)出這信號。它并不用練習(xí)或?qū)W習(xí),也不需明白它所做的是什么。爬行動物當中有很多本能的舉止。我們拿美洲的軟殼龜作例子,它的學(xué)名是“Aspidonectes”。它是一個游泳健將,能在淡水藻里捕食蝲蛄和昆蟲的幼蟲。它在陸地上也很能習(xí)慣爬行的生活,人幾乎跑不過它。它喜歡在浮木上曬太陽,并且常向水臥著。所以即便遇到危險,也從來不會出事。在初冬時,它常自己在軟泥內(nèi)來往擺動往下沉,一直到霜線以下為止。在那里它會靜臥數(shù)月。
雌者選擇地方產(chǎn)卵的時候,非常仔細。它在地上掘開一個洞,產(chǎn)些卵在洞內(nèi),上面用濕土遮上,在上一層再產(chǎn)一些卵,然后用土蓋上,踏實。若在產(chǎn)卵時被擾,它沒有走開以前一定設(shè)法掩埋嚴密。這種龜個個都照這樣做法。這是循例的本能行為。
但是當爬行動物學(xué)習(xí)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時,情形便不同了。約克斯教授(Prof.Yorkes)研究過細斑龜(Small speckled turtlet),并得出了有趣的結(jié)論。蜷伏在黑暗秘密角落里是這種動物的一種本能。像它的許多近親一樣,它總要找到這樣的地方才罷休。約克斯教授所用的方法很巧妙。它住在黑暗潮濕的濕草堆里,他在巢外路上設(shè)計迷宮,使它必須經(jīng)過,才能到家。迷宮的箱子,大約一碼長,用板隔成四部,并且有適宜的門,互通往來。龜回家時,進入迷宮,很快就迷惑。它來來往往30分鐘,不得要領(lǐng)。最后碰巧,居然走通了。兩個小時后,讓它重復(fù)試驗一次。在第三次試驗中,龜用了15分鐘就到達巢穴。它在迷宮中已經(jīng)減少了徘徊。
每兩個小時為它進行一次試驗,在第三次,龜只要5分鐘;在第四次,只要3.5分鐘;從第四次一直下去所走的路就不像以前那么不規(guī)則;第十次試驗只要3分5秒,并且只在轉(zhuǎn)彎時有兩個錯點;第二十次,只要45秒鐘;第三十次,40秒鐘;第五十次,35秒鐘。在第三十和第五十兩次試驗當中,走的路線很直接。龜已經(jīng)學(xué)會了它的功課。
我們不必說龜有很高智力。但是它的確能從經(jīng)驗上得益;或許它學(xué)會快快地走出迷宮,也像我們學(xué)會巧妙游、加棒球籌一樣。它漸漸地不再做無益的動作了。
新孵出的鱷會咬你的手指,但這并不是智慧行為,只是一種稱為“反射”(Reflex)的本能行為。例如,我們看見石頭打過來的時候,也會把眼睛閉住。新孵出的龜能在黑暗中走到水里去,你要是把它的頭揪向別的方向,它能自己更正。但是這不是智慧,這是生來的本能,像飛蛾被燭焰吸引一樣。由無路可認的海中,吃魚的龜年年尋路到同一個沙島上去。我們不明白這樣的“回家”行為,但是敢說這的確不是出于智慧。“回家”行為多少帶點記憶力,我們曾見蛇離開人6周后還能記得人。
有種大的美洲蜥蜴,稱為鬣蜥(Iguana),平常很溫和,但為了保護雌蜥,也會發(fā)怒。這在人類里,就得稱為有膽量。爬行動物心里也許真有很多的感情潛伏在著,不是我們所能想象得到的。至于智慧也許也是這樣,現(xiàn)在讓我們從蛇這里來考察這個問題。
許多人相信蛇是有智慧的,但事實上這并沒有很牢固的證據(jù)。這些奇怪的沒有四肢的爬行動物,在行動、捕食、攻打、逃避等事上毫無疑問是很有能力的,但是它們究竟有無智慧尚待研究。它們所做的只是天生遺傳的能力而已,只是對付簡單的日常問題的本能。它們并無顯示創(chuàng)造力或可行性的確證,它們的智慧似乎是很低的,我們一定要記得——當一種動物的稟賦使它足夠在每日生活中,戰(zhàn)勝大多數(shù)的困難,它就不大會顯現(xiàn)出其悟性了。動物很少有表現(xiàn)出比天生本能具有更多智慧的。
就算蛇的心理能表白出來,人也不能說它聰明。試舉萊亞德(Layard)所講述過的一個錫蘭眼鏡蛇的故事來說明。這蛇曾探頭進一個洞中吞了一只蟾蜍。但是洞口太狹窄,吞食后,頭部漲大,不能縮回。所以不得不吐出想脫逃的蟾蜍?!吧弋斎皇巧岵坏玫摹K侔洋蛤芎?,仍竭力試圖脫身,并又把它放棄。此次卻得著一個教訓(xùn)。它只咬了蟾蜍的腿拉出來,遂勝利地把它吞食。”用“勝利”二字好像有點“將畜比人”,但是一般都覺得眼鏡蛇的心當時有點激動。如果可以照樣重試一次,當然可以更滿意些。因為我們急于要看眼鏡蛇再吃第二只蟾蜍時,能否一“下手”就咬住一條腿。因為若是它這樣做了,就證明它也能憑智慧來學(xué)習(xí)。首次能成功,也許很多時候是靠運氣的。
關(guān)于感覺,我們已經(jīng)講過那條當觸角用的伸縮不定的舌,蛇的眼睛發(fā)育很好,只是缺少一種普通的肌肉——縮肌。當這種動物在阻礙物當中爬行時,眼睛之所以不大會有危險,是靠前面蓋有整片的透光的膜。蛇沒有耳鼓,所以我們敢說聽覺在它們的生活中是無關(guān)緊要的。
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蛇聰敏呢?我們必須從普通人對于蛇的敬畏中去找原因。普通人之所以怕蛇,當然是因為它運動的奇妙,無從捉摸,并且它常能咬死人。無論如何,從最開始的時候,人類早把蛇當做地上魅力的大象征。原始人是相信一種象征的動物含有所象征的力的品性或才能的。
所以相沿下來,人們就認為蛇比陸地上任何動物都更要狡獪些。我們看起來只是很普通的心靈,卻被許多人認為有特別的智慧了——這也太寬容、太夸大了。
