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嚴重脫水主要表現(xiàn)
大綱要求
1.掌握小兒腹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護理。
2.熟悉小兒消化系統(tǒng)解剖生理特點。
3.熟悉口腔炎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預(yù)防、治療原則及護理。
4.熟悉小兒腹瀉的病因、預(yù)防及治療原則。
5.熟悉小兒腹瀉的常用液體種類、成分及配制。
6.熟悉小兒腹瀉的液體療法。
7.了解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
8.了解小兒腹瀉的發(fā)病機制、輔助檢查。
重要知識點
一、小兒消化系統(tǒng)解剖生理特點
(一)口腔
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淀粉酶不足,不宜喂淀粉類食物。嬰兒口腔淺,尚不能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發(fā)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常發(fā)生胃食管反流,易發(fā)生溢奶。新生兒食管長約10cm,1歲時12cm,5歲時16cm,學(xué)齡兒童20~25cm,可作插胃管時的參考。
(三)胃
易發(fā)生幽門痙攣出現(xiàn)嘔吐。胃排空時間因食物種類不同而異:脂肪、蛋白質(zhì)、高滲溶液排空時間較長;水為1.5~2h;母乳為2~3h;牛乳為3~4h。早產(chǎn)兒易發(fā)生胃潴留。
(四)腸及腸道細菌
小兒腸黏膜血管豐富,有利于消化吸收。但腸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且腸系膜相對較長又柔軟,活動度大,黏膜下組織松弛,固定差,易發(fā)生腸套疊、腸扭轉(zhuǎn)和脫肛。早產(chǎn)兒腸蠕動協(xié)調(diào)能力差,易發(fā)生糞便滯留、胎糞延遲排出,甚至發(fā)生功能性腸梗阻。
腸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響,單純母乳喂養(yǎng)兒以雙歧桿菌為主;混合喂養(yǎng)和人工喂養(yǎng)兒腸內(nèi)的大腸桿菌、嗜酸桿菌、雙歧桿菌及腸球菌所占比例幾乎相等。因而在小兒消化功能紊亂時可出現(xiàn)菌群失調(diào)而致病。
(五)肝
嬰幼兒可在右肋下觸及1~2cm,柔軟、無壓痛,6~7歲后肋下即觸不到。
(六)胰腺
新生兒及嬰幼兒胰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較低,故對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夠完善,易引起消化不良。
(七)嬰兒糞便特點
1.正常糞便
(1)胎糞:一般在生后12~24h內(nèi)排出胎糞,持續(xù)2~3d,如生后24h內(nèi)無胎糞排出,應(yīng)注意檢查有無肛門閉鎖等消化道畸形。
(2)母乳喂養(yǎng)兒糞便:外觀呈金黃色,糊狀,無臭,有少量奶瓣,2~4/d,呈酸性反應(yīng)。
(3)牛、羊乳喂養(yǎng)兒糞便:外觀呈淡黃色,較干厚,多成形,含乳凝塊較多,有臭味,1~2/d,呈中性或堿性反應(yīng)。
(4)混合喂養(yǎng)兒糞便:母乳加牛乳喂養(yǎng)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軟、黃。添加谷類、蛋、肉、蔬菜等輔食后,糞便性狀接近成人,每日1次。
2.異常糞便 在食物種類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大便次數(shù)突然增加、變稀,應(yīng)視為異常。表現(xiàn)為便次異常、顏色異常、性質(zhì)異常。
二、口 炎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癥。臨床特點以口腔黏膜破損并感染,出現(xiàn)疼痛(嬰兒表現(xiàn)為哭鬧、拒食)、流涎及發(fā)熱為特點。治療要點是清洗口腔及局部涂藥,嚴重者全身用藥。幾種常見口炎的比較見表8-1。
表8-1 三種常見口炎的比較
三、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小兒常見病,嚴重者伴有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1)腸道內(nèi)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以前二者為多見。病毒感染以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冬季腹瀉最常見。細菌感染(不包括法定傳染?。┮灾赂篂a大腸桿菌為主,其次為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沙門菌等。
