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化膿性)的延續(xù),往往全身癥狀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暢時,才有全身癥狀表現(xiàn),一般癥狀限于局部,往往頑固難治,甚至數(shù)年或幾十年仍不能痊愈。
處方1
組成 黨參、當歸、制乳香、制沒藥、炮山甲(代)、木香、陳皮、金銀花各12g,黃芪、蒲公英各30g,茯苓、白術各10g,紫花地丁20g,川芎、大棗各6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4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吸氧,每次90分鐘,1次/日,用30~60日。手術取出創(chuàng)口內(nèi)異物,凡士林紗條填塞、換藥;早期內(nèi)固定,感染改外固定。
療效 采用扶正托毒湯配合高壓氧治療慢性骨髓炎62例,治愈53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療程中未見不良反應[1]。
處方2
組成 新生肌散,消核膏。
制用法 常規(guī)手術,清除病骨及炎性肉芽組織,暴露新鮮創(chuàng)面,術后不縫合325例,開放引流,紗布填塞創(chuàng)面。48小時后,取出紗布,無菌棉球拭干后,用新生肌散(含輕粉10g,冰片3g,血竭、爐甘石、五倍子各30g,烘干,研末,過120目篩),呈云霧狀;創(chuàng)面外露骨質(zhì)被肉芽組織覆蓋(或腐肉已盡,膿液將盡),用生肌收口散(上藥散加兒茶、三七、沒藥各9g);外撒創(chuàng)面,再用消核膏(用大戟、芫花、甘遂、甘草各30g,全蝎50g,蜈蚣10條,香油500g。慢火熬枯后,去渣,加鉛丹250g)外貼。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1~2日換藥1次。
療效 采用上藥治療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患者342例,其中,治愈303例,好轉(zhuǎn)3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7.37%[2]。
處方3
組成 黃柏、野菊花、苦參各20g,草河車12g,川椒9g,地膚子15g。
加減 膿多者,加枯礬;肉芽新鮮者,加白芷。
制用法 水煎取液,外洗創(chuàng)面,每次約20分鐘,每日1次。膿性分泌物減少后,改2或3~4日1次。不需要用抗生素等。
療效 采用清熱解毒湯外洗治療開放性骨折后骨髓炎47例,其中,顯效(創(chuàng)面干燥不腫,無壓痛、骨折按期愈合。隨訪半年,無復發(fā))4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62%[3]。
處方4
組成 三消洗劑。
制用法 治療組50例,用三消洗劑(含黃連、十大功勞、連翹、苦參、知母、土大黃、地榆、白芷。水煎3次,取濾液;靜置,取上清液,加熱濃縮,防腐,高溫消毒。湖南省湘潭縣中醫(yī)院研制)30ml,肝素1/6支,加生理鹽水500ml;對照組38例,用慶大霉素6萬U,加生理鹽水500ml;均沖洗,吸引,每日用4~5L;3日后改為3~4L,用7~14日。術后2日、6日取引流液做細菌培養(yǎng),陰性則關閉沖洗。均據(jù)細菌培養(yǎng)(或常規(guī))用抗生素,靜脈滴注;內(nèi)服清熱解毒,祛腐生肌中藥;補液;對癥處理。均局部開窗,病灶清除,適度外固定。
療效 采用上藥治療慢性骨髓炎患者,兩組分別治愈35例、26例,顯效12例、1例,有效3例、4例,無效7例(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100%、81.58%(P<0.05)[4]。
處方5
組成 黃芪20g,黨參、薏苡仁各15g,白術、當歸、牛膝、川芎、蒼術、陳皮各12g,甘草6g。
加減 瘀血者,加穿山甲(代)、浙貝母、牡丹皮、赤芍;陽虛者,加鹿角膠、菟絲子;陰虛者,加地骨皮、秦艽、鱉甲。
制用法 每日1劑,將上藥水煎分3次內(nèi)服。用三黃液(含黃連500g,黃芩、黃柏、梔子各600g,白芷、地榆、當歸尾各300g。浸泡10小時,水煎2次),每日1~2次濕敷患處;膿液減少后,改隔日1次。酌用肌瓣(或肌皮)轉(zhuǎn)移術、病灶清除術,術后用三黃液灌注,三黃液濕紗布引流,1~2日1次;創(chuàng)面干凈后,用復方三黃液濕敷。竇道用化腐生肌丹藥捻。