許多人相信蛇能做很多事;這些都是不可能的。雖有人說親眼看見蛇把它的尾巴放在嘴里,使全身形成箍狀或輪狀,實在是無稽之談,這是做不到的。
據(jù)說一條蛇能吞掉另一條蛇,而同時別的蛇也正在吞它。曾有人記錄下來說,兩條蛇同時吞一個動物時,會各吞一半,到中間相遇。但是一條蛇也不能囫圇吞下它。
所聽見的關(guān)于蛇的故事:我們一再聽人說,母蛇為救小蛇脫險,就暫時把它們吞在肚里。但是這種記載從沒有證實過。有時觀察者把蛇殺死,剖開后見有小蛇在內(nèi),并不問是否有些蛇是胎生而并不是卵生,就輕率地論斷是母救子女而暫時吞牠們下去。不過有些雄魚和雄蛙,在生育時期常把卵和雛藏在嘴里。所以我們也不能輕易地說這類蛇的故事是不可能,或不能相信的。我們只可以說這種事不像是會有的。
普通人相信蛇易于受音樂的影響,又說印度弄蛇人就是借此來對付它們,并把它們帶到籃子里的。這種說法也很可疑,可憐的眼鏡蛇的毒牙已經(jīng)被拔去,至少在很多時候它們在弄蛇人手里的一舉一動,都是受壓迫的。
術(shù)士早先在埃及王的面前把蛇變成棍子,再變回原樣,比上述這種更神妙些。這種技巧是一種奇怪的狀態(tài),稱為“動物催眠”(Animal hypnosis)。用這種辦法能將許多動物,由喇蛄到雞都催眠。這是神經(jīng)和肌肉兩個系統(tǒng)的一種奇特的困乏情形,但還不是十分明了。術(shù)士緊緊握著蛇的尾和正當頭下處。蛇腦和脊髓發(fā)出來的命令使肌肉收縮,但是蛇卻被握得很緊,沒有收縮命令源源而來,但是肌肉不能遵從,就有特別狀態(tài)出現(xiàn)——一種條件相矛盾的狀態(tài)。這時候動物就變得僵硬不動。不用握住,也靜靜地直臥著。這種情形和人受催眠術(shù)后非常不同。但是也有些相同的地方。在這一類例子里,蛇總變成一根棍子,并且能保持得很久。后來血液漸漸地能自由流通,困乏效應(yīng)也過去了,機輪又照舊轉(zhuǎn)動,棍子又變?yōu)樯吡?。但是這也和蛇的智慧無關(guān)。
有些蛇突然陷于絕境而失去生的希望,就假裝死;這也可以這樣說明:它們的“假死”狀態(tài)大概和催眠狀態(tài)很相似,當它們忽然受到驚嚇,或者走投無路時,而這種狀態(tài),是因為反射作用,不是出于主觀。有些真正伶俐的動物,像狐,能學(xué)負鼠(Opossum)那樣有心裝死。蛇的“假死”遠不如它。我們要承認有些有經(jīng)驗的博物學(xué)家談到蛇的行為所見較多。像新英格蘭有種普通的蛇,叫豬鼻蛇(Hog-hosed snake)。有人握住它的尾巴倒提,它便直掛下來,僵得像一條繩子一樣?;艏{迪博士(Dr. Hornaday)說:“它自然希望用巧計脫身,并且毫無疑問它常在沒有經(jīng)驗的人的手里這樣逃脫?!焙翢o疑問,這種奇特的反應(yīng)能救蛇的生命。但是我們不能證明這是聰敏的伎倆。我們還是會懷疑豬鼻蛇或其他的蛇曾希望過安全,或害怕過危險境地沒有。
霍納迪博士是紐約動物園的董事,對蛇和許多別的動物都很有經(jīng)驗,他相信我們這里所說的蛇只有有限的一點智慧。現(xiàn)在引用他的話,當然是很公允的。在1923年出版,他所著的《野動物的心理和態(tài)度》(Minds and Manners of Wild Animals)里講到蛇的“敏銳的智慧和推理”。他相信“一切動物能對付新環(huán)境,在大難臨頭時,能保護它們自己”。但是蛇有蛇的效率,沒有人會疑惑,不過它的智慧和靈活性也并非“推理”,推理實指一串推究。
象鼻蛇,即爪哇壁蛇
一種奇怪的綠褐色蛇,沒有專司的腹部保護層,也許因為在水里住慣了所以沒有。鱗很小,頭扁平,上面蓋滿小顆粒。身長約4英尺,專吃魚。
霍納迪博士自述他的經(jīng)驗如下:“我深信我們在所有脊椎動物中,對蛇了解得最少,而誤解得最多。世人多貶蛇好吵,好斗,遠過其實;并且對它們的知識又過于低估?!彼e出斜格紋的蟒蛇一例:這蟒身長32英尺,在從新加坡運去紐約的長途上,“它在應(yīng)該蛻皮的時候無法脫去它的皮”。只得由人代為剝?nèi)?,以救它的生命。一開始它蜷曲著抵抗,但是五個蛇夫靜靜地工作,慰藉地對它說話,竟一直剝下去,都很順手。“一點多鐘的時候,連剝眼和唇上的死鱗時,它都不抗拒。我曾見許多病人,受的痛苦比這個小,而抗拒醫(yī)生卻很厲害。這條森林里新捉來的野蛇很快就認清它所處的地位,并且居然能表現(xiàn)出理解,真使人驚奇。我不知道有哪種成年的野獸,能在同樣的情形的下,表現(xiàn)出這樣的智慧。”
所謂智慧二字,用來當然大有輕重。但是我們很疑惑,究竟這條蟒是否像霍納迪博士所信的那樣有智慧地靜伏。它所處的環(huán)境,有很多地方可使它不抗拒。我們一般認為蛇有許多天生的動作方法(反應(yīng)能力),足夠應(yīng)付普通生活問題;并且當意外的事發(fā)生時,它們能設(shè)法保護自己。假如它們沒有這樣的效率,它們或許還要智慧些。
人常說蛇還有一種迷惑鳥的能力。我們曾見過這種事,雖很有科學(xué)的意義,卻是很慘的一幕。蛇好像把鳥嚇僵了,許多動物都會因為害怕而麻痹的??雌饋?,并不像被迷惑或蠱惑,鳥似乎恐懼得發(fā)昏,它們僵硬地動了兩三次,就傻乎乎地站在那兒了。我們有時候看見小馬被汽車嚇呆,甚至要等我們來搬開它,好像凍死的動物一樣僵硬。所以聯(lián)系到這所謂迷鳥一事上,我們也只是覺得蛇有效率而已,仍然無所謂智力。
