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曾對世界各個領域的100名杰出人士做了一項調查。讓他感到吃驚的是,大約有61%的人坦言,他們現在所從事的職業(yè)并非是他們喜歡的,或者說是最理想的。
為什么一個人在自己不太理想的工作中,也能取得那樣優(yōu)秀的成績呢?艾爾森博士走訪了多位商界精英,最后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蘇珊出生于中國臺北的音樂世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音樂啟蒙,她也非常喜歡音樂,期望自己有一天能馳騁在音樂的廣闊天地里,但她卻陰差陽錯地考進了大學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認真的她盡管不喜歡這門專業(yè),但還是認真學習,每學期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異,畢業(yè)時被保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當時對很多學生來說都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后來成績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博士學位。
現在已是美國證券界風云人物的她還是遺憾地說:“至今我仍說不上喜歡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毫不猶豫選擇音樂。”
艾爾森博士問:“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為什么學得那么棒?而眼下的工作又干得這樣優(yōu)秀?”
“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里有我應盡的責任。”蘇珊堅定地說,“不管喜歡不喜歡,都是需要面對的,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p>
要成為一個負責的人,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一個人,無論是在卑微的崗位上,還是在重要的職位上,都能秉承一種負責、敬業(yè)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tài)度,并表現出完美的執(zhí)行能力,這樣的人一定是我們企業(yè)的最佳選擇,也是任何一個企業(yè)的最優(yōu)選擇。
那些在職場上表現平庸的人都有以下共性:不受約束,不嚴格要求自己,也不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面對一切崗位制度和公司紀律,都在內心深處嗤之以鼻,對于一切指導和建議都持抵觸情緒和懷疑態(tài)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動輒以瀟灑為借口,以玩世不恭的姿態(tài)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對自己所在機構或公司的工作報以嘲諷的態(tài)度,稍有不順就頻繁跳槽;老板或上司稍加疏忽便自我懈怠,自甘墮落;如果沒有外在監(jiān)督,根本就不好好工作;對工作推諉塞責,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們的手里都得不到認真對待,最終他們得到的就是年華空耗,事業(yè)無成。以這種態(tài)度面對工作和生活,還談什么謀求自我發(fā)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變自己的人生境遇,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呢?
只要你還是公司的一員,就應該拋棄借口,丟掉腦中的消極懶散的思想,以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以勇于負責的精神去面對自己的工作,時時處處為公司著想。只有改變自己的工作作風,主動清除自己頭腦中的錯誤思想,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具備勇于負責精神的員工;才會被老板或公司視為支柱;才會獲得全面的信任,并得重要職位,擁有更廣闊的工作舞臺。這時候,自己的事業(yè)也就指日可待,勝券在握了。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yǎng)自己勇于負責的工作精神。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勇于負責的精神之后,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
職業(yè)素質測試5:責任感測試
以下問題,你可以選擇“是”或者“否”,請在回答問題時,客觀地面對自己。
1.你是否在工作中常常說到“他們”?(他們部門,他們的錯!他們怎么這樣?)
A.是 B.否
2.一旦部門的工作出現失誤,你是不是首先急于證明自己的清白?
A.是 B.否
3.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公司賺錢的工具,覺得自己對工作沒有一點自主權?
A.是 B.否
4.你是不是曾經把別人的點子或主意算到自己頭上?
A.是 B.否
5.當發(fā)生事故的時候,你是不是出來辯解,然后指出別人的錯?
A.是 B.否
6.你是否經常抱怨客觀原因導致自己沒有完成工作任務?
A.是 B.否
7.你是否說過“這件事情和我的工作無關”?
A.是 B.否
8.你是否覺得在公司工作很沒有意思,很少主動去工作?
A.是 B.否
9.你是不是經常抱怨公司的各種問題,卻從不拿出解決方案?
A.是 B.否
10.你是否曾經利用公司的制度、法規(guī)等作為借口來解釋自己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A.是 B.否
解釋:
最低分
如果你對以上10個問題都選擇了“否”,那么說明你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人。你做事情積極主動,不會抱怨,出現問題也會主動地去解決問題。
低分
如果你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下的問題選擇了“否”,說明你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員工。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只有在少數情況下你會指責別人或者推卸責任。
中等得分
如果你有四到六個問題選擇了“是”,說明你遇到問題不是積極設法去解決,而是更多地抱怨和指責。而且,你遇到非自己本職工作以內的事情,你是不會去做的。
高分
如果你有七個或者以上的問題選擇了“是”,說明你是一個非常缺乏責任意識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你都認為問題的根源在于別人,而不是自己,因此,你是一個十足的受害者。要改變這種狀況,你還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