療效 中藥內(nèi)服外敷治療慢性骨髓炎患者76例,其中,治愈者59例,顯效者9例,有效者5例,無效者3例,總有效率為96.06%[5]。
處方6
組成 熟地黃、丹參、黃芪各30g,山茱萸、麥冬、白術、當歸各12g,五味子3g,土鱉蟲6g,穿山甲(代)、茯苓、威靈仙各9g。
加減 病在上肢者,加桂枝,在下肢者,加牛膝;腎陽虛者,加骨碎補。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并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
療效 應用上藥治療慢性骨髓炎患者98例,其中,治愈者51例,顯效者27例,好轉(zhuǎn)者17例,無效者3例,總有效率為96.94%[6]。
處方7
組成 骨炎康膠囊(含金銀花、黃芪、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及、黨參、丹參、當歸、血竭、蜈蚣、黃連、黃柏、半枝蓮、龜甲、山藥、石斛、牡丹皮、川牛膝、三七、茯苓、桔梗、焦三仙、甘草。每粒0.5g)。
制用法 治療組78例,用骨炎康膠囊4粒,兒童劑量酌減。每天3次口服。與對照組82例,均用敏感抗生素,靜脈滴注(或口服)。有竇道形成用生肌膏紗條引流,每天換藥1次;死骨較大,取出死骨后用紗條覆蓋;大片死骨行病灶清除術。骨折不愈合(或有骨折傾向),用石膏(或小夾板)外固定。均1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 運用上藥治療慢性骨髓炎患者,兩組分別治愈65例、47例,好轉(zhuǎn)11例、23例,無效2例、12例,總有效率為97.44%、85.37%(P<0.05)[7]。
處方8
組成 方①:金銀花30g,當歸、白芷、紫花地丁、紅花各10g,皂角刺150g,防風6g,升麻、川黃連、甘草、貝母各5g。方②:枸杞子35g,玄參30g,云茯苓、菟絲子各15g,當歸、桔梗、骨碎補、桃仁、肉桂各10g。
制用法 治療組60例,急性骨髓炎用方①;慢性骨髓炎用方②。兒童劑量酌減,每日1劑,水煎分3次內(nèi)服。用骨炎膏(含漢三七35g,乳香、沒藥各10g,阿膠珠15g,白芷5g。研末裝瓶,高溫滅菌消毒),外貼,1~2日換藥1次。對照組38例,用慶大霉素8萬U,加生理鹽水至500ml,沖洗;同時,加1/5支肝素,間斷沖洗,預防引流管堵塞;每天滴注5L,約90滴/分鐘;2~3日后,改為每天3L。引流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時停止沖洗。兩組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
療效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骨髓炎患者,兩組分別治愈49例、19例,有效8例、7例,無效3例、12例,總有效率為95.0%、68.4%(P<0.05)。平均治療天數(shù)分別72、115日[8]。
參考文獻
[1]童支援.扶正托毒湯配合高壓氧治療慢性骨髓炎62例.浙江中醫(yī)雜志,2002,37(1):19
[2]徐林茂.新生肌散,消核膏治療慢性化膿性骨髓炎342例.山東中醫(yī)雜志,2002;21(12):721-722
[3]姜耀清.清熱解毒湯外洗治療開放性骨折后骨髓炎47例.中國骨傷,2003;16(12):713
[4]蔡友毅.三消洗劑沖洗-吸引療法治療慢性骨髓炎50例臨床觀察.中醫(yī)藥導報,2006,12(6):26-28
[5]羅珠蘭.中藥內(nèi)服外敷治療慢性骨髓炎76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7,23(6):355
[6]徐永奎.芪甲壯骨消疽湯治療慢性骨髓炎98例.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1(5):402
[7]郭豪.骨炎康膠囊治療慢性骨髓炎臨床療效觀察.中國臨床醫(yī)生,2009,34(4):42-43
[8]汪國紅.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骨髓炎60例臨床分析.中醫(yī)藥導報,2010,16(1):41-42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