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宋詞集粹(上)
宋詞是文學史上燦爛奪目的豐碑,是中華文化的無價瑰寶。本單元選取了北宋六位著名詞人的七首宋詞,它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展現(xiàn)了詞人各具特色的精神世界和藝術風格?!督亲印分刑K軾渲染雄壯的場面,筆墨由實轉虛,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寫得壯懷激烈,豪氣萬丈,情感噴涌而出。《如夢令》中李清照由“風雨”聯(lián)想到“落花”,運用對話描寫展現(xiàn)了惜春的敏感心理,整首詞作極具藝術價值。讓我們潛心鉆研北宋大家的詞作,從中吸取其中的寫作技法。
妙語佳段
◇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蘇軾《浣溪沙》
◇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歐陽修《采桑子 》
點評
詩詞講究意境,賞析優(yōu)秀的詞作,往往可以讀出畫面,讀出情感,我們常說的“詩情畫意”就是這個意思。蘇軾的《浣溪沙》一句一畫,棗花落在衣巾,滿村響著“吱吱扭扭”的繅絲聲,柳樹下,有一位身著粗布麻衣的農民在賣黃瓜。三個畫面拼接在一起,讓人感覺有很強的立體感,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蘇軾成功地用文字展現(xiàn)美妙的生活勝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這是怎么做到的呢?創(chuàng)造意境,工于描繪。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繅絲聲、瓜農的穿著……蘇軾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特征,描繪出色彩美和音樂美。同樣,北宋文壇泰斗歐陽修也深諳“意境創(chuàng)造”之道,凋殘的落花縱橫散亂,紛飛的柳絮隨風輕揚,垂柳整日地在風中飄舞。細膩的文筆描繪出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烘托出暮春清疏淡遠之感。初中生學習寫作,要嘗試追求文章的“詩情畫意”之美。
◇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
點評
“巧于串珠,組織材料”在這首《江城子》中可見一斑。通篇縱情放筆,有太守出獵的雄姿,有雄壯的出獵場面,有全城百姓熱情的追隨,有點的刻畫,有面的鋪排。筆墨一轉,寫到喝酒酣暢淋漓,又聯(lián)想到歷史人物馮唐、魏尚,表現(xiàn)自己寶刀未老,志在千里。蘇軾擴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初中生學習寫作,如何組織材料呢?不是“抓到籃里都是菜”,而應巧于串珠,圍繞線索選材、組材。蘇軾用“狂”字貫穿全篇,出獵的豪情、酒后的豪興、抗擊侵略的豪邁,熔鑄成一首壯麗的詩篇。把看似互不相干的材料串聯(lián)成為有機整體,這種寫法值得初中生學習。
◇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點評
柳永的《蝶戀花》體現(xiàn)出“以情織文,充分抒情”的寫作技法。詞作感情真摯,抒發(fā)倦游思歸和對親愛的人的思念。情感充盈文字間,柳永是怎么做到的呢?開篇寫到“佇倚危樓風細細”一句使主人公形象突出?!巴麡O春愁,黯黯生天際”直接抒情,點明“春愁”。隨后柳永不再多言情感,描繪出一幅如煙似霧的暮色,借景抒情,加重了愁苦滋味。接下來掉轉筆墨,埋怨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最終直接抒情,唱出生命的最強音,對所愛之人堅貞不渝。柳永靈活運用抒情手法,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事,初中生學習寫作,應思考如何抒情。
寫作指導
1.創(chuàng)造意境,工于描繪
“意境”是一種藝術概念,指文學藝術作品中所描寫的生活圖景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具體地講,意境是作者主觀方面的“意”(包括思想感情、意趣、理想、情操以及創(chuàng)作意向等)和客觀方面的“境”(包括景物、音響、人物、氣氛、色調等)的統(tǒng)一。換言之,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健康的情懷,通過具體生動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做到內情和外物相融合,深意和境界相交織,從而深深地打動讀者,感染讀者,喚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那么,要如何創(chuàng)造意境呢?要繪景于情,工于描繪,把內心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客觀景物糅合到一起。
