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身體健康
【案例1】
據相關權威機構對鄭州市區(qū)某中學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調查顯示,2004年這所學校畢業(yè)班1163名學生中,剛入學時體檢的健康狀況,一般健康的學生占50.38%,而畢業(yè)時則這一比例僅占24.59%,健康率下降了25.79%;而在對近視、遠視學生的調查中,剛入學時視力有問題的學生占46.69%,畢業(yè)時則增加到74.20%,上升了27.51%。
據介紹,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4年,全國中小學生體質調查研究組對鄭州市的中小學生進行形態(tài)發(fā)育情況、常見病、生理機能等4項健康標準的狀況對比發(fā)現(xiàn),學生的生理機能(肺活量)、體能素質,如立定跳遠等在不斷下降,學生中的視力不良、營養(yǎng)過剩(肥胖)問題沒有得到控制,反而逐年加劇。
【反思】
國際上對健康有著明確的定義。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認為,健康不但指身體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健康有十個標志:充沛精力,能從容不迫地對待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精神壓力;處事樂觀,態(tài)度積極,能勇于承擔責任;善于休息,睡眠良好;適應能力強;體重合適,身體挺拔、勻稱;眼睛明亮,反應敏捷……
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對鄭州市中小學生近20年體質健康狀況變化的分析,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出現(xiàn)了逐年下降的現(xiàn)象。而在近些年的體育測試中,絕大多數考生都選擇了“簡單”的仰臥起坐。同樣是自選項目,與仰臥起坐受到考生青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籃球、排球、800米跑、1000米跑均受到“冷遇”。籃球、排球這些本應是青少年學生,尤其是男生喜歡的體育項目,選報者僅占15%。在鄭州九中考點,前來參加考試的上千名考生中,選報籃球、排球的考生僅有4人。
最近一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顯示,近20年來,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包括肺活量、速度、力量在內的常規(guī)體能指標不盡如人意;北京市教委等機構開展的青少年形體測評結果顯示,八成青少年體形不良,走路時探頸、駝背、窩肩的比率高達46.1%;一項調查顯示,如今中小學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了一倍,近視眼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達到76%,大學生高達83%;陜西省公布的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71%的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足1小時,64%的學生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把現(xiàn)在的青少年體質概括為“硬、軟、笨”。即:關節(jié)硬、肌肉軟、長期不活動造成動作不協(xié)調。青少年的速度、耐力、平衡感等都在下降。
是什么讓孩子們變得“軟弱”?一項針對我國中小學生的調查表明,75%的學生認為體質不好是缺少鍛煉造成的,而高達60%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學生能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并且隨著年級增高,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學生逐漸減少,高中生的情況最差,只占12.5%,而情況最好的小學生也只能達到22.6%。在鄭州五中考點,共有考生1238人,然而參加籃球考試的僅有74人,僅占6%;參加排球考試的有225人,也才占了18%。更有甚者,參加800米跑及1000米跑自選項目的考生也非常少,還不到總人數的6%。很多學生明確表示非常害怕跑步。來自“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的調查顯示,中國學生休息日多選擇學習、休息或上網,而其他三國的學生則更多選擇出去“玩”,體育鍛煉占很大比例。與國外相比,我國青少年的體育鍛煉還嚴重不足。中國孩子體質顯現(xiàn)“玻璃化”的趨勢。
一名學生不經意的一句話道出了個中原委:“別說鍛煉,我連睡覺都沒時間。做完了學校的作業(yè),還有爸爸媽媽要求做的練習題,晚上11點睡覺,早上6點半又得起來。周末還得被爸媽逼著上特長班?!币幻W生說:“課間10分鐘就是換老師的時間,上節(jié)課老師壓堂5分鐘剛走,下節(jié)課老師就進班了。我們連去洗手間都得速去速回,甚至沒有時間去?!?/p>
繁重的課業(yè)壓力之下,中國學生逐漸收斂起愛玩愛鬧的青少年本性,一個個努力去迎合社會、學校和家庭對他們的期待與要求,玩耍、鍛煉變成了奢望,并最終導致青少年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細究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是由于運動場地缺乏,不僅缺乏較為充分、就近的體育鍛煉場地、器械、設施,而且也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盡管近年來國家和政府紛紛加大了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前期欠款太多,加上規(guī)劃不盡合理等多種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學校運動場地嚴重不足。例如,鄭州某區(qū)一所中學有在校生3460人,而學生的文體運動場地為10325.7平方米,人均面積僅2.98平方米,課外活動時,數百名學生擠在學校的操場、籃球場上,還大批學生扎堆在場邊上“等場地”。在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部分學校由于運動場地太小,連一條“百米”跑道都沒有,趕上多個班級同時上體育課,很多訓練項目不得不取消,只有讓學生自由活動。而這樣的安排根本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體育技能、鍛煉學生體能的目的。曾經有學校由于日常缺乏訓練場地,以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為由,將學校運動會的1000米跑和800米跑等項目取消了。
