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依賴性過強的孩子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一樣,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獨立并且可靠的人,因為依賴性強的人往往都是因為沒有自信而無法獨立的生活,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但是,責任感并不能在一夜之間灌輸進寶貝的腦海里,它需要很長的時間及很多的耐性。
認識到你會養(yǎng)育一個依賴型孩子的可能性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夠開始改變你的行為,并且學會怎樣才能養(yǎng)育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孩子。依賴型的孩子大致可以歸納為5種類型:取悅型、失望型、反抗型、挫折型、拒絕型。所有這些類型的孩子都是以相似的方式養(yǎng)成的依賴性。他們的父母往往利用有條件的愛、不切實際的期望、不恰當的獎勵和懲罰以及采用其他不健康的方法。孩子具有哪種類型的依賴性取決于孩子的個性以及他們父母的個性。孩子的問題會反映出父母的信念、情感以及父母的示范行為。
依賴型孩子的表現
依賴型的孩子不能避免在他的養(yǎng)育過程中受到傷害。依賴會讓孩子在整個童年期付出巨大的代價,更為痛苦的是這種不良的影響會滲透到他的成年生活。如果你陷入了養(yǎng)育一個依賴型孩子的誤區(qū),那么你和孩子就都處于失利的狀況。你的失利表現在你和孩子的關系會遭到嚴重破壞,孩子在你所推動的方向得不到成功和快樂。孩子的失利表現在他可能失去對你的愛和信任,他可能永遠都不會成為一個獨立的、成功的和快樂的成年人。仔細閱讀下面的紅色警示,與你自己的行為進行對比,改變你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恰當的方式。
1 取悅型
☆行為示例 取悅型的孩子常常被認為是模范兒童,他對別人給予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取悅型的孩子關心別人的需要勝于關心自己的需要。他們?yōu)榱藙e人的要求追求完美,比如聽老師的話、體育成績好、力爭藝術方面的成就等,但他們的努力幾乎全部源于外部的評價,他們需要用自己不斷的努力去換取外在獎勵,用以保持自尊心的最低水平。但可惜的是,這類孩子對自己難得滿意,他們總是在挑自己的毛病,總是不能獲得滿足,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取悅型的孩子對自己的成就沒有擁有感,面對成功,他常常會覺得是由于自己的運氣好,還認為自己的成功會轉瞬即逝。這種想法使得他長期處在一種恐懼的狀態(tài)之中,促使他追求更高的成就水平,為此他拼命追求以期得到難以實現的滿足和寧靜。為了得到關愛和注意,孩子的這種強迫行為會給他造成巨大的壓力,使他可能做出不健康的選擇。
☆寶寶的想法 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強不強,也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所以,每當我得到父母表揚的時候,我才會覺得自己也是不錯的!為了這樣的表揚,我愿意很努力很努力!可他們失望的眼神也會讓我難過很久很久……
☆你的誤區(qū) 也許目前而言,取悅型的孩子很乖巧很聽話,父母于是就很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以為自己的孩子特別懂事,不讓人操心。但時間長了,問題便會顯露出來。慢慢地,取悅型的孩子可能會意識到他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父母畢竟不能永遠地針對他的任何一處優(yōu)秀都給予表揚,那么這時他就會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覺得自己其實并不優(yōu)秀,覺得自己退步了。更嚴重的問題可能是,他將開始帶有攻擊性地尋求自己的需要。他的這種不公平意識會產生對抗性反應和憤怒。他會突然破壞他為了取悅別人所建立的一切,不再試圖取悅他人,破壞父母所渴求的成就和成功。這種重獲控制的企圖可以導致孩子試圖以嗜酒、藥物濫用、犯罪,甚至極端的情況例如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取悅型孩子的父母就會感到迷惑不解,“我那完美無瑕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解決辦法 父母如果采用“有條件的愛”、完美主義和控制的手段就會培養(yǎng)出取悅型的孩子。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請淡化對什么行為是恰當的,什么行為不恰當的那個清晰明確的甚至嚴苛的界限和不可更改的法則,不要把對孩子的關愛作為一種控制手段,別試圖使孩子對你惟命是從。他行動的依據應該是他自身的需要和要求,而不是你的規(guī)則。
2 失望型
☆行為示例 依賴型孩子的第二種類型是失望型,因為他從來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他不去積極響應父母對成就努力的要求,取而代之他以不給你最想要的好成績的方式來轉移這種壓力。
☆寶寶的想法 我達不到你的要求,那我干脆不理它!