“工于描繪”,指寫景要繪色、狀物、摹聲有機地結合起來,需抓準景物特征。每種景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形狀、顏色、音響、氣味、姿態(tài)、質地等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去體驗,既觀其形、其色,又聽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從而描寫出景物特點。此外,工于描繪,應注意變換寫景角度,或俯視仰望,或前后內外,或遠近高低,從不同的方位去觀察,多角度、多側面去描繪。
2.巧于串珠,組織材料
“珠”,就是材料,就是景、物、事。串珠,需要作者找準一根“線”,然后就可以很快地把珠子串起來。珠子被線串起來后,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就成功了。著名作家劉白羽說過:“生活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可是你要是從中理不出個清晰的線索,得不出個明確的概念,也就無法概括,無法結構,也就不能用具體的形象把生活真正的、深刻的東西表達出來?!笨梢娗捎诖椋枵液镁€。
這根線可以是某個事物、某個人物,可以是某種感情、某種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話、某種行動,還可以是某一懸念、某一矛盾沖突等。寫文章,我們圍繞中心選材、組材,用情和線像串珍珠一樣把材料巧妙地組合起來。
3.以情織文,充分抒情
文章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以情織文,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在行文中進行抒情呢?抒情分為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是作者在文中直接表達自己被現(xiàn)實生活所激發(fā)起來的情感,也稱為“直抒胸臆”,可以是一種傾訴、呼告、贊頌或斥責。它的語言滲透了感情,極具褒貶色彩。把感情寄寓在具體事物上,或者借助文中的敘述、描寫和議論作為媒介來抒發(fā)感情的表現(xiàn)手法叫間接抒情。有的側重于以情敘事、融情于事,這種抒情性敘述,可以寫完整的事,也可以寫事情的片斷,把作者的感情流溢于敘事的文字之中;有的通過寫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間接地附著于景物之中,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來體現(xiàn)內心的感受。
積累營地
1.創(chuàng)造意境,工于描繪
◇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耍瑚龅乃猓駢粢话?;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
——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蘿瀑布》
◇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瓷筋^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
——梁實秋《雅舍》
2.巧于串珠,組織材料
——這白衣的安琪兒,抱著花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
——他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
——她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地合了攏來,綰在一起。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xiāng)。眼前浮現(xiàn)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看不分明了。
——冰心《笑》
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愿意給我們家?guī)停囐M減半。
……
“文化大革命”開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請了假,煩老王送他上醫(yī)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yī)院門口等待。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
