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
行為表現(xiàn)
有一位孩子感到肚子餓了,他拼命地叫喊:“餓死了,我要吃面包。”媽媽馬上拿給他面包,同時又沖了一杯熱牛奶。孩子吃了一口面包,又迫不及待地喝牛奶??墒桥D毯軤C,孩子無法喝,就急得大哭:“為什么把牛奶弄得這樣燙?笨死啦!”媽媽一邊使勁地給熱牛奶吹氣,一邊好言好語勸孩子等一下,牛奶馬上就涼。可是,等牛奶可以喝的時候,孩子已生氣地跑出門外,說不喝了……
星期天,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郊游。剛剛走到樓下,孩子的爸爸突然想起忘了帶相機,于是囑咐孩子等一下,自己匆匆忙忙地上樓去拿相機。盡管爸爸已經(jīng)用最快的速度跑上跑下,可孩子還是急得直跺腳,嫌爸爸麻煩,嘴巴翹得高高的,弄得全家人的興致大減。
行為解密
耐性的形成,絕大部分出于后天。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培養(yǎng)孩子耐性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沒有耐性的人,常常喜歡急于求成而最后一事無成,因為他們實在難以忍受成功前的寂寞。沒有耐性的人,也很難做一個好朋友、好伴侶、好父母,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細膩的感情。也許磨難會使其耐性晚成,但這必然使其多走彎路,加倍付出。
可見,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也是父母非做不可的事。而對孩子耐性的培養(yǎng),必須從幼時開始,且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孩子要吃什么玩什么,不要有求必應;孩子的需要也不要一次性地給以解決,如鉛筆不要一打打地買,練習本不要一大疊地備著隨他用;吃的東西更不要食品店似的應有盡有隨他挑;要有意識地給孩子磨難的機會,讓他在成長過程中也經(jīng)歷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困難;更要錘煉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培養(yǎng)其做事的韌勁。
有一次,沈女士跟6歲的兒子約好上午要去他的阿姨家玩。剛吃完早餐,兒子就來催沈女士:“媽媽走呀,到阿姨家去?!?/p>
“媽媽還要洗衣服,等媽媽洗好衣服,我們再去。”
兒子不答應了:“不要,不要,我要到阿姨家去。”
“現(xiàn)在不洗衣服,明天就沒有衣服換了。你先去玩一會兒,等20分鐘,媽媽洗完了,我們再走?!?/p>
“不,不,我要現(xiàn)在就去。”
沈女士了解他此刻的心情,知道他等不及了。為了讓他明白什么是等待,沈女士不再理他了。
過了大約20分鐘,兒子又來催沈女士了:“媽媽,衣服洗好了,我們走吧。”
這時,衣服的確洗好了,但為了使兒子有耐心,沈女士并沒有立刻動身,而是讓他再等一等:“媽媽的車需要充一會兒電,你再等一會兒?!?/p>
兒子不樂意了,大哭大鬧起來:“我就要現(xiàn)在去?!?/p>
“揚揚,你要學會等,你再這樣的話,媽媽就不帶你去阿姨家了?!?/p>
又過了10分鐘,沈女士推好車,對兒子說:“好了,電充好了,我們可以走了?!?/p>
兒子不聲不響地走過來,爬上車,也不跟沈女士說話。沈女士知道他還在生氣,于是對他說:“揚揚,你要知道什么事都不能太著急,必須有一定時間的等待。剛才沒到時間,所以我們不能走?,F(xiàn)在我們走了,是因為時間到了。你要記住,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等到它能做的時候才能做好?!?/p>
行為貼士
只有讓孩子體驗到許多事想獲得成功并不容易,非要付出勞動和汗水不可,孩子才會感受到過程的快樂,從而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好品德,才會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去奮斗。必須明白,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