(2)腸道外感染:由于發(fā)熱及病原體的毒素作用可使消化功能紊亂,故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腎盂腎炎、皮膚感染及急性傳染病時可伴腹瀉。腸道外感染的某些病原體(主要是病毒)也可同時感染腸道。
2.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①喂養(yǎng)不當;②過敏性腹瀉;③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雙糖酶缺乏等。
(2)氣候因素:天氣突然變冷或天氣過熱誘發(fā)消化功能紊亂。
(二)發(fā)病機制
1.感染性腹瀉
(1)病毒性腸炎:輪狀病毒最常見,嬰幼兒多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其次為星狀和杯狀病毒等。
(2)細菌性腸炎:致瀉大腸桿菌為主要病原。①侵襲性腸炎: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可引起滲出性腹瀉,某些致病菌還會產(chǎn)生腸毒素,故亦可發(fā)生水瀉;②腸毒素性腸炎:各種產(chǎn)生腸毒素的細菌可引起分泌性腹瀉。
2.非感染性腹瀉 飲食不當、氣候變化等可導(dǎo)致非感染性腹瀉。
(三)臨床表現(xiàn)
1.腹瀉共同的臨床表現(xiàn)
(1)輕型:以胃腸道癥狀為主。
(2)重型: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還有明顯的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全身中毒癥狀。
2.小兒腹瀉臨床分類 見表8-2。
表8-2 小兒腹瀉臨床分類
3.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 見表8-3。
表8-3 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
4.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 營養(yǎng)不良患兒腹瀉時易遷延不愈,病情反復(fù),嚴重時可出現(xiàn)水、電解質(zhì)紊亂。
5.“生理性”腹瀉 多見于出生6個月以內(nèi)的嬰兒,除大便次數(shù)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生長發(fā)育正常,添加輔食后,大便逐漸恢復(fù)正常。
(四)輔助檢查
1.血常規(guī) 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多提示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或過敏性病變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2.大便檢查 大便鏡檢無或偶見白細胞者為侵襲性細菌以外的病原體感染引起,大便內(nèi)有較多的白細胞常由于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引起。
3.血液生化檢查 血鈉測定提示脫水性質(zhì)。血鉀濃度反映體內(nèi)缺鉀的程度,必要時查血鈣和血鎂。根據(jù)血氣分析進一步了解體內(nèi)酸堿平衡程度和性質(zhì)。
4.心電圖 了解低鉀等情況。
(五)處理原則
處理原則為調(diào)整飲食,預(yù)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預(yù)防并發(fā)癥。
(六)護理診斷及醫(yī)護合作性問題
1.體液不足 與嘔吐、腹瀉丟失過多和攝入不足有關(guān)。
2.腹瀉 與喂養(yǎng)不當、感染等導(dǎo)致胃腸道功能紊亂有關(guān)。
3.體溫過高 與腸道感染有關(guān)。
4.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與大便次數(shù)增多刺激臀部皮膚有關(guān)。
5.潛在并發(fā)癥 低血鉀、低血鈣、低血鎂、代謝性酸中毒。
6.知識缺乏 家長缺乏合理喂養(yǎng)、飲食衛(wèi)生及相關(guān)護理知識。
(七)護理措施
1.體液不足的護理 見本章第四部分。
2.控制腹瀉,防止繼續(xù)脫水