……
我們從干?;貋?,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他并沒有力氣運送什么貨物。幸虧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
——楊絳《老王》
3.以情織文,充分抒情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xiāng)愁》
◇ 在險峻的懸崖上,它照樣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樣流淌;在陽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樣流淌;在風霜雨雪的襲擊下,它照樣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但它讓人感動是持久的,不會一曝十寒,不會繁枝容易紛紛落,不會無邊落木蕭蕭下,而總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著。它擁有這巴洛克特有的穩(wěn)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
——肖復興《小溪巴赫》
◇ 不是年青的為年老的寫記念,而在這三十年中,卻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層層淤積起來,將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
——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范文借鑒
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
佚 名
我走在初冬清晨安靜無人的小路上,目光落在路旁早已枯索了大半的植物上,妄圖在一片死寂中發(fā)現(xiàn)些尚有生機的東西。
其實結果與我心下所料想的一樣,自然是沒有的。時已立冬許久,植物衰敗的速度遠比它們春日里生長的速度快得多。我失望地收回目光,輕嘆,搖頭,而后便欲轉身離開。
可是,遠遠的,我在一片枯黃中望見了角落里零星粉紫的色彩鮮明地跳脫出來。我快步上前,彎下身子去細看那一株生在冬日的植物,心中為我的發(fā)現(xiàn)欣喜不已。
作者在路上偶遇枯索了大半的植物,從中有了生活的思考?!拜p嘆”、“搖頭”二詞即寫出內心無奈失望之情。“以情織文”,開篇流露出細膩的感受。
一看便知,這多角星形狀、白中摻紫或深粉的花,正是石竹。盡管已是冬日,那石竹卻兀自堅定地仰著臉,迎著刺骨而尖銳的風,在這個根本不可能被人所欣賞的角落里孤獨地搖曳著自己色彩明麗的花朵,那陽光下清澈而純凈的顏色,讓我想起了一個詞——生命。
是的,生命。記憶中石竹并不是適于過冬的花兒,可此刻,眼前這株偶然被我發(fā)現(xiàn)的石竹,卻倔強地用盛開證明著自己的生命力。她不屈于冬日干冷的天氣,在根本無人照看、無人欣賞的角落里的一方土地上,深深地扎根、生長,而后開出絢麗的花朵來驅趕無邊的寂寥。其實她又何嘗不寂寞,只是,她選擇了更勇敢的方式面對寂寞。
“這多角星形狀、白中摻紫或深粉的花”,表明作者善于觀察事物的形態(tài)、色彩。“仰著臉”、“搖曳著花朵”,刻畫出花朵在冬日中的生命力。
這便是生命啊。我在心中無聲地驚嘆,指尖劃過石竹翠綠茂盛的葉片,而后停息在她腳下那一片土地上。
冰涼的氣息透過指尖傳遍全身,我不由打了個寒噤,收回手,猶豫片刻,又伸出手去,想把那石竹拔了,移至家中花盆里肥沃的土壤中去。
我用上些許力氣,估計著那石竹不會被摧,才動手去拔。
可是,她紋絲不動。艷麗的花朵仍微微搖動著,有種無聲的倔強。
我于是松手了。并非屈服,只是覺得,或許這兒更適合倔強的她。倔強勇敢的生命本不應生活在溫室,溫室亦培育不出倔強勇敢的生命。
我轉身走了。走開十幾步后又忍不住回頭去看那石竹,她卻依然仿佛在致意般,迎風搖晃著纖柔的花瓣。我于是徑自走了,只將她美麗而挺拔的身姿記在心靈深處,只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教會了我太多。
“這便是生命啊”,字間浸潤著情感,抒發(fā)了驚嘆之情。作者沒有停留于直接抒情,而是寫出“指尖”的小動作,再次展現(xiàn)內心的驚嘆。
生命或許在一處溫室之中開出了燦爛的花,但那花卻是施肥澆水的結果。而這石竹不同,她生長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里,卻依舊開得如此堅定而勇敢。
這是比那些溫室花朵們更偉大、更勇敢的靈魂。
點評
作者冬日清晨偶然間發(fā)現(xiàn)一株石竹,遂觸動善感的內心,感悟出石竹倔強的生命,出于憐惜想移植回家中,卻發(fā)現(xiàn)石竹紋絲不動,作者的感悟更深入一層,“倔強勇敢的生命本不應生活在溫室”。作者“以情織文,充分抒情”,不僅直接抒情,更是細膩刻畫石竹,表現(xiàn)自己的敬畏之情。作者思路流暢,以自己的感悟貫穿全文。
秋雨瀟瀟下
佚 名