史前人有個偏見,至少從穴居人那時起,也許再早一點,使我們至今對普通的蛇,尤其對蝰蛇(Adder)不會公平地看待。在多蛇的地方,很容易從事實上判斷這成見對不對。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能阻止我們稱頌蝰蛇,照它所應(yīng)受的那樣。它的形狀是可喜的,頭比頸的一段寬,身體向后尖下去,最后是一條短尾。蝰蛇在顏色和斑紋上有特點,例如,頭后的十字叉。我們和彼特魯喬(Petruchio)同意,說“它的花紋令人大飽眼?!?。誰都不能不賞識這動物,動作迅速;而且它們的確長得很美麗。扭曲的身體忽然伸直,向前急趨;尋常“用肋骨代槳,在地上劃動”。拉斯金(Ruskin)說:“嚇它一下,盤曲的身體就變成一枝扭捩過的箭;一條含毒的生命波射過草中,像擲出的槍一樣。”
每對肋骨的尖附著在橫生腹側(cè)的每片大鱗上,有種肌肉撐起這些鱗,使它們的后緣緊抓著地面。這些肋骨移動時,使鱗復(fù)回原處——結(jié)果長長的身體遂向前進。這倒好象是許多只篙撐船,卻不像許多條槳劃船。
蝰蛇一身有許多種形狀。形狀適合于在亂草和碎石間爬行。這些肋骨把沒有四肢的動物變成多足的馬陸(Milipede)。當我們走近時,它竄得多么快!它靠深的球窩節(jié)骨和雙關(guān)節(jié)的作用,使那么多的脊骨能自由地向左右運動,沒有脫節(jié)的危險。它的內(nèi)部每樣?xùn)|西都有利于身體的伸長。像肝,通常是寬的,在蛇里就變?yōu)楠M長。兩個腎也不是左右并列的,而是前后相隨。內(nèi)部沒有安放兩個充分發(fā)達的肺的余地,所以左邊的肺縮得很小。當蛇受驚時,右肺很快地逼出氣來,發(fā)出“咝咝”的聲音。
反過來說,沒有人會說蝰蛇吃得清潔。它殺鼠、蛇蜥(無足蜥蜴)、雛鳥、水螈和幼蛙。通常會在夜間出來獵食。它用一個顎扣住捕得的食物,另一顎向前移動,就銜緊了。于是那邊再放松,再前進,這樣蝰蛇就吞下捕獲物。捕獲物常常好像不能容納在嘴里一樣。有時蝰蛇把所捕的食物的后部抵在石頭上,以頂進它的嘴里。當受害的動物經(jīng)過嘴到食管里去以后,它的下行,似乎靠肋骨痙攣性的動作的幫助。有人會想到,當它嘴里塞滿食物,正要拼命下咽時,恐怕要窒息了。但是氣管的前端移向前方,伸出于口部,所以空氣仍能下行到肺,蝰蛇并不容易悶死。
毒腺看來是變態(tài)的唾腺,毒牙是卷轉(zhuǎn)的牙齒,里面有一個管道,毒汁可以從這里射出。這是自然的變舊成新的方法。蝰蛇預(yù)備攻擊時,下顎一開,有如一種精巧的自動裝置,毒牙便豎起在上顎了,并且能擠壓毒腺。如果毒牙斷落,或者自行脫落,馬上會有新的來頂替。這后面還有一顆更小一點的,所以毒牙不斷地有接濟。由蝰蛇本身來看,這是天生的。當毒管的前端和新毒牙的基部連接時,一定經(jīng)歷過一種有趣的解剖上的重要關(guān)頭。
蝰蛇的膽汁是它自己毒汁的解毒藥。一個人要是被蝰蛇咬得很重,倘若還能鎮(zhèn)定地殺了它,剖出它的膽,是有希望脫險的,我們說被”咬得很重”,因為毒性好像是會隨時增減的。當蝰蛇健全并且久沒有咬過人或動物時,它的毒性就很烈。對大多數(shù)的成人來說,被蝰蛇咬了并不甚危險,但是有些人連被蚤咬都是危險的。
人們都知道“自己塞住耳朵的聾蝰蛇”,因為無稽的博物學(xué)到處誤人。但是蝰蛇并不聾,并且也沒有耳孔可以堵塞,它也沒有耳鼓。但是顎和發(fā)育得很好的內(nèi)耳有解剖上的關(guān)連,每當吃東西,聲音大得像喇叭一樣。像別的蛇一樣,蝰蛇瞪眼看人是因為眼睛不能動,眼瞼在胎里不過存點痕跡,到長成時便沒有了。蝰蛇好像是隔固定的第三眼瞼而看東西的,這第三眼瞼外有透光角質(zhì)的鱗,像一塊表面玻璃,在蛇蛻上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們不能說蝰蛇失去了蛙就會流淚,但如果這樣,它的淚一定是由鼻孔流出的。
我們拿沒有四肢的蜥蜴作為原野動物的另一種例子。蛇蜥(Slow-worm)的學(xué)名叫“Anguis fragilis”,是英國動物當中最有趣的一種。它住在干燥的草地上,這個地方有草和樹木的庇蔭,而且蛞蝓很多(它常常被誤認為是蛇而被殺)。其實除了形狀和無四肢外,蛇蜥并不像蛇。它的鱗帶圓形而且相重疊,全身的都很相似。鱗下又有薄的骨質(zhì)片,因此和蛇鱗大不相同。但有一處相像,就是光滑的鱗上的外皮最外層死去后,整個脫下,像蛇蛻那樣,由頭至尾,由里翻外,除了尾部死皮有時向后順卸而下。有人拿“刀出鞘”來比喻這種尾部脫皮。
蛇蜥尾巴長,而蛇尾巴短。蛇蜥總有胸架的痕跡,而蛇卻從不顯出。它們頭顱、顎、肋骨和腹部都不一樣。在通俗博物學(xué)上,蛇蜥又應(yīng)該稱為盲蠕蟲,人們卻并不這樣看,因為它有很清楚的眼睛和活動的眼瞼。從前有個老動物學(xué)家說:蛇蜥看見蛞蝓時就“喜悅地閃鑠”。它的耳孔很小,并且在鱗下藏得很嚴密;所以被人疏忽就不足為怪了,它主管觸覺的舌是有刻缺的,不像蛇那樣兩歧的。