二是由于高考重壓在前,玩耍被極大地扭曲為獲得高分的敵人,鍛煉被賦予了增加體育中考分數的重任。如今的鍛煉、玩耍,都被賦予了多方面的內容,不再單純。將體育考核作為中考,甚至高考的一部分,雖然教育部門出臺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借此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但“一旦體育活動被功利化、分數化,就必須有一個判斷的指標,活動內容也肯定會受限制。這時,體育鍛煉就不再是娛樂或放松,而是對學生天性的壓制,他們參加鍛煉也只是為了混個分數”。
三是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家長從小就反復告誡孩子“出門要注意安全,不要被人欺負”,因此“害怕出去玩”的念頭,在青少年的心里根深蒂固。現(xiàn)代交通便利了人們出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擁堵,還給公共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隱患。與此同時,社會宣揚的“好孩子”,大多是乖巧、聽話、不愛和人玩耍的孩子,這也在無形中告訴青少年:只要我變成他那樣,爸爸媽媽就會更喜歡我了。另外,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孩子成了家中的“獨苗”,寄托著來自長輩的全部希望。小學生不會穿衣服,中學生不會洗碗,高中生不會剝雞蛋……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他們身上呈退化趨勢。有的家長重文輕體,不配合學校要求,甚至弄虛作假,幫助孩子蒙混過關。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家長根本管不住孩子,只能任其散漫游蕩。還有的是因為家長配合不到位,盡管學校千辛萬苦地花費一個學期讓孩子“跑”掉的肥肉,經過一個寒假或暑假,又如面包似的發(fā)了起來。
四是由于現(xiàn)代文明的“阻礙”,傳統(tǒng)游戲被“高科技”替代了。而今,丟沙包、跳皮筋等傳統(tǒng)體育游戲已經遠離孩子們的生活,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網絡、電視、音響、PSP等逐漸成為孩子游戲的主流載體,他們一有時間就會泡在網上、沉浸在網游中,或是靜坐在電視前,甘心淪為“高科技的奴隸”。
五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擠壓,體育鍛煉風光不再。對于升學率的過分關注,將學校、教師的績效考核與升學率掛鉤,導致一些學校、教師、家長,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都齊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到了文化課考試成績上,對體育課和體育鍛煉很不重視。
六是由于健康知識缺乏,認知淡薄。這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在2008年廣州奧林匹克科學大會上,一個名為《中國大學生健康與生活行為調查報告研究》的專題報告,引起了國內外體育教育專家的關注。這份調查報告顯示,65.68%的中國大學生感到“運動不足”,7.57%的大學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學生不懂得飲食要葷素搭配,這些都反映出我國早期健康教育的缺失。從小學到大學,中國還沒有設置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而只是將一些粗淺的健康知識作為體育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在體育課的教材上有所體現(xiàn)。令人遺憾的是,即便是這么一點豆腐干大小的健康知識,還是被當前的體育課程所忽略了,美其名曰讓學生自學。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習慣、網絡生活占據了當今大學生的體育時間,都是導致目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
健康知識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而知道該如何結合自己的身體特點去鍛煉,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通過鍛煉來預防的。如現(xiàn)代社會的人往往因為坐立時間過長而導致頸椎不舒服,但如果掌握了正確的健康知識,就可以通過牽拉練習、小肌肉群練習等簡便有效的方法,來預防頸椎病的發(fā)生。
著名的民營IT企業(yè)托普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宋如華說:“能在公司中謀得一席之地并有所作為的,一定是熱愛體育、體魄強健的畢業(yè)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勝任高強度的工作量。”
在日本,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雖然讓人羨慕,但體育好的孩子更讓大家尊重。日本小孩從小就被灌輸了“不怕冷,多運動”的思想。上學后,基本上每天都有體育課。同時,為了讓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日本文部科學省從2006年4月開始,在全國的中小學中提出“早睡、早起、吃早飯”的口號,并要求各學校完善廣播體操。無獨有偶,新加坡對于中小學生體育運動的重視也是由來已久。盡管面臨著各種考試壓力,新加坡的中小學生學業(yè)負擔并不輕松,但每天下午兩點以后,學校還是安排了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參加幾十種運動。早在2007年年初,新加坡教育部就決定,要通過3~5年時間,花費約4000萬美元在各學校鋪建人造運動場,預計到2014年,新加坡的學校都將擁有自己的室內體育館。此外,英國政府還建議各地方政府給家長們一些經濟補貼,讓他們?yōu)楹⒆淤徶靡惠v自行車,并鼓勵孩子騎自行車上學。瑞典哥德堡大學還在瑞典和丹麥推行了“防止青少年久坐不動”的健康促進項目,給學生布置體育運動類家庭作業(yè),為他們提供更多非競賽類的體育活動,鼓勵當地體育俱樂部與學校合作。