☆你的誤區(qū) 別片面地認為失望型的孩子一定是一事無成的人。其實這類孩子通常都是很聰明的,并且在很多方面表現出很有前途。比如,他可能很聰明,智商很高,甚至很會惡搞,很會“整人”。但是,他卻很少成就任何事情,虎頭蛇尾,對成就性的活動絲毫不感興趣。即使心血來潮,他對成就性活動的點滴嘗試都充斥著自我破壞的行為,比如故意讓事情搞砸,然后又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究其根源,是來自于和父母的基本沖突。他依賴于父母獲得愛和自尊心,但是,父母一向都不相信他可以成功。那么此時,假如他盡了全力,一旦失敗了,他就會找不到借口,同時他一定會得到父母的嘲弄和蔑視。這樣的結果是失望型孩子最不能接受的現實,是比失敗還殘酷的現實。
☆解決辦法 失望型的孩子會以各種方式表達這種沖突,以便使他能夠避免對失敗負責任。他會用一種狡猾的被動攻擊行為表達,諸如,自我忽視,對成就性活動缺乏努力或者設法避免等等。這種行為可以為他的失敗找借口提供幫助,比如,“如果我去做了,我就會成功”或者“所有的麻煩都讓我遇上了”,并且通過轉移父母對他失敗的注意,使父母的注意力指向更明顯的技能障礙行為,減輕成就壓力。既然寶貝們那么在意你輕視他的能力,怕你覺得他們不夠好,那你就該看輕事情的結果,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努力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應得的公正評價。
3 反抗型
☆行為示例 依賴型孩子的第三種類型是反抗型。與取悅型的孩子相反,反抗型的孩子完全違背父母的意愿,父母讓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父母常常把這種行為解釋為獨立性,但實際上,反抗型的孩子是以一種自相矛盾的方式高度依賴于他的父母。
☆寶寶的想法 你說東我偏說西!既然我從你那里得不到贊揚,那我就自己做主!
☆你的誤區(qū) 反抗型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控制,并且覺得直接對抗父母的限制是無能為力的。這種無助的感覺引起氣惱和憤恨,并且刺激他設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是反抗型孩子的父母,你就會不經意地指引孩子的行為方向,并且為孩子決定行為的目的。孩子等著看你要他做什么,然后他會選擇與你的要求背道而馳的道路。反抗型的孩子認為這樣就脫離了你的控制,并且認為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實際上,如果他沒有你的引導,幾乎沒有能力考慮選擇并且做出決定。這種反抗行為通常以穿奇裝異服、糟糕的成績等形式表現出來。
☆解決辦法 有時孩子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反抗型的,當他不再能夠化解內心憤怒的時候,就會變成反抗型的孩子。由于長時間的依賴,他并不真正了解什么是獨立,并混淆了與父母的意愿相反的事情和他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之間的關系,而自己要做的事情才是他真正獨立的本質。他表面上的獨立性只是隱藏在背后的一個虛假的面具。你要讓反抗型的孩子了解,他與你的對抗并不是他真正需要的,如果可能,你要盡量少干預孩子的選擇,否則他總是對你的干預反其道而行之。
4 挫折型
☆行為示例 依賴型孩子的第四個種類是挫折型。挫折型的孩子不是“壞孩子”,他很少陷入麻煩之中。他在學校以及其他的成就領域都做得相當好,然而,他常常被認為是潛力沒有得到發(fā)揮的人,因為他們往往不愿意再向前走一步。
☆寶寶的想法 這樣不是剛剛好嗎?再努力如果失敗,還是會給自己帶來打擊。我不需要盡善盡美,我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自己滿意。
☆你的誤區(qū) 挫折型的孩子與他的父母似乎有一種愛恨交織的關系。一般情況下他與父母相處良好,但是,由于受到挫折,他經常表示氣憤和抵抗,并且把它的挫折歸咎于父母。挫折型的孩子以一種巧妙的方式表達他的負面情緒,他常常以不能全心投入和低動機水平的形式出現。一個挫折型的孩子可能得到一個“B+”的成績就不再去付出多一點的努力爭取得到 “A”,或者他被任命為音樂會的替補隊員,或者他失去一次激烈的競技運動比賽,對此,他原本是可以通過稍加努力得到的。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挫折型的孩子,你不應和他真正地生氣,因為按照一般的看法,他做的剛好不錯。但是,你會為他為什么不能再往前多走上一步而感到困惑不解。有時,孩子似乎好像在巧妙地折磨你,他已經接近取得高的成績,但是就是離最終的目標還差那么一點。
挫折型的孩子帶一點前三種類型的特征,他既有點兒取悅型的特點,又有點失望型的特點,同時還有點兒反抗型的特點。他是所有依賴型孩子中最具沖突性的一種類型,因為他不能遵循一條行動軌跡。他陷入一種內在的愿望、需要和動機等拉鋸式的沖突之中。像取悅型的孩子一樣,他對父母的關心和慈愛有強烈的需要,所以他常常做出取悅他人的行為。盡管他也感受到父母的過度控制,但他并不像反抗型的孩子那樣采取公然對抗的極端行為。