在四月或五月間(隨氣候而定),蛇蜥由冬眠中醒來,就從藏身的地方爬出來。它們交配了,并且起身去尋食,食物以小蛞蝓、蚯蚓和毛毛蟲為主。它們并不襲擊,也不疾趨,只慢慢地行動,捕捉它們能捉到的。雖然很羞怯,但是它們卻在白天工作,特別是在原野樹木庇蔭處,或樹附近的草里。在八月至九月間,雌蛇蜥產(chǎn)8~12個軟殼的卵,卵一生下來就自己裂開,孵化出很美麗的小蛇蜥,像銀色蠕蟲一樣約長1.5寸。開始它們只吃很嫩的蜘蛛和昆蟲,六周之后,它們比原來增大一倍。五六年后,它們完全長成。普通約長10寸,約長一半的尾巴。英國博物館有條特別大的蛇蜥,長17寸。當天氣寒冷,食物稀少的時候,它們就退避到多青苔的岸上的洞里,或者到枯葉當中安適的地方,或鉆進松軟的干土里去。在它們過冬的地區(qū),可同住20條蛇蜥,彼此相聚在一起,好使大家暖和些。這大概是因為這個地區(qū)適宜居住,所以年年連住。
殺害蛇蜥,實在是無聊;第一,因為它是演化中很有趣的產(chǎn)物;第二,因為它是很馴善的動物,具有鮮明的個性;第三,因為它鉤曲的牙雖然尖利,卻不足以咬出血來,而且它是無辜的;第四,因為從利于人類方面來看,它殺蛞蝓和小毛毛蟲,是很有益的。但是沒法讓普通人認清它不是蛇,并沒有毒。就算有學(xué)問的人也要問:倘若它不是蛇,為什么要稱它為“Anguis fragilis”?也許還要引維吉爾(Virgil)的一句話“Latet anguis in herba”(一條蛇躲在草里)為證。
這種無四肢的蜥蜴在歐洲亞洲都是很普遍的。它有許多有趣的特點:它有蛇的形狀,雖然術(shù)語不同的兩類,但是卻有相似的生活狀態(tài),例如流過狹的路徑。是系統(tǒng)不相屬的動物,表面上相似,成為“趨同”(Convergence)。當被捉的時候,蛇蜥就僵硬了,尾很容易自脫,像大多數(shù)的蜥蜴那樣,它常這樣來自救。這種反射的或自動的自殘,稱為自裂(Autotomy),林奈給蛇蜥起名為“脆”(Fragilis)就和這事相關(guān)。自裂必定是很古老的反應(yīng),因為身上預(yù)定一段脆弱的部分,得以從那里裂斷。把尾巴放棄,如果能逃命,失去的部分在閑暇時能夠再生。雖然新尾是個麻煩辦法,這種再生卻是大自然的醫(yī)治力的好例子。
在它腦的上表面,聳起一個顱頂?shù)幕蛩晒麪畹钠鞴伲裨S多其他脊椎動物一樣,在蛇蜥里,在稱為新西蘭島蜥蜴的“活的化石”里尤其顯著,這部分很顯然具有眼的構(gòu)造的痕跡。這大概是老式的從中央向上看的眼的殘余物。在蛇蜥里,這好像仍是一種感官,或許善感溫度的變化,因為這種動物見陽光強的地方,就很快地避開,尤其當它還小的時候。
最后,蛇蜥是過隱生(Cryptozoic)生活的最好例子,它很容易自行躲避;它并不是稀有動物,可又不常見。它能生存,也因為它善躲避,這本身就是一種技能。
變色龍的原名叫“Chamaeleon”,意思是“地獅”,但大多數(shù)變色龍分明是樹棲的動物。它們是真正的蜥蜴,但是它們從普通蜥蜴進化出來是很奇特的。自古以來,生物演進的許多變遷中,這一定算最奇特的許多例子中的一個:像有種樹鼩(Tree ghrew)的后裔變?yōu)轵?;有種尖嘴魚的后裔變?yōu)楹qR。這些都是很特別的變遷,但是還沒有像蜥蜴演化成變色龍這樣令人驚奇。
每種動物都擁有許多適合性,或適應(yīng)性,但是變色龍渾身都是詭計。我們在南非洲看見它們站在樹枝上一點也不動,我們以為它們睡著了。但是它們忽然吐出棍棒狀的黏舌,有身體除去尾巴那樣長。它們有種不可思議的運動法,慢到使人看不出它們在移動。它們眼突出得很奇怪,用一種古怪獨立的方法來對光。對光時,很精細的,讓人替變色龍擔心,怕它來不及捉住停在那里的蠅。開始先對準右眼的光,再對左眼。等兩眼都對準光后,才伸出舌來。它費很多時間來對光,但是對準后,它就突然射出它的舌,差不多像爆發(fā)一樣快,說它像弩箭那樣快,更貼切些,對蠅來說,每次都有一種晴天霹靂的感覺。
我們曾經(jīng)說過,變色龍的名字(指Chamaeleon)意思是“地獅”,這是很奇特的名稱。不禁使人費心力去想象變色龍和獅的相似之處。大多數(shù)時候它不住在地上而住在樹枝上,為什么這么奇怪的動物要被稱作獅呢?是不是因為它們使有些動物——比如狗——看見就害怕?當它們被攻擊時,有時會縮小身體;但是有時又會漲大身體,張開口,好像威嚇一樣。有時它們“嘶嘶”地叫,并惡狠狠地向兩邊搖來搖去,它們鼓起肺和氣囊,漲大它們的身體,難道不像貓見了狗,聳身豎毛來蒙混嗎?貓的王不就是獅嗎?由此不好推到變色龍蜥嗎?但是與尋常人討論字原學(xué),是有危險的,所以我們不能強迫人相信:因為漲大而發(fā)怒的變色龍像只鼓氣的貓,就得名叫“地獅”。
現(xiàn)在我們問變色龍如何能適合于枝上生活,我們自己站在較穩(wěn)固的地位上了。它的適于鉤卷的尾,教人想起猴尾;手指腳趾都分開,以便捏住支持物。它的手很有趣。三指向里,兩指向外。腳趾卻是兩趾向里,三趾向外的。普通的變色龍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能變化出六七種顏色。在晚上,它多數(shù)時候是乳油色,帶黃色大斑;在白天,常是灰綠色,帶許多黑點,和若干淡褐色塊;激動時,就顯出栗色塊,和金黃色點子;當它大怒時,黃點就變成墨綠色。但是這還不是它色彩庫的全部表現(xiàn)。
變色一部分是這種動物心境的表示,另一部分是對外界變化的反應(yīng)。有時變得更加叫其他動物注目,如同發(fā)警告。但是有時只當作隱身衣,正像它有時把自己變大、有時變小或細瘦,所以在變色當中,也似乎有兩種策略,一種是恐嚇,一種是隱遁變色的。變色由真皮里的分枝的色素細胞伸縮所致,但是另有無數(shù)的細胞帶黃色油點和鳥糞素(guanin)結(jié)晶體,或別的折光強烈的微粒,其過程很復(fù)雜。講到變色龍的皮,使人想到它經(jīng)常進行的蛻皮。當外皮(Epidermis)的外層死了以后,皮上便起泡,像一塊塊的薄紙一樣。變色龍向石上或樹枝上輕輕摩擦,就一片片地脫落。