(1)調(diào)整飲食:除嚴重嘔吐者暫禁食4~6h(不禁水)外,均應(yīng)繼續(xù)進食。母乳喂養(yǎng)者繼續(xù)哺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yǎng)者,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病毒性腸炎多有雙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對可疑病例暫停乳類喂養(yǎng),改為豆制代用品或發(fā)酵奶。
(2)嚴密觀察排便情況。
3.預(yù)防與控制腸道感染 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措施;護理患兒前后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指導(dǎo)家屬及探視人員執(zhí)行隔離制度特別是洗手措施。
4.發(fā)熱的護理。
5.加強臀部護理,維持皮膚完整性 局部皮膚發(fā)紅處涂以5%鞣酸軟膏或40%氧化鋅油并按摩片刻,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也可使臀部皮膚暴露于空氣中或陽光下;皮膚潰瘍局部可用燈泡照射,每次20~30min,以促進愈合,照射時應(yīng)派專人守護,避免燙傷。
6.癥狀護理
(1)驚厥:若為高熱驚厥應(yīng)采用物理降溫或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若為低鈣抽搐,則靜脈補充鈣劑。
(2)腹脹:早期為腸道細菌分解糖產(chǎn)氣所致,補液后腹脹多為低血鉀,應(yīng)及時補鉀,還可腹部熱敷,肛管排氣,針刺足三里穴,必要時用0.5%新斯的明0.2ml皮下或穴位注射。
(3)嘔吐:重癥可用氯丙嗪、多潘立酮,也可針刺內(nèi)關(guān)穴。嘔吐后注意口腔、皮膚護理。
7.健康教育
(1)護理指導(dǎo):向家長解釋腹瀉的病因、潛在并發(fā)癥和相關(guān)的治療措施。說明調(diào)整飲食的重要性;示范ORS溶液的配制、喂服方法及注意事項。講解臀部皮膚護理的意義及方法。
(2)預(yù)防措施:母乳喂養(yǎng)者要注意母親乳頭的清潔衛(wèi)生。注意食物新鮮,人工喂養(yǎng)兒食具、奶具應(yīng)定時煮沸消毒,嬰兒不宜在炎熱的夏季斷乳。教育小兒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避免腸道內(nèi)感染。指導(dǎo)家長正確洗手并做好污染尿布及衣物的處理。
(3)指導(dǎo)家長學(xué)會觀察病情的內(nèi)容和方法。
(4)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diào)。預(yù)防及早期治療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等。
四、腹瀉患兒體液紊亂的液體療法及其護理
(一)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
1.年齡越小,體液總量占體重的百分比越高。增多的部分主要是細胞外液中的間質(zhì)液。在急性脫水時,細胞外液首先丟失,脫水癥狀可在短期內(nèi)立即出現(xiàn)。
2.小兒體液的成分與成人相似,惟生后數(shù)日內(nèi)新生兒血鉀、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鈉、鈣和碳酸氫鹽偏低。出入水量相對較多。
3.年齡愈小,每日水的交換量愈多。嬰兒每日體內(nèi)外水的交換量為細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僅為1/7。
4.體液調(diào)節(jié)主要依賴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和肺、腎臟等器官的調(diào)節(jié)功能以及血漿中的緩沖系統(tǒng)。而小兒的體液調(diào)節(jié)功能較成人差,所以易出現(xiàn)水和電解質(zhì)代謝紊亂。
(二)小兒常見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紊亂
1.脫水
(1)脫水程度:見表8-4。
表8-4 不同程度脫水的臨床表現(xiàn)
(2)脫水性質(zhì):見表8-5。
表8-5 不同性質(zhì)脫水的臨床表現(xiàn)
2.代謝性酸中毒
(1)病因:腹瀉時丟失大量堿性物質(zhì);進食少和吸收不良,熱量攝入不足,體內(nèi)脂肪氧化增加,酮體生成增多;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血流緩慢,組織缺氧致乳酸堆積;腎血流量減少,尿量減少,酸性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堆積。
(2)不同程度代謝性酸中毒的臨床表現(xiàn):見表8-6。
表8-6 不同程度代謝性酸中毒的臨床表現(xiàn)