☆解決辦法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挫折型的孩子,要讓他向前跨出一步,獲得真正的成功,你可以讓他參加一些目的在于激發(fā)他的潛能的特殊培訓計劃和營地活動。你也許已經試圖利用賄賂、威脅、約束和關愛激勵你的孩子,但是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你會看到是孩子明顯的缺乏行為的內在驅動力。你需要考慮的是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以及隱藏在背后的潛在動力是什么。
5 拒絕型
☆行為示例 依賴型孩子的第五個種類是拒絕型。如果你是拒絕型孩子的父母,他會接受你的價值觀和指示,但會不顧你的反對而選擇一條自己的道路。盡管在不遵守父母的訓誡方面與反抗型的孩子相似,但拒絕型的孩子不是選擇簡單地對著干,而是完全徹底地拒絕父母提供的任何信息。
☆寶寶的想法 父母根本不理解我,所以,我也沒必要征求他們的意見。我為自己做決定,在我獲得了自由的同時,也失去了父母的愛和支持……
☆你的誤區(qū) 拒絕型的孩子被認為是5種依賴性孩子之中最健康的且最有適應性的,因為他真正擺脫了父母,成為獨立自主和自我導向的人??墒蔷芙^型的孩子卻為這種脫離付出了代價。為了這種脫離,他經常不得不采取極端手段,以保證他的獨立。為了制造這種脫離,他也許需要拋棄你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解決辦法 獨立性不是孩子自己可以獲得的,脫離了父母,孩子既不具備思想也不具備經驗形成的獨立性。獨立性是你送給孩子的一件禮物,孩子將會永遠珍藏并且會受用終身。你可以給孩子提供獲得獨立的幾個基本要素,但你必須給孩子以關愛和尊重。這些表達給孩子以安全感,使他能夠探索未知并且敢于承擔風險。你必須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那么這種信心就會在他的心里生根,并且在他自己心中產生一種永久的能力和勝任感。你必須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生活。你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然后給予自由,讓他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最后,你必須告訴他,他的責任是什么,他必須接受這些責任,然后讓他對自己努力的結果負責。
父母的角色
做父母是先于一切要做的事情!那是你的責任,是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的前提條件。只有你擔當做父母的角色,孩子才能比較容易地擔當做孩子的角色。成為孩子的朋友(那不是你的責任)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額外的依賴。你是父母,他是孩子,明確這一點,明確清晰的邊界、角色和責任,使孩子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樣孩子就可以逐漸從你那里獲得獨立。
最初,作為一個父母的角色,包括提供孩子生活的構成,諸如邊界的形成、期望和因果關系。然后,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角色逐漸轉變到增加孩子對生活的責任。這種過渡包括從微觀管理——大包大攬、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轉變到只對孩子的生活提供反饋。這種演變意味著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機會并且做出自己的決定,讓孩子以更少的限制、期望以及更多的自由決定自己的生活進展。
教孩子承擔責任
教孩子承擔責任是做父母的任務之一。保證你和孩子承擔相應責任的最好辦法就是要了解你們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究竟是什么。如果你和孩子都清楚地理解你們各自都被期望什么,那么保持在各自相應的責任范圍內就會變得容易些。一旦孩子開始一項成就性活動,你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討論,分清楚各自的責任范圍。
為了幫助孩子取得成功,應列出一個清單,寫清楚作為父母你都應該為孩子做些什么。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了解清楚孩子需要你幫助做什么。鼓勵孩子談自己的想法,看看他是否認為自己應該承擔一項特別的責任,這個責任不是由你來承擔而是讓他告訴你他將如何承擔這項責任。然后,再開列出一個清單,寫清楚孩子在成就性活動中應該負有哪些責任。在講出你的想法之前,先讓孩子描述為了成功他需要做什么。下一步,確定在孩子的成就性活動中將負有責任的其他人,諸如老師、指導人員或者其他小伙伴。
如果沒有履行責任,那就應該承擔后果。理想的狀況是,你和孩子都應該承擔后果。取消孩子最看重的活動也許是對他最好的懲罰方式,并且要允許在他表現好的時候,恢復這個活動。這個過程對你和孩子的責任提供了清晰明確的界限,使你們雙方不會混淆或者越界承擔對方的責任,同時也不會使你們忽略各自的責任。
