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人骨氣”的一點思索
還有一類文人,他們不以自己的利害為轉(zhuǎn)移、為取舍,不計較個人得失,能伸能屈,能夠堅持真理并實現(xiàn)真理,他們也是有骨氣的。
§文人選擇做官不能算沒骨氣,不愿意做官也不能算有骨氣。莊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發(fā)揚、光大了老子的道家學說,為人類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但一直以來,有一種觀點把莊子作為有骨氣文人的代表,原因就是他不愿意做官。我覺得不愿意做官算不上什么骨氣,不愿做官的文人,部分原因是不愿趨炎附勢,不愿同流合污;而更為主要的原因:一是想在學術方面有更大的建樹、從而不愿犧牲自己的時間以服務公眾;二是不愿為維護公眾利益和真理,而冒各種政治風險。做官與不做官都是文人的個人選擇,做官與不做官都可以以不同的生活方式服務公眾和社會,因此,做官或不做官的選擇都是無可厚非的,同時,做官或不做官的選擇也與文人的骨氣沒有多少聯(lián)系。莊子是一個智者,他把個人的智慧用于謀求個人的心靈平靜、幸福和學術成就上,想通過這種方式為公眾和社會服務,而不愿意出山為官,不愿意以為官的方式向公眾和社會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雖然沒有什么不好,但在這一點上也并沒有多少值得稱道的,更不能稱之為有骨氣了。莊子為公眾和后世奉獻了一種追求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的哲學,這是他的主要貢獻,而不應該把他作為有骨氣的文人的代表??傊娜诉x擇做官不能算沒骨氣,不愿意做官也不能算有骨氣。
文人展示骨氣有多種方式。在歷史官場中,有許多剛正不阿的文人,他們痛恨不公平,不能容忍任何一點非正義,許多這樣的剛正不阿的文人存在,造成了一種氣氛,使統(tǒng)治者不敢為所欲為,這有利于政治清明和社會公正,這種文人是有骨氣的。但這些剛正不阿的文人,能伸不能屈,往往會夭折于官場,被貶、被罷官或被殺頭,失去自己繼續(xù)作為的平臺。還有一類文人,他們不以自己的利害為轉(zhuǎn)移、為取舍,不計較個人得失,能伸能屈,能夠堅持真理并實現(xiàn)真理,他們也是有骨氣的。什么是真理?就是堅持這種理論有利于社會的公正,有利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和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這種理論就是真理。這類文人就是既能堅持真理、又能實現(xiàn)真理的有骨氣的人,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也就是有政治智慧,既能擺平上層、又能服務公眾的人,如狄仁杰、包拯、王安石、祁雋藻、曾國藩等。而像屈原、柳宗元等文人那樣,讓上級一貶再貶甚至罷官,沒有堅持正義、服務公眾的較大平臺了,也再很難為老百姓做更大更多好事了,他們這樣的骨氣和行為,雖然能流芳百世而廣受文人和百姓稱贊,但仔細想一想,也并不完全值得提倡。因為,如果他們能夠遮蔽住文人個性的“鋒芒”,注重協(xié)調(diào)一下關系,盡力保護好自己的地位和平臺,在這種前提下,還是有很多伸張正義、服務百姓的可操作空間和機會的,是可以為公眾做更多的好事、提供更大奉獻的。而他們的“能伸不能屈”的行為,雖然展示了自己的“骨氣”,也同時失去了維護社會正義、服務公眾、報效國家的更好更多機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