天空似若裂帛,灑下透明的琥珀。那晶瑩的雨水,在颯颯秋風中唱著瀟瀟的歌。撐著傘在小區(qū)里漫步,秋雨親吻著我的發(fā)絲,濕潤,冰涼,發(fā)絲在風中柔柔地飛揚。
走過兩個女人旁邊,一個女人笑得眼睛瞇成兩道彎彎的線,驕傲地說:“你知道嗎?我今天回家時下了雨,兒子打電話來問要不要接我,怕我沒帶傘。兒子終于懂事了!”另一個女人也帶著母親才有的幸福笑容,說:“我女兒也真好呢!早上出門前她說天氣預報說今天要下雨,提醒我?guī)隳?!”兩人相視一笑,一股溫暖的柔情融在雨中,我頓時覺得這冰涼的秋雨也變得溫暖起來。
開篇交代了地點、環(huán)境,并運用比喻、擬人,刻畫出一幅秋雨圖。
一場秋雨后,樹幸福地垂下被濯洗得發(fā)亮的葉子,墻角低洼處仍咕嘟咕嘟地吐著水泡。我急匆匆地趕去上課,走到一家商店前,一驚,一大片泥水緩緩地淌著,淌滿整段小路。
作者抓住樹、磚頭等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渲染了一種溫暖的氛圍。文中人物情感和景物描寫恰當融合。
呀,這怎么過呀!正當犯愁時,我突然眼前一亮,只見路邊靠墻的地方,幾塊磚頭蜿蜒成一條水中小路。我小心翼翼地踩著磚頭,心里滿是感動。一塊、兩塊……八塊。八塊磚頭,沉甸甸地鋪在地上,如同沉甸甸的愛心。一抬頭,一位清潔工阿姨也準備借用這條“小道”,我們相視一笑。瀟瀟秋雨中,一股溫暖的愛泉噴涌著,使這寂寥的秋雨變得熱鬧起來。
在熱鬧的馬路邊,我和好友同撐一把傘。水珠沿著傘面不停地滑落,好像墜落的星星,在地上濺出點點星光。路邊的水蜿蜒地流著。一輛汽車遠遠地疾馳而來?!霸懔?!”正當我倆忙著避閃的時候,那汽車竟放慢了速度,極緩極小心地駛過,輪子如船般輕柔地劃過碧波,漾出圈圈漣漪,悄然離去。我倆相視一笑,頓時覺得有一股溫暖漾在雨中,瀟瀟的秋雨頓時變得明凈澄澈起來。
憑欄遠眺,天空澄澈,秋雨瀟瀟。我仿佛看到滿天飄飛的花雨,又好像有顆顆愛心墜落大地。眨眨眼,一切都融化在淡淡的水煙中,徒留一聲清脆的鳥鳴。
水珠好像星星,地上點點星光,下雨被描寫得如此美妙?!耙磺芯罢Z皆情語”,人心中擁有溫暖,眼前一切皆美麗。
點評
本文以“秋雨”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三幅充滿溫情的畫面?!扒捎诖椋M織材料”的寫作技法被作者運用得非常嫻熟。兩個女人間的笑容、水中磚塊形成的蜿蜒小路、放慢速度的汽車,三種畫面都浸潤在美好的景物描寫之中,景物描寫如一抹暖色溫暖著讀者的心靈?!耙郧榭椢摹?,人與人之間的愛心、溫情成為本文的主旋律。學寫這樣的文章需注意,需有統(tǒng)一的中心主題,要善于剪裁拼接,三幅圖畫需要有統(tǒng)一的意境。
讓我走遠看看你
佚 名
我是你生命的延續(xù),命運的精靈在我出生之日起便用血緣的長繩將我和你綁在一起,掙不脫,扯不斷。我們緊緊相伴18年,卻因為置身太近,使我在這18年的晨光與黑夜感受不到我們之間真實存在的溫暖厚重的那個字。
以后啊,讓我走遠看看你。
很小的時候,當別的孩子還被全家人捧在手心的時候,當別的父母還小心翼翼地牽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你把我?guī)У接斡境剡?,用命令的口吻說:“下水。”幾歲的孩子,即便在淺水區(qū)也不及水深的高度,怎么敢走向那未知的恐懼?你沒有向我說明求生技能的重要,而是狠心地將我扔入水中,且攔住急欲下水救援的哥哥,任那么小的孩子在水中掙扎、叫喊、哭泣。那是如死亡般恐怖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里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10歲的我被教練一眼相中,加入縣游泳隊的時候,當獨自去海南潛水卻中途弄掉氧氣嘴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一技之長竟如此有用,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
“讓我走遠看看你”,成為全文的情感主線,表現(xiàn)出“我”對對方的一種疏離感,激發(fā)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何要“走遠看看你”?
小學的時候,當別的孩子還舉著棉花糖坐在單車后座的時候,當別的父母在做好可口的飯菜為孩子端上桌子的時候,你配了一把亮閃閃的鑰匙掛在我胸前,隨口叮嚀:“靠著右邊走?!庇谑?,長長的20分鐘的路程,一個剛上一年級的丫頭片子,便這樣一點一點學著自己走了。因為步行,每天要早起10多分鐘;因為步行,每天要晚回家10多分鐘?;丶液螅瑳]有炊煙,沒有人聲,先做作業(yè),等父母回來。你永遠不會覺得一個人待在家里是多么恐怖的事,自強如你,只會覺得那是天經地義。那是如粗布般灰暗無光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讀四年級的我便能獨自騎車去上學的時候,當12歲的我便一個人走南闖北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自立竟如此超人,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
