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期的記載
2.宋元時期的記載
上述記載都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史料,距離南宋已在200年之上。毫無疑問,我們不能對這些記錄不假思索地相信。事實上,南宋時已有關(guān)于周雄的史料。就我所見,與周雄相關(guān)的宋元碑文中,最早的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臨安府新城縣知縣汪績所撰的《翊應(yīng)將軍廟記》(16)(以下簡稱為汪記);次早的是臨安府昌化縣桂錫孫于開慶元年(1259)為周雄之子周宗勝所撰的墓志銘(以下簡稱為桂銘)(17);第三是南宋末及元初曾任嚴(yán)州知事、建德路總管的方回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所作的《輔德廟記》(以下簡稱為方記)(18)。
我們首先根據(jù)汪記、桂銘、方記的記載來探討周雄的出身及事跡。
(翊應(yīng))將軍周姓雄名,字仲偉,杭之新城淥渚人。生于淳熙戊申(1188),其母感蛇浴金盆之祥(19),歿于嘉定辛未(1211)。在三衢援筆作頌示異。按公稱狀貌魁梧,居鄉(xiāng)日人已敬憚,及顯而為神,在在有祠。……以績來官于神毓慶之地,先訪問其事,亦欲紀(jì)之,尸祝并請,鋟諸堅珉,用隆廟貌。(汪記)
君諱宗勝,字子高,居杭之新城。父雄,能御大災(zāi),捍大患,列在祀典,皇朝累封翊應(yīng)侯。……翊應(yīng)生辰,四方稚耆辦賚香而祝者,雜還駢闐,神(周宗勝)鞠躬以相勞苦,遠近大悅,祈福庇者,踵至里中?!糇拥芮霸唬骸凹冶竞?,賴我父之威靈,起人情之孚信,多所佽益,尚圖報稱?!薄杂櫠?,自是祈禱必應(yīng),答響如生。里中刻香而像,分香告虔者紛紛矣。(桂銘)
侯杭之新城人,世家淥渚,業(yè)儒,諱雄,字仲偉。母夫人汪氏,感蛇浴金盆之祥,生于淳熙十五年(1188)戊申三月四日,以嘉定四年(1211)辛未四月朝徽州婺源縣五顯王卒,年二十四。(方記)
汪記的寫作年代與周雄之死相距僅29年,而且又是汪績本人在任新城知縣期間通過調(diào)查后寫成,其所述事情的來龍去脈可信度極高。方記是方回受周雄之孫逢吉之托而作(20),有關(guān)周雄的事跡可能是以周逢吉所提供的資料為基礎(chǔ)。汪記、方記中所載的周雄出生地及其生卒年一致,即南宋臨安府新城縣淥渚人,生于淳熙十五年,死于嘉定四年,享年24虛歲。
汪記提到因尸祝(巫師)的請求而刻錄記文于碑。據(jù)此碑記,周雄生前身材魁梧、強壯,受同里鄉(xiāng)親的尊敬。生前他曾在衢州“援筆作頌示異”,即操著筆桿寫卦詞,顯示出了奇異的才能。據(jù)此可知,生前的周雄極有可能是一個從事占卜活動的巫師。由桂銘可知,周雄成神后被列于祀典,在其誕辰日,遠近各地的參拜客源源不斷,其子周宗勝由于殷情接待,受到了諸多香客的歡迎。周宗勝臨死前曾對“子弟”說周家靠著其父周雄的靈跡,得到了大量的好處,希望以后還要好好供奉周雄之神。宗勝去世后,也被香客們當(dāng)作神靈供拜,有求必應(yīng)。方記中則提到周宗勝去世后,周雄“猶子”宗智要求朝廷允許周氏子孫世代主持周雄廟宇,并得到了批準(zhǔn),此后還竭資修建該廟(21)。結(jié)合前述濱島先生研究成果,基本可以推定周氏一族是從事民間信仰活動的巫師之類的宗教職能人士。
方記中說周雄“業(yè)儒”,關(guān)于這一點,汪績的記文絲毫未提及。而在方回《桐江續(xù)集》卷三十六所收的元大德四年(1300)重訂的《輔德廟碑》里面,并無“業(yè)儒”的記載,可見新城周雄廟前的碑文中的“業(yè)儒”二字并非是方回原文,而是刻碑時他人加入的。此時距周雄之死已近90年,距其成神至少已有60年,顯而易見是為了美化周雄的身份而偽造出來的。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