變色龍具有許多特別的性質(zhì)。當尋常蜥蜴在天敵手中失去尾巴以后,它常能長出一條新的,有時是一條權(quán)宜的尾巴。但是變色龍的尾巴不是脆的,而且如果斷了,也不能再生長出來。這兩種關(guān)連的特點并不難明白,試想變色龍的尾能鉤卷以懸掛身體,一定要強韌些,這樣它的尾巴圍繞在枝上,才不致于有危險。
它的皮上沒有鱗,卻有細粒。眼瞼相連合的地方,只有一個細孔,舌頭像裝在管子里的彈簧,有血充進,就幫它猛力彈出。巨大的肺和狹長的氣囊通連。這些也都是變色龍的特點。
多數(shù)變色龍產(chǎn)卵在地下,卵發(fā)育很久,才有白色的小變色龍孵出。雌變色龍通常伏在卵上,在大多數(shù)的例子里,像南非洲的侏儒變色龍(Dwarf chamaeleon),小變色龍是在母腹內(nèi)孵出。這表明許多不同的動物在演化歷程上的一種趨勢,就是向著胎生進化。
變色龍的私生活,我們知道很少。一方面因為它們善于躲藏,另一方面因為它們離開本地,不容易存活。并不是它們死得很快,它們常常絕食數(shù)月,但最后總得一死。它們差不多是專吃昆蟲的,但是它們的食欲常常變化。它們需要很多的水。它們睡在樹枝上,很牢地附著在上面。氣候極端寒熱的時候,它們就避到地下去。但是僵臥時怎樣經(jīng)過,我們很少見到。我們要當它們是轉(zhuǎn)變過的陸棲蜥蜴,大部分很適合于樹上的生活。當氣候太寒太熱或快要產(chǎn)子時,它們就又回到舊時常住的處所。
在淡水動物當中,很奇怪地,我們要包括一種用肺呼吸的蜥蜴在內(nèi)。這是博物學(xué)里一個引人入勝的美點。歌德說,動物總企圖作幾乎不可能的事,然而卻竟然成功了。一部分無疑是因為生存競爭太激烈,但是高級動物另有冒險嘗試精神。動物常常要找新的適當機遇,于是我們就常??匆娨馔獾氖掳l(fā)生。一條用肺呼吸的蛇離開陸地一百里,在海里作什么?一只陸棲的蜘蛛在濕地的池里,在水下用絲織成穹頂網(wǎng),往里裝滿干空氣作什么呢?兩棲綱里的蛇晰,或鳥綱里的穴居鸚鵡,怎會住在地底下?再談到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上:蜥蜴在水里作什么?
脊椎動物里最先在陸地上住慣的是爬行動物,它們兩棲的祖宗開始前往陸上,到此才完成這種大遷徙。雖然它們是用肺呼吸的,但是它們當中也有不少其后又回到水里去居住的。像鱷目、龜鱉目和海蛇,都可以稱為“二次水棲”。在蜥蜴里,陸棲的習(xí)慣,連穿穴和爬樹在內(nèi),養(yǎng)成得極深。以致于偶然有例外,會讓人感覺很有趣味。我們要引科普斯泰因(Kopstein)博士近來所講的摩鹿加島(Moluccas)產(chǎn)的水蜥蜴,它并非新發(fā)見的動物。但是從前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奇怪習(xí)慣,它的屬名為簇尾蜥(Lophura)。最著名的種住在安汶島(Amboina)、斯蘭島(Ceram)和西里伯斯島(Celebes),叫安島簇尾蜥(Lophura amboinensis)。這就是科普斯泰因博士所研究的一種。另有一種產(chǎn)于特爾納特(Ternate)和哈馬黑拉島(Halmahera),第三種出在菲律賓,從上可以看出變種遭隔離后,會成為新種。在英國附近,有奧克尼(Orkney)和圣基爾達(St. Kilda)鷦鷯可以為例。在人類里,也照樣有隔離作用,限制婚姻范圍,這好像向來是支配和造就種族特性的重要原因。
安汶島水蜥或水蜥龍(Hydrosaur),從不離水很遠。它通常在小溪、水塘和咸湖旁的懸枝上,展開它的肢體。如受猛烈的攻擊,就潛入水去。一只水蜥天天回到那一根樹枝上,并且臥在那里極其鎮(zhèn)靜。因為它沒有天敵,連人也不怕的。除去兩種麝貓外,摩鹿加群島更沒有別的肉食獸,原住民也不吃水蜥,這就是成年水蜥極鎮(zhèn)靜的原因。
幼水蜥卻大不相同,它們在河底石下,或池中茂草里,躲藏得很快。因為當它們幼時,常被鷺鶿和鷹迫害,直到長足時才變得一點也不畏縮。用不著奇怪,因為這時候它們有2尺多長!至于它們的食物,包括水中或水旁植物的葉和別的部分??破账固┮虿┦吭谝惶幱袔讉€硫磺溫泉的池里,發(fā)見一群水蜥,但從沒有在海里見過。所以唯一的海蜥只有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吃海藻的海鬣蜥(Amblyrhynchus)一種。
在安定且暖熱地方的細河沙里,雌水蜥埋下它的卵,8~12寸深。正像雌鮭魚不產(chǎn)卵在流動的沙礫里那樣,雌水蜥也避開流動的沙。雖然原住民不吃長成的水蜥,他們卻喜歡這種卵,卵黃很多,據(jù)說味道很美。它們有2寸多長,所以值得找來吃。它們包在堅韌羊皮紙狀的“殼”里,殼的顏色灰白,有灰色的點子和條紋。摩鹿加的氣候差不多不分四季,因此一年到頭有幼水蜥在那里孵化出來。
最值注意的特征是雄水蜥長成后尾上的飾物。從近尾部起,上側(cè)中央長出船帆樣的飾物來,特別惹人注目。這是雄水蜥特有的,像雄鹿的角那樣,更值得注意的是那雄水蜥長成壯實后,就沒有這種飾物了。一條雄水蜥長到兩尺長,完全和雌水蜥一樣,但是此后它就張開它的帆,大概由于血中受到一種化學(xué)的刺激物即激素而形成的。這是很理所應(yīng)當?shù)?,蜥蜴既然住在水里,就?yīng)該生出一張帆來,但是這不過是巧合而已,因為只有一性這樣。