孩子的較量就是國家的較量,孩子的隱患也是民族的隱患。中國孩子的“高身材、低體質”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陽光體育運動、讓全國億萬學生集體鍛煉一小時的活動都是近幾年來國家教育部門在推動中小學生體育鍛煉方面做出的有益嘗試。專家們呼吁,應該盡一切可能讓學生走上操場,盡情玩耍,將課外活動時間還給青少年自由支配,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教育應該讓生命更加光彩照人、活力四射?!敖∪木裨⒂诮】档纳眢w?!鄙墙逃幕A,而身體是生命的基礎,忽視身體就是忽視生命。我們的教育竟然忘記了這一基本常識,試圖在忽視身體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智力教育的奇跡。然而,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怎能培養(yǎng)出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呢?不僅如此,而且健康也是一個人幸福的基礎,是教育本身的重要目的。沒有身體的健康也就很難有完整幸福的人生,更談不上培養(yǎng)身體健康、心智健全的現(xiàn)代公民。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從批判傳統(tǒng)的戕害身體的“殘廢教育”、“殺人教育”中發(fā)現(xiàn)“活的教育”和“生活教育”。他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體健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目的”,“體育為德智二育基本”,應“以養(yǎng)成堅強之體魄,充實之精神為標準”。陶行知主持下的曉莊學校始終把健身運動貫穿于教學實踐全過程。他提出的“每日四問”中,第一問便是,“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
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副院長劉良華教授提出,“教育應該關注整個身體的生長而不只是關注腦袋的發(fā)展”。劉良華指出,“身體”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端”。教育有多種目標,但所有的目標必須從身體出發(fā)。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讓兒童憑借完整的身體享受完整的幸福。這里的“身體”不只是“肉體”,還有野性、豪氣、意志、活力以及健康的情感與審美情趣。“身體教育”也不只是“體育”?!吧眢w教育學重視‘體育’,但它同時關注別的身體活動,比如勞動、情感、藝術、意志,等等。體育與勞動讓人不至于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懦夫;它讓人自信滿滿、雷厲風行、決策果斷、敢于冒險,而不只是沉于幻想、優(yōu)柔寡斷?!?/p>
【案例2】
據有關部門對鄭州市15所中學60多名中學生的睡眠時間調查得到的數據顯示:高中生每天晚上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個小時,其中高三學生僅為5個小時,在校學習時間超過10個小時,最多時甚至超過13個小時,遠遠超過中學生每日學習時間8小時以內的規(guī)定。上課時間瞌睡怎么辦?不少學生稱,如果困極了老師允許站著聽課。
【反思】
缺少睡眠是青少年健康的無形殺手,家長、學校要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還青少年足夠的睡眠時間。
浙江省兒童醫(yī)院兒??浦魅吾t(yī)師邵潔說,“人體的生長激素主要是在夜間睡眠時分泌,尤其是在非快動眼深睡眠期中分泌,而非快動眼深睡眠期大多在前半夜。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睡眠被剝奪了,就會影響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使生長發(fā)育遲緩。另外,人體合成身體中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時候才能夠很好地完成。只有睡眠好,孩子才能長高長壯。后半夜的睡眠大多是快動眼睡眠期,這個時候是人的記憶鞏固期,大腦將白天的學習碎片進行整理、記憶強化。如果這個時候的睡眠被剝奪,就會影響到人的記憶功能?!?/p>
邵潔還表示:中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長期睡眠不足,這容易導致上課期間打瞌睡的情況。從認知功能來講,缺少睡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存在缺陷,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行為方面來講,長期睡眠不足會使青少年變得煩躁,情緒不穩(wěn)定,從而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雖然每個人的睡眠有個體差異,但“小學生每天保證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這樣一個睡眠標準是專家根據青少年生理發(fā)育需要經過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邵潔提醒老師和家長,對青少年的睡眠要有正確的認識,要保證孩子有較充足的睡眠時間。
導致睡眠不足的罪魁禍首是應試教育。然而,面對這種暫時誰都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優(yōu)質教育資源缺乏和分配不公更是首當其沖的頑疾。能考上名牌學校的只有少數學生,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缺乏導致了激烈的競爭,使學生有了沉重的壓力。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是成績提高的最重要因素,而疲勞戰(zhàn)、題海戰(zhàn)不僅降低了學習效率,而且是一個學校教學水平低劣的典型表現(xiàn)。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教育部對全國部分大中城市的中小學校和農村縣中的調查,35%的校長、37%的教師、58%的中學生認為課業(yè)負擔較重或過重,其中高三學生6點前起床的有34%,11點半以后睡覺的超過40%。假期補課更是普遍現(xiàn)象。在一些城市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80%的小學生參加過各種形式的奧數班、興趣班、考級班,并多在兩個以上。這種現(xiàn)狀無疑應引起我們極大的關注,并應想方設法加快改進的步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