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1865—1954)
岳 龍
唐文治,字穎侯,號蔚芝,別號茹經,江蘇太倉人,是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開拓者之一,同時又是著名的國學教育家。他出身于一個清寒的書香門第,18歲中舉,少年得志,仕途坦蕩。1902年,他出洋游歷英國、比利時、法國、美國、日本,歷時170天。通過中西對比深感中國之貧窮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因而從1906年起,他脫離政治,放棄仕途,以興學為救國要務,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在唐文治看來,要徹底改變中國的貧窮落后,必須向西方學習,大力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人才,以發(fā)展實業(yè)。他指出:“立國之要,以教育為命根,必學術日新,而國家乃有振興之望,此必然之理。”同時他一再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人心,救民命”。教育不是作為身份地位的裝飾品,而是要培養(yǎng)振興中華實業(yè)、挽救民族命運的專門人才,教育“要以尚實為宗旨,使人人重于實學,得自謀其生計,而不宜錮之以虛榮”。辦教育必須“實心實力求實學,實心實力務實業(yè)”,造就“體用兼?zhèn)洹?的人才。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建立起了中國著名理工大學——交通大學的教育體制。從1907年8月上任伊始到1920年,在長達14年的監(jiān)督、校長任上,他先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改革。他首先對學校的科類進行調整,把鐵道工程班改設為鐵路專科;又停辦商科,增設電機??疲囵B(yǎng)工程技術方面的專才。隨后又改鐵路科為土木科、電機科為電氣機械科,增設鐵路管理科,并對各科的課程也作了相應改革。新的課程設置以工科大學為藍本,使學生畢業(yè)可達工科大學程度。同時為保證生源質量,他還努力提高附中、附小水平,加強了附中、附小建設和教學改革,使一所??茖W校的各方面條件及學生質量均可與當時西方著名的高等工程學府齊步。
唐文治精辟地指出,教育強調實學絕不應片面地理解為科學技術知識的傳遞,還應強調道德人格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叭松ㄓ辛?jié)重,世界須憑氣骨撐?!睘榇耍?920年,他在無錫創(chuàng)辦國學專修館,致力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闡揚,培養(yǎng)出一批著名文史專家。在抗戰(zhàn)期間,雖年逾古稀,雙目失明,仍隨校輾轉內地,培養(yǎng)了一大批有真才實學、品學兼優(yōu)的人才。其高風亮節(jié),令人欽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