有一種最奇怪的爬行動物,就是吃海藻的蜥蜴(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住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石岸邊,常潛入海水去找它最喜歡的海藻吃。它有4尺長,在陸地上走得很慢。達爾文乘卑格爾號航行時,對這種動物很感興趣,并且看出些很有趣的特點來?!斑@種蜥蜴在水里,身體和扁尾像蛇的運動,縮起腿,緊貼在身旁,游得很自然而且快。有一個水手懸塊重東西在一個海蜥身上,把它沉下去,以為這樣可以立刻淹死它。但是過了一小時以后,他拉起繩來,那海蜥仍然十分活潑。它們的四肢和堅強的爪特別適合爬過遍布海邊的不平的礁石和火熔石的裂縫。在這樣的地方,常有這些可怕的爬行動物,六七成群歇在離海浪數(shù)尺高的黑石上,伸開腿在曬太陽?!?/p>
達爾文所見的特性,有人很覺費解。蜥蜴當然是用肺呼吸的,當它潛入水時,一定要靠肺和血里所蓄的氧氣。它卻很隨意地而且經(jīng)常地潛入水中。但是強迫它進水,它又不肯。達爾文看見海蜥被迫到伸出海面上的巖石的角上,它寧可讓人捉住它們的尾巴,而不愿意跳下水去。他捉了一條投在水里,它立刻就回到岸上來。達爾文特別奇怪,他說:“我好幾次趕一個蜥蜴到走投無路的地方,而捉著它。它雖然善潛水和游泳,卻總不肯下水。我把它丟下去,不一會兒它就回來了?!边_爾文為解釋這種奇怪的行為,說是因為蜥蜴在陸地上沒有天敵,而在海里就不免遇到許多餓鮫來害它。“因此養(yǎng)成這種固定的和遺傳的本能,總以為陸地是安全的地方,無論遇著什么意外,也絕不肯離開?!蔽覀円浀?,蜥蜴或許比較晚才開始到海中游歷。這個見解有著有趣的證據(jù),就是海蜥有個“版本”是它的近親,卻是生在陸上的。
雌蜥蜴(Tropidurus)
雌蜥高高站立,正要用力屈身向下,“雄的背上灰褐色,夾些黑點黑條,腹下又緋,又紅,又黑,而黑色襯托得尤為顯明,雌的多較近純褐,卻有一抹鮮紅,從面掃過肩到身旁”。這是雌雄異形(Sex Dimorphism)的一例。
我們必須大概說說這個陸棲的表親,它引導(dǎo)我們離開海藻,而讓我們了解到秘密。達爾文稱它為一種海鬣蜥?,F(xiàn)在它的學(xué)名叫做(Conolophus subcrstaru),但是人們都同意它和海蜥是很相近的,并且說它的生活方法是舊式的。當達爾文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一個叫詹姆士的島上去時,這種蜥蜴成群集隊。“我們尋找了好半天,找不到?jīng)]有它們居住的地方,來搭我們的帳蓬”。它們是種遲緩的動物。它們慢慢地爬行,尾和腹部在地上拖著。它們常常停下來,昏睡一兩分鐘。它們在比較軟的火山土里鉆洞時,先用身體一旁的腿來扒土,再換另一邊的,依次互換,達爾文說:“我觀察一只蜥蜴很久,等它半段身體都埋在土里,就走上去拉它的尾巴。這樣一來,它受驚不小,不一會兒就起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對我的臉看著,好像要問:你為什么拉我的尾巴?”
陸棲的和海棲的有分別,前者的尾是圓的,不是扁的,它的趾間也不生蹼。它吃多汁的仙人掌屬(Cactus)、金合歡屬(Acacin)的葉,和樹上落下來的酸漿果。但是最有趣的,是這兩種近親同住在孤懸海外的懸崖處:一種變成穴居吃仙人掌的,別一種變成游泳而吃海藻的。這就告訴我們說兩種都在很困難的生活限制下過日子,并且它們共同的老祖宗也曾在困難的制約下過日子。這兩種蜥蜴得出了兩種很不同的解決法,其中一種是有獨無偶的。因為只有一種蜥蜴潛入海里,游來游去。也只有一種蜥蜴吃海藻。動物被逼迫得太厲害,就著急去找無論什么空隙來安身,或者采取無論何種沒有經(jīng)過試驗的方法來生活。生物界到處都有“更換生活方法”的事例。
留著“蠵龜”(Turtle)一名給海里橈肢的蠵龜科,如作湯用的緣蠵龜和作梳子用的玳瑁等。我們可拿“龜”(Tortoise)字來稱呼陸地上的種類,“水龜”(Terrapin)來稱呼淡水里的種類。在英國常見的是希臘龜(一種陸龜Testudo gracca)。至于懷特(Gilbert White)所研究的Testudoibera,和前者很相近。這些龜是愛暖和的,當天氣不很熱時,最喜歡曬太陽,它們起得晚,睡得早。如懷特的寵物在夏天的長晝下午四時就睡了。到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來。到十一月,它埋在土里,一直到第二年四月中旬的時候——在英國當然是最好的辦法。它們并不真作冬眠或蟄伏,因為那種特別狀態(tài)只有某幾種動物才有。爬行動物的這種行為更像是冷昏迷(Cold coma)或昏睡。
懷特講到飼養(yǎng)多年的老龜,“這龜一見喂過它三十多年的老太太走近了,就向著它的女恩人躑躅而前。想要快,卻不免笨手笨腳的。”他談?wù)撨@事時說:“最卑下的爬行動物,最冥頑的東西,也能認出喂它的人,并且也能感恩?!奔词过?shù)搅硕嗬渖贌岬挠?,活動上受到阻礙,它已不能稱為善感應(yīng)的玩賞動物了!