新生兒及小嬰兒因呼吸代償功能較差,呼吸改變不典型,常表現(xiàn)為精神委靡、拒乳、面色蒼白等。
(3)治療:常首選碳酸氫鈉。所需5%碳酸氫鈉的毫升數(shù)=(-BE)×0.5×體重(kg)。一般稀釋成1.4%溶液輸入。先給予計算量的1/2,復(fù)查血氣后調(diào)整劑量。
3.低鉀血癥 當血清鉀低于3.5mmol/L時,稱低鉀血癥。
(1)病因:進食少使鉀攝入不足;經(jīng)消化道失鉀過多;經(jīng)腎排鉀過多;鉀在細胞內(nèi)外分布異常;其他途徑失鉀。
(2)臨床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降低及對心臟、腎臟的影響。
(3)治療:每天補充氯化鉀3mmol/kg;一般患兒可口服,靜脈點滴時應(yīng)稀釋成0.2%~0.3%濃度。須見尿補鉀,每日補鉀總量靜滴時間不應(yīng)短于8h,切忌靜脈推注,以免發(fā)生心肌抑制而導(dǎo)致死亡。治療低鉀血癥須持續(xù)給鉀4~6d,甚至更長。
4.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 當脫水和酸中毒被糾正后,大多有鈣缺乏,若靜脈緩?fù)?0%葡萄糖酸鈣后癥狀仍不見好轉(zhuǎn)時,應(yīng)考慮有低鎂血癥。
五、小兒液體療法及其護理
(一)兒科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張力一般是指溶液中的電解質(zhì)所產(chǎn)生的滲透壓,與正常血漿滲透壓相等時為1個張力,即等張,低于血漿滲透壓為低張,高于血漿滲透壓為高張。
1.非電解質(zhì)溶液 常用有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由于葡萄糖液輸入人體后不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視為無張力溶液。主要用以補充水分和部分熱量。
2.電解質(zhì)溶液 主要用以補充所丟失的體液、所需的電解質(zhì),糾正體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失調(diào)。
(1)常見的等張溶液:①0.9%氯化鈉溶液(生理鹽水,NS);②復(fù)方氯化鈉溶液(林格液,Ringer溶液);③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5%GNS)。
(2)常見的高滲氯化鈉溶液:3%和10%氯化鈉溶液。
(3)常見的堿性溶液:①碳酸氫鈉溶液:1.4%碳酸氫鈉為等張液,市售5%碳酸氫鈉為高滲液,一般可用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釋3.5倍即為1.4%碳酸氫鈉(為等張液)。②乳酸鈉溶液:新生兒期及乳酸潴留性酸中毒時不宜使用。市售11.2%乳酸鈉為高滲液,用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釋6倍即為1.87%乳酸鈉(為等張液)。
(4)10%氯化鉀溶液:補充鉀。靜脈點滴時應(yīng)稀釋成0.2%~0.3%濃度。
3.混合溶液 幾種常用混合溶液的組成及簡便配制,見表8-7和表8-8。
表8-7 幾種常用混合溶液的組成及臨床運用
(續(xù)表)
注:①表中生理鹽水可用5%GNS代替;②1 000ml生理維持液中應(yīng)加入10%氯化鉀15ml
表8-8 幾種常用混合溶液的簡便配制
4.口服補液鹽(ORS) 其配方為: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枸櫞酸鉀1.5g,葡萄糖20.0g。臨用前以溫開水1 000ml配成,為2/3張溶液。
(二)嬰幼兒腹瀉的液體療法
補充液體的方法包括口服補液法和靜脈補液法兩種。
1.口服補液 適用于輕、中度脫水。輕度脫水為50~80ml/kg,中度脫水為80~100ml/kg,少量頻服,嬰幼兒服用時需適當補充水分。
2.靜脈補液 用于中、重度脫水或吐瀉嚴重或腹脹的患兒。在靜脈補液的實施過程中需貫徹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鹽后糖、先濃后淡、先快后慢)及兩補(見尿補鉀、驚跳補鈣)的原則。
(1)第1天的補液:
①定量:補液總量包括累積損失量、繼續(xù)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嬰幼兒腹瀉脫水入院第1天的補液量見表8-9。
表8-9 嬰幼兒腹瀉脫水入院第1天的補液量
以上3部分合計,第1天補液總量:輕度脫水90~120ml/kg,中度脫水120~150ml/kg,重度脫水150~180ml/kg。先按1/2~2/3量給予,余量視病情決定取舍。
②定性:根據(jù)脫水性質(zhì)而定。等滲性脫水用1/2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2/3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1/3~1/5張含鈉液。
