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脹(肥胖癥)
徐某某,女,32歲。
患者1977年春,體重為47.5千克,身高164cm。后食量日增,軀體漸胖,半年間,體重增至82千克。行動困難,動則氣喘。舌苔正常,脈沉略滑。以其脂肪過盛,診為肥胖病。以消脂瀉下法治之。
【處方】 枳實15克 厚樸15克 大黃10克檳榔15克 陳皮10克 山楂肉30克 玄明粉10克
【用法】 3劑。隔日1劑。
二診:上方服后,每日瀉下3~4次,腹痛,易饑,尿量減少,舌、脈如前。前方照服5劑。
三診:藥后,腹痛,泄瀉如前,消食易饑,食不及時則心悸不安,先后瀉下10余日,測體重僅減少1千克。余思之良久,想肥胖癥并非削脂瀉下所宜,必須改弦易轍。按肥胖之因,乃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nèi)停所致。故試投健脾利濕之劑。
【處方】 太子參10克 炒白術(shù)15克 茯苓20克 黑白丑10克 炒車前子15克(另包) 杏仁15克 玉米須15克 甘草梢10克 薏苡仁30克
【用法】 間日1劑。
服上方后,小便量大,每晝夜10余次,無腹痛與饑餓現(xiàn)象,體重逐漸下降,精神好轉(zhuǎn)。后玉米須增為30克,薏苡仁增為60克。共服藥60余劑。體重減至57千克,全身輕快,勞動有力,飲食正常。
按:肥胖之癥,原以為瀉下降脂可愈,實踐證明,病人愈瀉愈能飲食,體重不減。后在中醫(yī)“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理論指導下,采用健脾利水之法,竟獲治愈。間日1劑,為使藥力緩和,以免利水傷陰。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