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中間畫的技法
動畫小常識:
原畫符號:數(shù)字外加上〇;
中間畫符號:數(shù)字外加上△;
動畫:直接用數(shù)字表示,不加任何符號;
所有編號應寫在右下角。
一、直接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兩張原畫之間的動作變化較小或者表現(xiàn)簡單的物體。
將兩張①⑤不同位置的原畫套在固定器上,再附上一張空白動畫紙,這時就可以先畫中間那張,然后再加①與
之間的2和
與⑤之間的4。
例1:兩條直線中間加動畫的方法:
A:①⑤是原畫。在加中間畫前,先要找出兩張原畫之間的中間點,點上記號。
B:然后兩點相連成線,便是中間畫。這是初學的方法,熟練以后可以直接操作,一筆完成。
畫好以后,再按以上方法畫①與
之間的2,
與⑤之間的4(圖2.2.1)。
例2:兩條弧線的中間畫與兩條直線的中間畫加法相同(圖2.2.2、圖2.2.3)。
例3:兩個圓形的中間畫加法(圖2.2.4):
A:①⑤是原畫。
圖2.2.1 中間線的加法
圖2.2.2 中間線的加法
圖2.2.3 中間線的加法
圖2.2.4 兩個圓的中間畫加法
B:在畫中間畫時同樣先在兩條線中間找準一個點。
C:然后將兩條線中的點相連就成的中間畫。
提示:要特別注意的是,圓圈的南北兩端的點是在兩圓圈平行線的中間,這樣畫出來的圓圈才是正確的。
如果南北兩端的點設在兩圓圈的交叉點上,畫出來的就成橢圓形了,這是錯誤的,如圖2.2.4中的D。
圓形的中間動畫法極為重要,今后在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如肩膀的上下左右動作,圓形頭部的上下左右晃動都用這種方法。
再如,兩張原畫之間動作較小、造型又較簡單的,一般也可以應用這種先找準點,然后再連成線的方法,只是線與線的變化多了(見附圖130例,001—004等)。
二、對位法
如果兩張原畫的動作較大,距離較遠,造型較復雜,用直接法來畫中間畫就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應用對位法,既省事,效果也好,它的操作步驟如下(圖2.2.5)。
(1)先將兩張原畫①、③套在固定器上(圖2.2.5A、圖2.2.5B),然后放上一張空白動畫紙,找出兩個動作之間的中間點,并輕輕點上上下左右A、B兩個記號,這樣便于以后校對記號對位時更準確、方便(圖2.2.5C)。
(2)去掉固定器,將兩張原畫最近的動作位置疊在一起,這時兩張原畫紙上的洞眼距離比較大(洞眼距離大小以動作來定,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圖2.2.5D)。
(3)復上有A、B記號的動畫紙,將上下左右的記號對準兩張原畫動作的中間,這時會發(fā)現(xiàn)空白紙上的固定器洞眼正好在兩張原畫固定器洞眼的中間,但是這三張動畫紙的洞眼不是在一根直線上,而是成一定的弧形角度,至于這個角度的大小,要以動作大小來定,不可強求統(tǒng)一,然后重復多次調整記號與洞眼的位置,直到滿意為止(圖2.2.5E)。
(4)最后完成動畫工作(圖2.2.5F)。
提示:
圖2.2.5 對位法
動畫紙上的洞眼能幫我們將位置對得更準確。實際工作中對位法與直接法兩者相結合,靈活應用,效果更好,并能縮短操作時間,帶來極大方便。
遇到動作大而復雜的原畫,可以先對位,畫好一部分動畫后,再換一個較接近的動作進行第二次對位,甚至進行多次對位來完成中間動畫。
中間畫該畫多少,是由動作速度決定的,分為勻速、加速、減速,這些不同的速度我們稱為“速度表”,也稱“軌目”。
勻速:即兩張原畫之間的運動速度相等(圖2.2.6A)。
加速:即第一張原畫到第二張原畫之間的速度先慢后快(圖2.2.6B)。
減速:即第一張原畫到第二張原畫之間的速度先快后慢(圖2.2.6C)。
兩頭慢中間快:即第一張原畫到第二張原畫之間的速度中間快,靠近兩端慢(圖2.2.6D)。
圖2.2.6 速度表(軌目)
兩頭快中間慢:即第一張原畫到第二張原畫之間的速度中間慢,靠近兩端快(圖2.2.6E)。
三、人物頭部轉面技巧及人物全身轉面技巧
1.人物頭部轉面訓練
由于轉面過程是個立體的透視變化過程,臉上的五官就形成一個弧形運動,尤其是鼻子的中心線轉動時與透視距離有關,因此在轉面過程中鼻子的中心線并不在中間。同時輪廓線不斷變化,絕對不是兩條線中間加一條線那么簡單。尤其是寫實風格的造型,鼻梁線在正面時是沒有的,轉到側面時就有了(圖2.2.7)。正面兩只眼睛轉到側面時,就只看到一只側面的眼睛,嘴巴和耳朵也都有這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動畫時根據(jù)對形體結構、造型特點、透視變化及運動規(guī)律的理解去畫,可參見五官轉面分析圖(圖2.2.8)。尤其在畫動物造型時,一般來說,動物的鼻子和嘴與人類相比要長出很多,造成正面與側面的差別很大,這就影響到中間畫形象的掌握問題,要按弧形轉動時的透視距離變化來處理中間畫。
圖2.2.7 圓柱頭解析
圖2.2.8 五官轉面分析
如果動作幅度很大,一時掌握不了中間畫,可以先畫一張轉面草稿,把大輪廓定下來,然后確定人物中心線,最后再確定出五官的位置。
2.人物全身轉面技巧
我們以左半側人物轉身至右半側的動畫為例,首先是上身腰部轉動帶動骨盆以下的腿腳轉動,這樣的轉動過程柔和、自然,切忌將整個身子一起轉動,那樣會顯得動作僵硬,也不符合運動規(guī)律(見附圖130例,007)。
人在大動作轉動時,身體、大腿、手臂的動作要按弧線運動來畫,否則,中間畫的腿和臂容易畫短。
3.怎樣畫好中間畫
中間畫有兩個概念,一是兩條線中間的中間畫,一般比較容易上手,其次是兩張原畫之間的動作比較大,這時中間畫的含義較廣,它是銜接上下兩個動作過程的中間畫,包含曲線運動的規(guī)律(曲線運動后面再講述)。在這種情況下,中間畫的概念已不單是兩條線中間的中間畫,應該理解為動作的中間過程比較妥當。這里舉出的轉身的動畫就屬于這種中間過程的中間畫(圖2.2.9)。
手的動作比較復雜,很難在兩條線中間加中間畫,它的轉面、握手和展開的中間畫,也應理解為動作過程的中間畫(圖2.2.10)。
圖2.2.9 轉身
圖2.2.10 手的中間畫
思考與練習
1.何為動畫線條?它與繪畫線條的區(qū)別是什么?
2.練習動畫線條有哪些要求?能否舉例說明?
3.中間畫有幾種方法?你會靈活運用嗎?
4.簡要概括轉面動作的要領。
5.參考附圖130例中的001—008、071做練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