③定速:重度脫水伴休克患兒應(yīng)先迅速擴容,改善腎功能,用2∶1等張含鈉液20ml/kg(總量不超過300ml),然后再繼續(xù)輸液。低滲性脫水時輸液應(yīng)快些,高滲性脫水時輸液速度宜慢些,累積損失量一般于前8~12h內(nèi)補足,繼續(xù)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則在補充累積損失量后12~16h內(nèi)均勻輸入。
(2)第2天及以后的補液:第2天及以后的補液一般可改為口服補液。若仍需靜脈補液,主要補充繼續(xù)損失量(10~40ml/kg)和生理需要量(60~80ml/kg),前者用1/2~1/3張含鈉液補充,后者用1/5張含鈉液補充,繼續(xù)補鉀,供給熱量。
(三)護理要點
1.口服補液的護理 ORS為2/3張,含電解質(zhì)較多,久用易引起高鈉血癥。如果患兒眼瞼出現(xiàn)水腫,應(yīng)停止服用ORS液。新生兒、心腎功能不全、休克及明顯嘔吐、腹脹者不宜用ORS液。在口服補液過程中,如嘔吐頻繁或腹瀉、脫水加重,應(yīng)改為靜脈補液。
2.靜脈補液的護理
(1)熟悉常用溶液的種類、成分及配制方法,了解補液目的及其臨床意義,根據(jù)患兒脫水狀況準備各種溶液、所需儀器和用物。
(2)按醫(yī)囑要求全面安排24h的液體總量,遵循“三定、三先、二補”的補液原則。嚴格掌握輸液速度。補液中應(yīng)注意堿性液體及鈣劑勿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①注意觀察生命體征;②觀察脫水情況;③觀察酸中毒表現(xiàn);④觀察低血鉀表現(xiàn);⑤觀察低血鈣表現(xiàn);⑥若突然出現(xiàn)煩躁不安、心率及呼吸加快、肺部出現(xiàn)濕啰音等,應(yīng)警惕是否輸液過量或過速而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腫。
(4)準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
練習(xí)題
一、選 擇 題
A1型題(1~25題)
1.唾液腺發(fā)育,唾液分泌逐漸增多,能產(chǎn)生較多淀粉酶的時間是(?。?/p>
A.出生時 B.1個月 C.2個月 D.3~4個月 E.5~6個月
2.正常新生兒胃容量為(?。?。
A.10~20ml B.20~30ml C.30~60ml D.50~70ml E.80~100ml
3.小兒體液特點,下述正確的是( )。
A.年齡愈小,體液占體重的百分比愈高 B.年齡愈小細胞內(nèi)液量相對較多
C.年齡愈小,每日水的交換量相對較少 D.血清鈉含量高于成人
E.需水量同于成人
4.常用4∶3∶2溶液的張力為(?。?/p>
A.1/2張 B.1/3張 C.1/4張 D.2/3張 E.等張
5.2∶1液的成分中以下哪項正確(?。?。
A.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
B.2份1.4%碳酸氫鈉∶1份生理鹽水
C.2份5%葡萄糖溶液∶1份生理鹽水
D.2份10%葡萄糖溶液∶1份1.4%碳酸氫鈉
E.2份5%葡萄糖溶液∶1份1.87%乳酸鈉
6.下列液體,哪種是等滲電解質(zhì)溶液(?。?。
A.5%葡萄糖 B.5%碳酸氫鈉 C.0.9%氯化鈉
D.10%氯化鉀 E.11.2%乳酸鈉
7.靜脈點滴氯化鉀的濃度一般為( )。
A.0.15%~0.3% B.0.5%~1% C.0.6%
D.1%~1.5% E.1.5%~3%
8.下列哪種液體最適合于重度脫水補充血容量,糾正脫水、休克(?。?。
A.0.9%氯化鈉 B.5%碳酸氫鈉 C.2∶1等滲液
D.10%葡萄糖液 E.3∶2∶1液
9.脫水患兒,補液治療后排尿,需靜脈補鉀,其液體中鉀的濃度不應(yīng)超過(?。?。
A.0.3% B.0.4% C.0.5% D.0.6% E.0.7%
10.判斷脫水性質(zhì)最有效的輔助檢查是(?。?/p>
A.測量體重 B.尿量 C.血鈉濃度
D.血鉀濃度 E.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
11.脫水輸液,累積丟失量應(yīng)于多少小時內(nèi)補完(?。?。
A.0.5~1h B.4~6h C.6~8h D.8~12h E.10~12h
12.每100ml口服補液鹽中,碳酸氫鈉的含量是(?。?。
A.0.15g B.0.2g C.0.25g D.0.3g E.0.35g
13.嬰兒腹瀉引起的等滲性脫水,第1天補液宜用下列哪種張力的液體(?。?。
A.1/2張含鈉液 B.1/3張含鈉液 C.1/4張含鈉液
D.2/3張含鈉液 E.等張含鈉液
14.給鵝口瘡患兒清潔口腔應(yīng)選擇的溶液是(?。?/p>
A.3%過氧化氫 B.0.1%依沙吖啶 C.2%碳酸氫鈉
