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央視在五一黃金周期間推出了一檔大型主題采訪欄目,貫穿整個“十一”長假,十分受人歡迎。節(jié)目中,央視記者們手持話筒,逢人就問:“你幸福嗎?”簡單直接的問題通常叫人一愣,隨即會心微笑起來。一時間,“你幸福嗎?”成為了網絡熱詞,極其流行。
面對“你幸福嗎?”這個簡單直接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人也給予了真實的回答。盤點這些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的回答,有的令人爆笑,有的溫情無比,有的情感真摯樸實無華,有的細膩充沛充滿展望。
而“你幸福嗎?”這個簡單問題所激發(fā)出來的深厚情感在普通群眾中掀起的狂潮也遠遠超出了欄目組的預期,叫他們深感驚喜。為什么這個問題能夠帶來這么大的魔力呢?原因恰恰在于它的簡單與直接。
它的簡單與直接,看起來樸實無華,背后卻蘊藏著厚重而深邃的含義,畢竟“幸福”這個主題既深又廣,可發(fā)揮的點實在是太多。正是因為它的簡單與直接,被問到問題的人往往來不及反應便做出了下意識的回答,使得這些回答里蘊含的情感更真實可信,更能夠打動電視機前的觀眾們。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有向別人提出問題的需要,很多時候都可以采用簡單直接、單刀直入的詢問。切記,在很多情況下,問題都是越簡單、越直接,所能產生的效果就越好。這是因為,復雜的提問往往更容易出錯。
復雜的提問之所以更容易出錯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里包含的邏輯關系實在是太多了。溝通的過程中,你的“長篇大論”式的提問經常讓人抓不住重點,搞不明白你到底要問什么。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幾個情景對話:
情景一:“你剛剛是在說小紅和小明玩踢毽子,然后小云搶了他們的毽子跑掉了,小紅怪小明沒有拿好毽子被小云搶走了,兩人打起來了結果誤傷了小花?小紅哭了,小云回來還了毽子,小雨跑掉了?什么和什么啊,太復雜了!我實在是聽不懂!”
情景二:“你剛剛說的實在是太混亂了,請問您究竟是想投訴這名員工的哪種行為呢?”
情景三:“你究竟是第一段話不理解呢,還是整篇課文的中心思想都不太清楚呢?能再簡單復述一下你的問題嗎?”
生活中,如果對方在認真傾聽了你的提問,同時沒有任何外力的阻擾仍舊一再要求你重復問題,你就要反思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清晰明了的標準了。不管是在談話抑或者是在提問的過程中,都不要將這場溝通當作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而要顧慮對方的立場,盡量讓自己的表述更簡潔有力,讓人一聽就明白。
讀書看報的時候,要是偶爾一句話沒看懂還能再三返回去將那句話仔細揣摩,直至完全消化,而談話的過程是即時性的,一個問題你當時沒有表達清楚,便可能喪失了讓對方為你解答的機會。把握住每一次提問的機會,尤其是在面對重要的談話人物的時候,讓你的問題更簡潔有力,更簡單直接。
不要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哪怕真的遇到了極其復雜的問題,也要盡量將其簡化,闡述的過程中突出重點。一個提問者之所以會提出邏輯復雜、語言混亂的問題,有下面兩個原因。
·提問者在提問之前沒有及時整理思路,導致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表達什么意思。
很多急性子在提問之前,心里可能有一連串模糊的問題,當他想一口氣將這些問題都說出來的時候,卻越說越冗長,越說越混亂。這時候,他越想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表達得就越糾結復雜。在日本,有一種情緒心理方面的疾病被醫(yī)生概括性地稱為“短句子恐懼癥”,患者說話啰唆,經常控制不住地將幾句話連在一起來說,讓人聽不清楚他到底要表達什么。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在提問之前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思考,來整理思緒,然后逐步向對方提出一個個簡單而又明確的問題。
·提問的時候分不清主次,導致了越說越亂,越說越沒有重點的情況。
生活中一些人提問的時候向來不注重邏輯,經常一個問題里會出現好幾個關鍵詞,讓人不知道究竟哪個關鍵詞指代的問題才是提問者想要表達的主要矛盾,更不知道從何答起。提問之前要審視你的問題,如果短短幾句話里卻蘊含了好幾層意思,你就要注意你的表達方式了。
舉一個例子來說,有個人電腦黑屏之后,問同事說:“我的電腦黑屏了,搞不好是電源開關壞了,但也有可能是顯示器內部電路故障的問題,還是其他的原因呢?我昨天把電腦借給朋友用了下,回來就覺得不對勁,該不是朋友用壞了,你幫我看看是什么原因吧……”同事正好在忙著別的事情,聽他說了一大通啰唆沒有重點的話就覺得頭疼,直接回他說:“我也不太清楚,你還是自己解決吧?!?/p>
很顯然,這個人的請求并沒有得到幫助,如果當時他直接對同事問:“我的電腦不知道為什么黑屏了,能耽誤你兩分鐘時間幫我看看嗎?”可能效果要好得多。
提問的時候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千萬不要大小問題都夾雜在一起成了一鍋燴,讓回答的人摸不著頭腦。
語言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人的短時間記憶能力只有7秒,依據這個前提,你的問題越簡單、越直接就越能產生好的效果。如果一個句子太過冗長,或者邏輯關系太多,一定會讓傾聽者頭疼不已,不如開門見山,簡單直接地表達出你的主要意圖,反而能夠“逼”出對方最真實、最真摯的答案。這些都是出色的語言邏輯高手需要掌握的技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