賣龜?shù)男∝湵M管發(fā)誓道:龜能很快地清理一個地方的蟑螂。其實這種動物是一個食草者,雖然它能吃面包和牛乳等,它卻愛好吃萵苣和白菜,蒲公英和翹搖。哈多博士(Dr. Cadow)費了幾年工夫,很仔細地觀察過幾百只龜,可是從沒有看見一只吃過蛞蝓或蚯蚓,雖然常有人這樣說。北美洲東南幾州的松林下砂地里,有一種穴居沙龜(Gopher tortoise),穴地而居,不僅吃茅草和多汁的草,還吃松脂,怪不得它的香氣那么猛烈??傊?,我們敢說龜是確確實實的食草者。
龜好像采取了小心開慢車的生活規(guī)則;它們無論做什么,都極審慎。它們慢慢地吃,慢慢地長大。我們可以數(shù)它們角質(zhì)片甲上圓紋的數(shù)目,來斷定它們的年齡,因為每一圈是一個夏季里生長的結(jié)果。懷特觀察它所養(yǎng)的龜(現(xiàn)在藏在英國博物館內(nèi)),到六月變成很活潑,努力去求異性的愛。但是在平時,它很小心,總避免一切過度的勞動。
許多游歷的博物學(xué)家曾經(jīng)問:為什么許多島上有特產(chǎn)動物——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在東印度群島里,每一個島有特種的猴、爬行動物、淡水魚和蝸牛。夏威夷群島里,每一個島各有獨有的蜜雀(Honey sucker),每個森林中也各有獨有的蝸牛。白令海峽里,三群海狗巢穴各產(chǎn)一種海狗;圣基爾達產(chǎn)一種鷦鷯;奧克尼產(chǎn)一種鷦鷯。都與眾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
大概的回答如下:大多數(shù)生物是能變異的,后代常和父母不同,而且一個家族中,也各不相同。換句話說,更新變異是常有的事情。在島上,新變異容易維持下去,比在沒有交配限制的地方,更容易取得穩(wěn)定的立足地。當育種家得到了能使它滿意的變種,它就找和這些相似的,或者特別相似的來交配。換句話說,它用同族繁殖(Inbreeding)的方法來創(chuàng)造新種族。這種同族繁殖在自然界里也是有的,只要雜配受了限制,這在島上當然比在大陸上容易。
當達爾文到加拉帕戈斯群島時,他對大龜極感興趣,大概就是因為各島有各自的種族,雖然相近,卻不相同。達爾文說,他已“面對創(chuàng)造作用的真實動作了”。他計算一個大龜行走的速度為10分鐘60碼,約等于一天走4里。但是它們渴時走得很遠,因為多汁的仙人掌,或下垂的地衣綠條,或加耶維太(Guavavita)的漿果等,都不足以解渴。“挨近泉水的地方,許多這樣的大生物,有些急急忙忙地前進,伸長脖子;有的喝足了回來,熙熙攘攘,可稱奇觀?!边_爾文注意到老龜,他說:“好像大都死于意外,如由懸崖上滾下來。至少有些居民告訴我說,他們從沒有看見一只龜無緣無故而死?!睋Q句話說,這些大龜活得非常的久,簡直不會自然而然地死去。但是它們不久卻要滅絕,實在是可悲。到過這些島的,每個生物學(xué)家都注意到——也許痛惜——大龜日漸減少,可是還要帶走些標本,使島上所剩下的就更少了。
大龜常住在有水潭和多汁植物的山谷里,但是到了夏天,會爬到山上,在它們常經(jīng)過的路上,有幾處石塊極光滑,大雨后滑得不能行走。除了在中午又熱又亮的時候外,可以看見或聽到大龜很閑暇地在徘徊,這個時候也許黑暗,也許有些光。1905年,一個游人在3里內(nèi),數(shù)到30多只大龜。好像這種遨游大部分是為了戀愛。雄的發(fā)出吠聲,在樹林里聲可達300碼外。這好像和達爾文所認為大龜絕對是聾是相反的。
龜卵比雞卵大些,一層一層地產(chǎn)在地洞里,一窠約有18只,但是雌龜決不放它所有的卵在同一地方。幼龜好像死得很多。因為它們有天敵,那就是禿鷲(Buzzards)和野狗。等它們有一尺長以后,除遭人毒手外,還是很平安的,因為人類兇殘起來,對它們是非常危險的。它的肉的是很美味的;從脂肪榨出來的油,在從前又能賣個好價錢,科學(xué)家搜羅標本,也有責任。于是有些島上所剩下的大龜只有幾只了,在別的地方竟一只也沒有了。我們不能假裝不知道這件不光彩的事情,就是數(shù)百歲的動物的絕種期竟然也計日可待了!