D.0.9%氯化鈉 E.10%氯化鉀
15.鵝口瘡的臨床表現(xiàn)是(?。?。
A.口腔黏膜彌漫性充血 B.潰瘍表面有黃白色滲出物
C.有發(fā)熱等全身中毒癥狀 D.因疼痛出現(xiàn)拒乳和流涎
E.口腔黏膜有乳凝塊樣物
16.小兒鵝口瘡的病原是(?。?。
A.腺病毒 B.單純皰疹病毒 C.鏈球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白色念珠菌
17.皰疹性口腔炎的病原是( )。
A.白色念珠菌 B.單純皰疹病毒 C.鏈球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腺病毒
18.一脫水患兒,表現(xiàn)煩躁、煩渴、高熱、尿少、肌張力高,應(yīng)考慮(?。?/p>
A.低滲性脫水 B.高滲性脫水 C.等滲性脫水
D.低鉀血癥 E.低鈣血癥
19.輕型腹瀉的臨床表現(xiàn)不包括(?。?。
A.皮膚彈性稍差 B.前囟、眼窩輕度凹陷 C.哭有眼淚
D.尿量略少 E.明顯水、電解質(zhì)紊亂
20.代謝性酸中毒,呼吸的代償表現(xiàn)是(?。?。
A.呼吸淺而快 B.呼吸淺而慢 C.呼吸不規(guī)則
D.呼吸深而快 E.呼吸深而慢
21.區(qū)別輕、重型嬰兒腹瀉的主要指標是(?。?。
A.病程長短 B.熱度高低 C.大便次數(shù)
D.嘔吐次數(shù) E.有無水、電解質(zhì)紊亂
22.小兒輕度脫水,丟失水分為體重的(?。?。
A.<5% B.5%~6% C.7%~8% D.9%~10% E.10%~12%
23.小兒腹瀉的飲食護理以下哪項正確( )。
A.輕型腹瀉可暫停輔食
B.重型腹瀉伴嘔吐嚴重者應(yīng)暫時禁食4~6h
C.長期腹瀉者應(yīng)耐心喂養(yǎng),少量多餐
D.病毒性腸炎應(yīng)暫停乳類食品,改為豆制代乳品或發(fā)酵乳
E.以上都正確
24.護理嬰兒腹瀉患兒時,哪項措施不正確(?。?。
A.詳細記錄出入水量 B.加強臀部護理
C.腹脹時應(yīng)注意有無低鉀血癥 D.急性腹瀉早期應(yīng)使用止瀉藥
E.嘔吐頻繁者應(yīng)禁食補液
25.重型腹瀉患兒嘔吐頻繁時,禁食的時間一般為(?。?。
A.6h B.8h C.10h D.12h E.14h
A2型題(26~34題)
26.患兒8個月,嘔吐腹瀉3d入院,煩躁、口渴,前囟明顯凹陷,口唇黏膜干燥,皮膚彈性較差,尿量明顯減少,血鈉135mmol/L,第一天補液宜用(?。?。
A.2∶1等滲液 B.3∶2∶1液 C.4∶3∶2液
D.口服補液鹽溶液 E.生理鹽水
27.8個月嬰兒,因重型腹瀉入院,經(jīng)輸液6h后開始排尿,脫水情況有所好轉(zhuǎn),但又出現(xiàn)精神委靡,四肢無力,心音低鈍,腹脹,經(jīng)進一步檢查,確診為低鉀血癥,在使用氯化鉀糾正低鉀時,應(yīng)稀釋成何種濃度進行靜脈點滴( )。
A.0.15%~0.3% B.0.4%~0.6% C.0.8%~1%
D.1%~1.5% E.1.5%~3%
28.需配置1∶1溶液200ml,其配制方法為5%葡萄糖液100ml中應(yīng)加入生理鹽水多少毫升(?。?。
A.50ml B.100ml C.150ml D.200ml E.250ml
29.腹瀉、脫水患兒經(jīng)補液治療后已排尿,按醫(yī)囑繼續(xù)輸液400ml,需加入10%氯化鉀最多不應(yīng)超過(?。?。
A.6ml B.8ml C.10ml D.12ml E.14ml
30.患兒6個月,患鵝口瘡5d,其首先的護理診斷/問題是(?。?。
A.疼痛:與口腔黏膜炎癥有關(guān) B.營養(yǎng)失調(diào):與拒食有關(guān)
C.體溫過高:與感染有關(guān) D.口腔黏膜改變:與感染有關(guān)
E.皮膚完整性受損:與感染有關(guān)
31.11個月患兒,因腹瀉、嘔吐入院,診斷為重型嬰兒腹瀉,經(jīng)輸液6h后排尿,但出現(xiàn)精神委靡,心音低鈍,四肢無力,腹脹,腸鳴音減弱,應(yīng)考慮為( )。
A.酸中毒 B.低血鈉 C.低血鉀 D.低血鈣 E.低血鎂
32.患兒8個月,佝僂病,中度等滲性脫水入院。經(jīng)輸液治療后脫水糾正,出現(xiàn)面肌抽動,首先考慮(?。?/p>
A.低血糖癥 B.低鈣血癥 C.低鉀血癥 D.低鎂血癥 E.低鈉血癥
33.患兒8個月,嘔吐、腹瀉3d,大便每日15次,皮膚彈性極差,無尿。血清鈉140mmol/L,患兒脫水的程度和性質(zhì)是(?。?/p>
A.輕度高滲性脫水 B.重度低滲性脫水 C.輕度等滲性脫水
D.重度等滲性脫水 E.輕度低滲性脫水
34.8個月男嬰,腹瀉2d,大便每日12~15次,蛋花湯樣便,精神委靡,眼淚少,尿少,呼吸快,唇紅,血鈉138mmol/L,皮膚彈性差。診斷為(?。?。
A.輕度等滲脫水,酸中毒 B.中度低滲脫水,酸中毒
C.重度低滲脫水,酸中毒 D.中度等滲脫水,酸中毒
E.重度等滲脫水,酸中毒
A3型題(35~39題)
(35~36題共用題干)
