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歷練是最好的“口材”
一個人口才好,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所表達的內容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虛無的。也就是說,他所說的東西是確實存在的,不是捏造、胡編亂造出來的。而這個確實存在可能是他從別人那里聽來的,也可能是他從書本上讀到的,還可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而這其中,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是最好的素材。
每個人的成長都會經(jīng)歷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形成了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形成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營造了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它們也會變成一種積累和沉淀蘊藏在頭腦中,變成日后的一筆寶貴財富。
就像我們經(jīng)歷一件大的事情,會使我們的認識和心態(tài)發(fā)生大的轉變一樣,很多的類似經(jīng)歷都會逐漸滲透、鑄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然后體現(xiàn)在外表上,體現(xiàn)在為人處事的方式上,展現(xiàn)在舉手投足間,展現(xiàn)在言談話語中。
著名主持人畢福劍的主持風格隨意親和,言談話語幽默親切,這和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密不可分。
畢福劍1959年出生于大連;
1976年至1978年間到遼寧新金縣太平公社唐房青年點插隊,參加遼寧新金縣太平公社文藝宣傳隊;
1978年至1985年間,到(北海艦隊)國家海洋局第一調查船大隊服兵役,曾任放映組長、俱樂部主任、副航海長、青年干事、團委書記;
1985年至1989年間在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導演專業(yè)就讀;
1989年開始在中央電視臺文藝部任導演;
1994年參加大型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拍攝,任主攝像之一;
1995年隨“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隊”去北極,他是第一位徒步參加北極科考的電視記者;
1997年創(chuàng)辦《夢想劇場》欄目,任制片人,兼節(jié)目主持人;還參與制作和主持了《星光大道》等節(jié)目。
恐怕很少有人比他的經(jīng)歷更豐富,如此豐富的生活歷練,使他在小小的電視熒屏上主持節(jié)目時,自信而大氣,能夠收放自如,張弛有度,胸有成竹。而這樣的心態(tài)也使得他在主持時能夠即興發(fā)揮、隨意評說、幽默詼諧、頻頻搞怪,也進而讓觀眾感到了無比親切,得到觀眾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就像我們經(jīng)歷過一次事情,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會慌張一樣,一個人的生活歷練首先造就了一個人平和的心態(tài),然后為一個人的說話增添了素材,使人說起話來“言之有物”。
談起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素質,老畢說:
“我覺得他首先得對節(jié)目有一個準確思維的把握。比如在主持《秋菊打官司》中,從頭到尾我說的話開的玩笑都圍繞《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或者都圍繞陜西話,或者都圍繞張藝謀一個主線去組織,絕對不會亂。其次就是駕馭現(xiàn)場的能力,主持人可以照本宣科,但是在觀眾的現(xiàn)場必須能夠控制觀眾的情緒。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就是作為主持人你一定要是個‘博士’,你的知識一定要‘雜’。因為在現(xiàn)場你可能什么行業(yè)、知識都會接觸,所以你必須都要知道一點。當然,作為一個娛樂節(jié)目的主持人,你還必須要有幽默感,只有具有這種素質才能讓場上活起來。”
觀眾總會驚嘆于老畢的多才多藝,好像他什么都會,也許有的玩得不精,但是擺弄幾下也是有模有樣。如果說老畢的這些才藝是刻意學來的,倒也未必。比如,他曾經(jīng)在宣傳隊干過,這使他有機會接觸一些樂器;唱歌唱戲或多或少也有接觸。但是一個小小的宣傳隊顯然不可能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可見他的才藝有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的積累,或興趣、或臨時抱佛腳??傊汲蔀樗蘸蟊硌莸乃夭?,主持的素材。
所以說,生活歷練首先為人們提供了某種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可能在日后的某一天作為一種才能、一種經(jīng)歷、一種資本、一個談資,為自己的語言增添魅力。
但是,僅僅將這些經(jīng)歷原原本本地講述出來,有時候是遠遠不夠的,也未必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口才。這個時候,就需要在事實上的基礎上運用一些技巧,使說出來的話更加好聽。
古時一個考生在考試前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夢見在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第二天一早,考生找到算命先生,讓他解夢。算命先生一聽,連連搖頭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躺在一張床上,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考生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感到奇怪,問:“明天不是要考試嗎,你怎么今天就回去了?”考生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我也給你解一下。我倒覺得,你這次不留下來就太可惜了。墻上種菜說明你會高種(中),戴斗笠打傘說明你有備無患,你跟表妹背靠背躺著,說明你就要翻身了??!”考生一聽,很有道理,精神為之一振,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試,居然得了個第三名。
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孰優(yōu)孰劣,結局不言自明。也就是說,同樣的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得到的結果就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但無論采取怎樣的方法,都必須以這個事實為基礎,否則,表達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那這些事實從哪里來呢?答案是從書本上來、從生活中來。
淵博的知識是睿智的象征,它對于演講口才有著神奇的力量。豐富的知識來源于平時持之以恒的一點一滴的學習和積累?!叭f丈高樓平地起”、“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真正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講與口才能力,就必須盡可能做到讀萬卷書,識萬般理,平時養(yǎng)成多讀書看報的習慣。
生活是演講口才成功之源,精彩的演講口才源于精彩的生活。演講家蔡朝東的演講《理解萬歲》之所以深深打動千千萬萬聽眾的心,是因為他曾經(jīng)在炮火紛飛的老山前線出生入死,曾經(jīng)在陰暗潮濕的貓耳洞忍饑挨餓,曾經(jīng)目睹無數(shù)英勇無畏的軍人為國捐軀的壯烈場面;而張海迪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身殘志堅的強者精神則使她的演說更是具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因此說,親身經(jīng)歷的東西最有說服力,也最具感染力。當然,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能擁有蔡朝東、張海迪那樣豐富、坎坷的經(jīng)歷,也難擁有楊利偉那樣獨一無二、充滿神秘感和英雄色彩的經(jīng)歷。但即使一個平凡人,也可以通過加強生活積累,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經(jīng)歷。這里關鍵是要走出去,積極面對生活,感受生活,嘗試生活的甜酸苦辣咸,用眼睛欣賞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聽生活的聲音,用心靈感受生活的脈動。
精彩的口才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真情實感,所謂“要動心,先關乎情”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感情不可能憑空產(chǎn)生,感情來源于平時的經(jīng)歷和積累。沒有豐富人生情感閱歷的演員不可能成為出色的演員,同樣沒有豐富情感經(jīng)歷的人不可能擁有真正出色的口才。真正感人的口才不是表演,而是真情流露!
我們常說生活是個大熔爐,即使你是一塊兒廢鐵,生活也能把你鍛造成好鋼。因此,多向生活學習,多在生活中歷練,就能為自己的口才做好充足的準備,積蓄足夠的力量,備足豐富的談資,插上飛翔的翅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