作者生動地刻畫出嚴父的形象,典型事例選擇恰當。文中多次流露出對父親的怨恨之情,一次次直抒胸臆,使文章情感充沛飽滿。
初中的時候,高中的時候,你調去外地,留我一人在家讀書。媽媽尚且每周回來一次,而你,即使我過去,也未必能找到時間陪我。好強如你,只是偶爾見面時責備我的功課。那是如羽毛般蒼白無力的記憶,讓我在那么近的距離里深深怨恨著你。然而,當我順利考入重點中學的時候,當我在高中亦能平平穩(wěn)穩(wěn)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嚴厲竟能如此激勵一個人的成長,而此時,我已經遠離了你。
今天早上,你大聲地責怪我不會買圓規(guī),硬是自己上街重新買回一個最好用的,親自送到教室,然后轉身離開。我站在遠處看著你,和近距離的相處不同,我突然覺得你已蒼老一個世紀。
父親,我親愛的父親,過去的18年,我們相距得太近,因而感受不到愛的存在,那么以后,讓我走遠看看你,看看你是如何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為自己的女兒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直接抒情,再次點題,交代了“走遠看看你”的原因——原來是一種對父親深沉的愛。
點評
寫親情的文章不在少數,此文獨具匠心,謀篇布局中盡顯作者的智慧。標題“讓我走遠看看你”攝人心魂,激發(fā)起閱讀興趣,成為懸念。作者運筆自如,敘事中層層抒發(fā)對父親的不解和怨恨,一個孩子的細膩內心被刻畫得如此真實。本文“充分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結尾寫出了對父親的理解和深情。
天 籟
佚 名
我佇立著,清風吹來,耳際一片喧囂。我閉上眼,細細聆聽,穿過那片喧囂,我似乎聽到了,久違了的、故鄉(xiāng)那棵常青樹上的“沙沙”聲。
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看似帶走些什么,卻留下了它的印記。在河的旁邊,長著一棵蒼翠欲滴的樹,爺爺告訴我,那是四季掛綠的常青樹。常青樹好高好高,枝繁葉茂,葉子永遠是那么翠綠。小時候,我總喜歡坐在常青樹下,靠在爺爺旁邊,聽他講著過去的事情。風輕輕吹來,穿過常青樹翠綠的葉子,傳來一陣“沙沙”聲。我抬頭,朝陽將它的光芒毫不吝嗇地灑向大地,透過樹葉在地上留下斑駁的陽光。就這樣,我在陽光中、在微風中、在“沙沙”聲中,聽爺爺一句一句地講述著過去。
看似寫樹,實為寫人,作者“工于描繪”,樹蒼翠欲滴,風輕輕吹來,“我”聽爺爺講故事。一種祖孫情蕩漾文字中。
長大后,我離開了故鄉(xiāng),來到了城市中,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有了新的圈子,接觸到了從未見識過的世界。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在這里,我聽到了新穎多彩的離奇故事,不再喜歡爺爺的老故事了。我聽到商場亢奮的搖滾樂,不再懷念大自然的“沙沙”聲……漸漸地,我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了。
過了好幾年,我回故鄉(xiāng)探望爺爺。我們又來到了那條小河邊,爺爺邁著蹣跚的步子走向常青樹,夕陽在爺爺身后留下長長的影子。爺爺自言自語地說:“常青樹永遠是那么蒼翠,只有在凋亡的那天才會枯黃??磥?,我要先它枯黃了……”我忙說:“不會的,你會和常青樹一樣永遠蒼翠的?!睜敔斝α诵?,沒說什么。我們在樹下坐著,一陣風吹過,樹葉傳出“沙沙”聲。好熟悉的聲音??!我看了看爺爺,他的頭發(fā)被風吹亂了。太陽漸漸落下了,我們也踏上了回家的路。夕陽在我們身后留下最后一道光芒。
借景抒情,太陽漸漸落下,夕陽留下最后的光芒,文章意境凄涼,暗示著爺爺即將走向生命盡頭。感情抒發(fā)表現(xiàn)出節(jié)制。
一年后,爺爺去世了。恍恍惚惚,我又回到了故鄉(xiāng)。
清澈的河水依舊流淌著,常青樹依舊翠綠,卻物是人非。“沙沙,沙沙”,風吹過樹葉的聲音縈繞耳際,如訴說著爺爺的一生,如天籟……勝過了地上的萬般聲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p>
永在我心,那故鄉(xiāng)常青樹上的“沙沙”聲。
點評
“沙沙”聲在全文反復出現(xiàn),這聲音仿佛是爺爺對孫子親昵的低語。作者“巧于串珠,組織材料”,全文寫出三個與“樹”有關的“我”和爺爺生活的片斷,這種結構值得學習,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情感表達漸趨濃烈。作者善于描繪景物,常青樹依然枝繁葉茂,但爺爺已不在身邊,物是人非,結尾流露出無限悲傷。用情感交織文字,行文中切莫缺少個人真情實感。
走出“規(guī)則”
佚 名