孩子不愿意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是基于他保護自己免于失敗的愿望。通過避免承擔責任,孩子保護他的自我,不去接受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引起的失敗。通過責怪外在因素,比如其他的人、運氣不好或者是不公正,孩子可以保護他自己免受傷害。
有些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可能是反復無常的。我把這個叫做“選擇性地承擔責任”,意思就是說,當這些孩子成功時,他們更可能承擔責任;當他們失敗時,就不愿意承擔責任。但是孩子們必須認識到他們不能只取其一而不取其二,成功和失敗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如果他們不能接受對失敗的擁有權,他們就不可能真正獲得對成功的擁有權。
有時,在孩子經歷失敗之后,父母對孩子的安慰會破壞孩子學習承擔責任的機會。為了減輕由于差勁的成績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失望情緒,父母們可能會利用尋找外在原因的方式安慰失敗的孩子。雖然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一個短暫的情緒解脫,可是卻妨礙了他為自己負責任。這樣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的能力,以及在未來改善自身行為的能力。
通過積極地指出行為和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促進孩子對他的成功和失敗承擔責任。要平息孩子的負面情緒,就要告訴他怎樣才能在將來取得一個全然不同的、更為積極的結果。這樣的話,孩子就有了在下一次能夠爭取一個比較好的結果的想法,同時,會擁有解決問題的特別方法。比如,一個女孩由于在一次重要的網球錦標賽上失利而倍感悲傷和失望,她的父親并沒有為她的比賽找借口開脫,而是聆聽她的訴說,理解她的情感,并且平靜溫和地指出她比賽前兩周的練習還不夠努力,錯過了幾次頗具競爭的練習賽。他還指出:如果她在下一次比賽之前,投入足夠的時間和努力,她就會表現得出色,并且還有可能打敗同樣的對手。這樣,女孩失望的心情得到了承認,她為自己的比賽結果承擔了責任,同時并獲得了在未來改變表現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當她一旦成功,她將完全有屬于自己的輝煌。
鼓勵探索
在兒童生命的早期,你需要給他綁上一條相當短的“皮帶”以保證他的安全。在他玩耍的時候,你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從來不讓他離開你太遠。這種照顧建立了孩子的安全感,使他認為如果他走得太遠,就會有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返回,一旦需要,你就在那里保護著他。
可是,在安全感和依賴感之間存在著一條清晰的界限。當孩子已經建立起了安全感,你一定要鼓勵他探索在你的安全保護網以外的未知世界。讓孩子在現實世界中檢驗自己的能力,并且在他自己的內心找到一種安全感。隨著探索經驗的豐富,孩子將在他的安全感內在轉化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
在與年齡適應的范圍內,你可以通過積極鼓勵孩子探索未知,而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精神。比如,你可以要求你2歲的孩子尋找你放在你家房子周圍的一個球;你可以讓你的7歲孩子騎著腳踏車去距你家兩棟樓距離的朋友家;或者允許14歲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去山區(qū)野營(假定他有一定的野營經驗)。支持這種探索活動可能會使你感覺不舒服,但是這是孩子發(fā)展獨立性的基本經驗。
你也可以鑒別一些引起孩子恐懼的情境,鼓勵孩子面對恐懼并且探索這種情境。你可以和孩子談論恐懼,提出減少恐懼的看法,教他一些可以消除恐懼的技巧。如果需要,你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面對那個情境,指導他如何控制恐懼,以便未來他能夠自己獨自面對那種情形。
在孩子開始探索環(huán)境的時候,父母通過恐懼、氣惱或者不安,無意間降低了孩子的安全感,并且引起了他的依賴感。當孩子探索的步伐走得稍遠一點的時候,如果你表現出憤怒或過度恐懼,那么你的過度反應可能使孩子內化吸收這種反應,并且形成一種信念——世界是一個充滿危險的地方,不應該去探索。學會認識自己的恐懼,并且對它保持抑制不要讓它影響孩子,對于發(fā)展孩子的獨立性是至關重要的。
你也可以傳遞有關探索的正面信息。不管是參觀博物館,還是讓孩子單獨去公園,或者觀看嚇人的電影,你都可以告訴孩子探索是一個有趣和令人興奮的經歷,應該去追尋和享受。對于探索如果你對孩子表達的是積極的情感,那么孩子很可能采納同樣的信念和情感,這會鼓勵他進一步探索他的未知世界并且挑戰(zhàn)極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