1歲患兒,嘔吐、腹瀉稀水便5d,1d來尿量極少,精神委靡,前囟及眼窩極度凹陷,皮膚彈性差,四肢發(fā)涼,脈細弱,血清鈉125mmol/L。
35.請判斷該患兒脫水程度與性質(zhì)(?。?。
A.中度低滲性脫水 B.重度低滲性脫水 C.中度等滲性脫水
D.重度等滲性脫水 E.中度高滲性脫水
36.根據(jù)患兒脫水程度和性質(zhì),應(yīng)首先給予下列哪種液體(?。?/p>
A.2∶1等張含鈉液 B.1/2張含鈉液 C.1/3張含鈉液
D.1/4張含鈉液 E.1/5張含鈉液
(37~39題共用題干)
患兒,男,10個月,平時發(fā)育營養(yǎng)正常,人工喂養(yǎng)。3d來腹瀉,大便每日15~20次,蛋花湯樣大便,伴低熱,偶有嘔吐,1d來尿少,6h來無尿。查體:精神委靡,口干,眼窩及前囟凹陷,皮膚彈性差,四肢涼,血壓64/40mmHg,血清鈉132mmol/L。
37.該患兒的臨床診斷是(?。?。
A.嬰幼兒腹瀉輕型 B.嬰幼兒腹瀉重型 C.嬰幼兒腹瀉
D.消化不良輕型 E.消化不良重型
38.該患兒脫水的程度是(?。?。
A.輕度脫水 B.中度脫水 C.重度脫水 D.低滲脫水 E.高滲脫水
39.該患兒脫水的性質(zhì)是( )。
A.低滲性脫水 B.等滲性脫水 C.高滲性脫水
D.中度脫水 E.重度脫水
B型題(40~59題)
(40~41題共用備選答案)
A.深綠色、黏稠、無臭味 B.金黃色、糊狀、無臭味,每日2~4次
C.淡黃色、較干、有臭味,每日1~2次 D.褐色半成形
E.稀水奶瓣、蛋花湯樣
40.胎便( )。
41.人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 )。
(42~44題共用備選答案)
A.1/2張含鈉液 B.1/3張含鈉液 C.1/4張含鈉液
D.2/3張含鈉液 E.等張含鈉液
42.等滲性脫水補液時常選用( )。
43.高滲性脫水補液時常選用(?。?/p>
44.低滲性脫水補液時常選用(?。?。
(45題備選答案)
A.單純皰疹病毒 B.金黃色葡萄球菌 C.輪狀病毒
D.白色念珠菌 E.空腸彎曲菌
45.引起嬰兒秋季腹瀉常見的病原體是(?。?。
(46~48題共用備選答案)
A.病程在2周以內(nèi) B.病程在2周到1個月 C.病程在2周到2個月
D.病程在2個月以上 E.病程在3個月以上
46.急性腹瀉(?。?。
47.遷延性腹瀉( )。
48.慢性腹瀉( )。
(49~50題共用備選答案)
A.0.9%氯化鈉 B.1∶1液 C.2∶1液
D.10%葡萄糖液 E.2∶3∶1液
49.由生理鹽水和碳酸氫鈉配成的等張液是( )。
50.非電解質(zhì)溶液是( )。
(51~53題共用備選答案)
A.<10ml/kg B.30~50ml/kg C.50~100ml/kg
D.100~120ml/kg E.120~150ml/kg
51.輕度脫水累積損失量為(?。?。
52.中度脫水累積損失量為( )。
53.重度脫水累積損失量為(?。?。
(54~56題共用備選答案)
A.血鈉125mmol/L B.血鉀2.8mmol/L C.血鈉140mmol/L
D.血鉀4.8mmol/L E.血鈉155mmol/L
54.低血鉀( )。
55.低滲脫水(?。?/p>
56.高滲脫水(?。?。
(57~59題共用備選答案)
A.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 B.輪狀病毒腸炎 C.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D.生理性腹瀉 E.空腸彎曲菌腸炎
57.多發(fā)生在長期應(yīng)用廣譜抗生素后( )。
58.發(fā)病于秋冬季(?。?/p>
59.有膿血便(?。?。
X型題(60~70題)
60.符合小兒消化系統(tǒng)特點的是(?。?。
A.胃呈水平位 B.賁門括約肌緊張 C.幽門括約肌松弛
D.嬰幼兒可觸及肝臟 E.2個月以后出現(xiàn)唾液淀粉酶
61.5歲以前小兒肝臟觸診正??蔀椋ā。?。
A.肋下觸不到 B.肋下0.5cm C.肋下1.5cm
D.肋下2.5cm E.肋下3.0cm
62.潰瘍性口腔炎的特點是(?。?/p>
A.口腔黏膜充血、水腫,形成糜爛或潰瘍 B.全身癥狀重、可有高熱
C.流涎、拒食、局部疼痛明顯 D.病原是單純皰疹病毒
E.血象白細胞和分類正常
63.符合皰疹性口炎特點的是( )。
A.患處不痛 B.致病菌是鏈球菌
C.潰瘍面覆蓋黃白色膜樣滲出物 D.口腔黏膜呈現(xiàn)小水皰,破潰形成潰瘍
E.以上均正確
64.有關(guān)重型腹瀉的描述正確的是(?。?。
A.每日大便數(shù)十次 B.大便內(nèi)常見奶瓣 C.有全身中毒癥狀
D.一般狀況差 E.偶見低熱
65.判定脫水程度的指標包括( )。
A.眼淚 B.尿量 C.皮膚黏膜 D.體重 E.精神狀態(tài)
66.下列哪些溶液是高滲溶液(?。?。
A.5%葡萄糖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5%碳酸氫鈉溶液