我們可惜它們的滅絕,不是因為大龜也像新西蘭島蜥蜴或楔齒晰那樣,是一種極古爬行動物的唯一存留者,簡直像“活化石”。講到加拉帕戈斯大龜,最適合于做(或從前做過)物種構(gòu)成的實例。不久前,差不多每一島有它自己的種,共計15種之多,現(xiàn)在只有亞伯馬里島上有一種以上。如果不照達爾文那樣解釋——現(xiàn)在的群島從前原是一個大島,島上只有一種龜,后來繁衍出那些不同的種——好像就不能解釋。等大島沉沒,成為如今不相連續(xù)的許多山峰,相似的龜被隔離成若干群,這些變種在各自同族交配而成為十五種不同的種。若以為叫它們?yōu)樽兎N比叫它們?yōu)榉N較便利些,也不妨這樣叫,我們的議論仍舊有效。陸龜進水不久就淹死,那么當初大島上哪里來的大龜呢?最合理的假設(shè)說那島和中美洲間原有陸頸相連續(xù)。加拉帕戈斯群島在赤道上,離南美洲西岸約500里,離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南岸660里。
大龜能生活150年以上,而我們所講過的幾個竟有數(shù)百年高齡。但是今后不久就會一個沒有!丹皮爾(Dampier)和別的老游歷家見過龜群;到畢比(Beebe)只見過一只!記明它能在海里游水片刻以后,不久就死了——給活動影片得了幾百尺的材料。人是不值得信賴的。
多數(shù)龜能活這樣久,和遲緩的生活節(jié)奏是相一致的。它們老得慢,死得慢!懷特的龜比主人多活約一年。在1794年才死,在英格蘭活了差不多54年,其中最后的14年在塞爾伯恩(Selborne)過的。很少有幾只活到數(shù)百歲的。在1766年,從塞舌爾(Seychelles)群島運了五只大龜?shù)矫锴笏梗∕auritius)島。其中有一只到20世紀初還活著!在1901年,哈多博士報告說:“它雖然差不多瞎了,卻仍保持固定的習(xí)慣,并保持著健康?!彼臍らL到一碼以上,背上能載兩個人。
龜在多方面都慢,領(lǐng)會也不快,腦和頭顱比起來,小得可笑。但是它們卻也有聰明,否則它們就不能生存得這樣長久。它們能學(xué)會分辨人,并且善于辨認地方。它們能深諳它們所住的地方,能從很遠的地方回家。它們特別能記得它們冬天所住的地方,即使在很難找的地點,有只水龜竟能解決迷宮問題。這至少可以證明它能從經(jīng)驗上得益。據(jù)一個可靠的報告,有一群普通的龜會伸頸諦聽園旁空場上城市軍樂隊奏樂。但是我們不知道能不能承認這事為智慧的確證。平常的龜不叫喚,但是在生產(chǎn)時期,它們略發(fā)“咝咝”的聲音。查塔姆(Chatham)島上,雄的大龜吼起來,聲頗粗嘎。達爾文曾在一百多碼外聽見。普通龜?shù)摹斑羞小甭暎皇沁@些大龜?shù)拇舐暤囊稽c細微回響。普通的龜產(chǎn)2~4個白殼卵,像鴿卵那樣。它們埋卵在松沙里,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它們保衛(wèi)它們的卵。
龜和它們的血親都有堅韌持久的生活力,從它們的身體若干部的局部生命(Local life)上就可以看得出。像可食的綠蠵龜,肉已做成羹,而它的心臟,若放在適宜的地方,竟能繼續(xù)跳一周之久,這就夠奇怪,但是我們覺得最奇怪的事還在龜殼。懷特有點疑惑地說:“這被束縛的爬行動物好像很可憐,裝在一副笨重的甲里脫也脫不下來,好比囚在自己的殼里。”但是反過來說,這些構(gòu)造錯雜的盾,卻保護它們不受傷。除去希臘鷹能用爪提希臘龜?shù)礁呖?,再把它摔到底下石面上,此外歐洲沒有什么別的動物能奈何它。平常一切意外的事,龜都不怕。上下都裝起甲來,又能把頭尾四肢縮進去。殼構(gòu)造得像拱門或隧道,龜就養(yǎng)成絕對閉關(guān)自守的習(xí)慣。更奇怪的是龜?shù)耐夤牵‥xoskeleton)和內(nèi)骨(Endoskeleton)里的各分子非常錯雜地镕接在一起,就好像一個能生長、移動的壘堡,這可給解剖學(xué)家一個難題。(一)在上下兩方的外面,都有角質(zhì)的表皮的鱗片;(二)在背甲(Carapace)中線有一排的骨,是脊骨的尖(神經(jīng)棘)變平而成;(三)此外有一排皮下的骨——真皮的棱鱗(Dermal scutes)——黏著在神經(jīng)脊棘上;(四)背甲兩邊,由固定不動的肋骨伸平展扁而成;(五)這些外面還有棱鱗黏著在上——肋骨甲(Costals);(六)腹甲(Plastron)包有骨質(zhì)板——常誤稱腹部肋骨(Abdonrinal ribs)——在腹皮下,化成骨;(七)有些學(xué)者說腹甲前部代表鎖骨(Collar bone)。它沒有胸骨,它的構(gòu)成這樣錯雜!
在西非洲樹林被河沖斷,或雨林讓位給叢林和沼澤的地方,就產(chǎn)大水棲爬行動物——鱷魚(Crocoodile)。鱷魚在陸上很僵硬,周轉(zhuǎn)不靈,所以受驚時就逃避到水里去,并且也在水里獵食。但是它喜歡睡在近河邊的暖熱的沙灘上,當一天最熱的時候,在太陽下曬幾小時。常有數(shù)十只鱷,彼此貼近,在一片沙灘上睡著。有群像睢鳩(Plover)的鳥在它們?nèi)豪锾鴣硖?,一點也不怕,并從它們背甲上啄水蛭吃。
鱷魚用短腿爬下岸,潛入水下就不見了。它在那里伏得很久不動,只露一點鼻尖在水面上,但它并不會睡著,而是在等著捕東西吃。一只小羚羊離開森林,來到水邊,神情像是一只被打的狗。它并沒有認出鱷的鼻尖,以為不過是一塊石頭,或一塊泥土,它就彎下身來喝水了。鱷輕輕地游近來,然后用有力的尾猛力一掃,就撲著小羚羊,并且立即用強有力的顎咬住它。鱷把動物沉在水下,把它們淹死,它自己卻不會淹死。因為它能把外面鼻孔及在長嘴后方的孔關(guān)住。氣管的入門接到后鼻孔,若把前鼻孔放開,并抬出水面,水就不能在嘴里阻擾它的呼吸。牛羊、一切野獸、魚和鳥都會遭它殺害。甚至人到河邊汲水,都會被攻擊。
鱷魚除曬太陽外,還有一個原因要上岸,因為它要在沙上穿洞做窠。雌鱷掘出很深的洞,就在那里產(chǎn)它的卵,個大、白殼,像鵝卵一般。它撥熱沙,四圍遮住卵堆,并且看守很久。就利用那里當她曬太陽的地方。約三個月的時間后,幼鱷用一個特別的卵牙來鑿開殼,并且發(fā)出奇怪的小聲音,有點像打嗝,等母親來幫它們從沙里掙扎出來。它較多數(shù)別的雌爬行動物更為慈愛,它很高興地帶它的孩子們到水里去。
我們很值得注意的是,沼澤地的大動物常有它們的隨從。烏鱷鳥對鱷魚很有用,能替它除去身上討厭的寄生物,而自己也就常有東西吃。紅水牛極善游泳,常和一群黃背的鷺及別的鳥在一起,它們跟著它經(jīng)過澤地,捕食被牛蹄驚起的昆蟲。有時這些鳥對于水牛很有用。就是即將有危險時,可以引起它的注意,犀牛的確很依賴它的“探子”——小的捕虱鳥(Tick-birds),捕虱鳥圍著它四面飛,并停在它的背上來尋糙皮上的扁虱吃。如果這群鳥忽然飛起來,犀牛馬上就受驚。等它們回來,照舊鎮(zhèn)靜地找吃的,這些大家伙才算安定下來。
爬行動物一綱的種類太多,我們只能略述它們的生活狀態(tài)而已。不過我們所選擇的,都足以描繪它們的特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