幽谷,我的所愛。我最喜歡在無游人的季節(jié),獨自踏上這無人的小徑,不是欲扮陶淵明的隱士之風,也不為追求“踏雪尋梅”的浪漫抑或“獨釣寒江雪”的超脫,只因想走出那個由人類以自我為中心制定的規(guī)則,在自然之中得以陶冶,找回那迷失在都市混亂之中的真我。
開篇交代心境,點明觀點,要走出“規(guī)則”。開門見山,文筆優(yōu)美。
靜靜的深潭,恰似一位深藏不露的隱士,倒映著夕陽一抹淡淡的余暉。坐在潭邊大石上,竟發(fā)現(xiàn)魚兒一群群聚攏過來,自在地向我擺尾致意。我驚異了,驀然想到釣魚池中的魚兒,它們不是生命,只是玩偶,它們沒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而潭中的游魚,平靜而無憂地生活,它們并非得到神靈的護佑,而只是生活在自然的最平常的規(guī)則中……癡癡想著,竟至于傷感,看見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龐和雙眸,我知道此時的我可以盡情地宣泄。自然的規(guī)則中,萬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動的。我們可以感動周圍的人和事,而周圍的山川草木、蟲魚飛鳥亦可感動我們,而達到“獨愴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這幽谷,步入天天面對的社會,在人類的規(guī)則下,男人要觥籌交錯地寒暄,女人要極盡嫵媚地微笑,每個人活得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圖完美而導致喪失本色的人類,再也無法感知自然的清純與生活的細膩甜美。
潭中游魚過著平靜而無憂的生活,作者聯(lián)想到釣魚池中的魚兒,兩相對比,流露出傷感之情。
對著曠野,對著深潭,感受著自然的撫慰,回到這正常的規(guī)則中,我才覺得生活原來可以如此清新而灑脫。對蒼天訴說我心中的壓抑,而蒼天卻給我一個會心的微笑并告訴我:“放下那些自私的規(guī)則,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自然的規(guī)則同樣適于你們人類?!笔前?,人類從出生之日起便覺得自己是世界的寵兒,可以完全不守規(guī)則,任意改造社會。誠然,這種心理造就了一個所謂的文明世界,然而隨著歷史腳步的移動,自我的固定做法漸漸成了人類自創(chuàng)的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有益于發(fā)展的內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分也漸漸筑起了人類與自然的一道屏壁,阻斷了主宰世間的規(guī)律與我們規(guī)則的互通。于是這自創(chuàng)的規(guī)則逐漸淪為唯心和扭曲的規(guī)則,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
或許,人們該反思一下了,或者像我一樣走出規(guī)則,走入自然的懷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省一下自己的自私與狹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適合我們的自然規(guī)律。
走出幽谷,我奇怪地問住在這兒的老人,為什么不圍起水潭收門票?老人安靜地說:“門票是人類的規(guī)則,而自然卻希望無私地敞開雙臂擁抱她的每個兒女,她不需要也不愿意要門票?!?/p>
結尾寫到老人并不突兀,作者以自己的情思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所見所感,文章有厚度有深度。
是的,自然母親廣博而寬容,她仍在苦苦守候,等待迷途的最聰明的孩子,走出自定的小規(guī)則,和諧而美好地譜寫真實的文明,滿載清新而灑脫的生活……
點評
作為一篇抒情散文,本文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以及拓展,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人類應該走出自己的規(guī)則,去愛護自然的情感。全文以自己的情思作為線索,用聯(lián)想來構成全文,寫到“我”離開人類的規(guī)則來到幽谷,寫到深潭之美和“我”的感受,寫蒼天對“我”及人類的勸告,還寫了“我”和老人的交談。如何組織材料,是初中生寫作時應著重思考的地方,要善于剪裁,前提是有明晰的寫作思路和寫作主題。
小試身手
“宋詞集粹”單元,充滿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位詞人都堪稱大家,他們用生命為筆,寫出心靈的絕唱。詞作中有優(yōu)秀的寫作技法,若能吸取古人寫詞之法,用于現(xiàn)代文的寫作中,是非常好的嘗試。
以《眼中的世界》為題目,“巧于串珠,組織材料”,寫三個有關眼睛的片斷,可以敘事,可以寫景,望“以情織文”、“工于描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