D.1.4%碳酸氫鈉溶液 E.11.2%乳酸鈉溶液
67.下列哪種溶液是等滲溶液(?。?。
A.5%葡萄糖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5%碳酸氫鈉溶液
D.1.4%碳酸氫鈉溶液 E.11.2%乳酸鈉溶液
68.低滲性脫水臨床表現(xiàn)為(?。?。
A.易出現(xiàn)休克現(xiàn)象 B.口渴不明顯
C.血鈉濃度<125mmol/L D.因發(fā)生腦細胞水腫可出現(xiàn)嗜睡、昏迷
E.嚴重可導(dǎo)致腦血栓形成
69.護理腹瀉患兒應(yīng)當注意的是(?。?/p>
A.補液后3~4h排尿說明血容量已恢復(fù)
B.皮膚彈性及眼窩凹陷恢復(fù)說明脫水已糾正
C.尿多而脫水未糾正,說明液體中糖分比例過高
D.眼瞼水腫說明電解質(zhì)比例過高
E.及時補充氯化鉀,防止低鉀
70.新生兒因心腎功能較差,故補液時應(yīng)注意(?。?。
A.降低電解質(zhì)濃度 B.宜減少輸液量 C.減慢輸液速度
D.提高非電解質(zhì)濃度 E.以上都不是
二、名詞解釋
1.生理性腹瀉
2.ORS液
3.等滲性脫水
三、簡 答 題
1.簡述腹瀉病患兒臀部皮膚的護理要點。
2.簡述腹瀉病患兒靜脈補液時的護理要點。
3.簡述腹瀉病患兒靜脈補鉀的注意事項。
參考答案
一、選 擇 題
1.D 2.C 3.A 4.D 5.A 6.C
7.A 8.C 9.A 10.C 11.D 12.C
13.A 14.C 15.E 16.E 17.B 18.B
19.E 20.D 21.E 22.A 23.E 24.D
25.B 26.B 27.A 28.B 29.D 30.D
31.C 32.B 33.D 34.D 35.B 36.A
37.B 38.C 39.B 40.A 41.B 42.A
43.B 44.D 45.C 46.A 47.C 48.D
49.C 50.D 51.B 52.C 53.D 54.B
55.A 56.E 57.C 58.B 59.E 60.AD
61.ABC 62.ABC 63.CD 64.ACD 65.ABCDE 66.BCE
67.AD 68.ABCD 69.ABCD 70.ABC
二、名詞解釋
1.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后不久即腹瀉,但除大便次數(shù)增多外,精神、食欲及體重增長正常,不影響生長發(fā)育,不需特殊治療,添加輔食后,大便即逐漸轉(zhuǎn)為正常。
2.ORS液即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用于治療急性腹瀉合并脫水的一種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枸櫞酸鉀1.5g,葡萄糖20.0g,加溫開水1 000ml即成。
3.等滲性脫水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脫水,水與電解質(zhì)成比例丟失,血清鈉維持在正常范圍內(nèi),濃度為130~150mmol/L,血漿滲透壓正常。
三、簡 答 題
1.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并吸干,撲上滑石粉或涂5%的鞣酸軟膏;選用柔軟棉布類尿布,勤更換,避免使用不透氣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臀紅發(fā)生。若已發(fā)生臀紅,局部皮膚發(fā)紅處可涂以5%鞣酸軟膏或40%氧化鋅油。皮膚潰瘍局部可用紅外線燈照射。
2.(1)嚴格掌握輸液速度:防止輸液速度過快或過緩。注意輸液是否通暢,有無輸液反應(yīng)。
(2)密切觀察病情:①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煩躁不安、脈率加快、呼吸加快等,應(yīng)警惕是否輸液過量或輸液速度過快,是否發(fā)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情況。②觀察脫水情況,如補液合理,一般于補液后3~4h排尿,說明血容量恢復(fù);補液后24h皮膚彈性恢復(fù),眼窩凹陷消失,則表明脫水已被糾正;補液后眼瞼出現(xiàn)水腫,可能是輸入鈉鹽過多;補液后尿多而脫水未糾正,則可能是葡萄糖液補入過多,宜增加溶液中電解質(zhì)比例。
(3)準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
3.全日鉀需要量一般為100~300mg/kg,應(yīng)均勻分配于全日靜脈輸液中,濃度一般不超過0.3%,須見尿補鉀,每日補鉀總量靜滴時間不應(yīng)短于8h,切忌靜脈推注,以免發(fā)生心肌抑制而導(dǎo)致死亡。治療低鉀血癥須持續(xù)給鉀4~6d,甚至更長。
(王野坪)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